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墙抛光砖装饰施工挂件的改良。
背景技术:
现代装饰工程中,为达到较好的墙面装饰效果,大量地应用了抛光砖用作墙面装饰,但由于抛光砖吸水率低、粘结力低、质量大,用传统施工工艺容易造成空鼓脱落甚至伤人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个问题,常见的抛光砖应用在墙面装饰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水泥油镶贴加上铜线点挂或干挂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存在不足之处,其缺点是:水泥粘结强度不足且水泥收缩变形大,非常容易造空鼓、脱落,加铜线挂点作为加强处理时,由因铜线湿挂操作较复杂、连接点不可靠,且铜线是柔性材料,操作不当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能够快速施工,而且经济实惠,又可解决专统水泥油镶贴以及采用铜线挂点工艺质量容易出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包括条片状挂件,条片状挂件的一端设有挂钩,另一端设有挂孔。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为30°-60°斜向上的直钩,直钩长度4mm。一种方案是,挂钩为45°斜向上的直钩,直钩长度4mm。
进一步地,所述挂孔为两个,两个挂孔沿着长度方向排列,挂孔的直径为3mm,两个挂孔的孔间距为10mm,靠近条片状挂件端部的挂孔与条片状挂件端部边缘的距离为7mm。
进一步地,所述条片状挂件的长度为80mm-100mm,宽度为12mm-18mm,厚度为0.6mm-1.0mm。一种方案是,条片状挂件的长度为95mm,宽度为15mm,厚度为0.8mm。
采用所述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施工器具:电动搅拌器、齿形抹刀、瓷砖切割器、手持切割机、水平尺、橡胶锤、泥刀、毛扫、量杯;
(2)、内墙基层要求与处理:内墙基层没有结构缺陷,具有抗压和抗折强度;混凝土基层养护28天以上,水泥砂浆基层宜养护7天以上,基面牢固平整,粗糙、洁净、无空鼓或裂缝、无浮灰或油污;所有能引起分离的物质清除干净;空鼓、裂缝、不平整先修补抹平;
(3)、瓷砖挂件位开槽:采用手持切割机,拟贴在内墙墙体底部和中部的第一瓷砖在该瓷砖顶部背面开设两条第一斜卯槽,拟贴在内墙墙体顶部的第二瓷砖在瓷砖背面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斜卯槽,第一斜卯槽和第二斜卯槽的斜度与挂钩的斜度相适配;
(4)、条片状挂件的挂钩固定:清理瓷砖粉尘后,配制石胶,把条片状挂件的挂钩挂在第一斜卯槽或第二斜卯槽内再通过石胶粘固;
(5)、涂刷界面剂:清理瓷砖粉尘后,用毛刷或滚筒直接把界面剂涂刷于处理好的内墙基面,干固后形成透明坚实的基面涂层;
(6)、涂刮瓷砖胶:在墙面瓷砖背面均匀满涂抹一层浆料,用齿形抹刀梳理成均匀的条状,以节约材料也提高粘贴效果;
(7)、贴砖:等批刮在内墙基面上的浆料指融不粘时,将瓷砖铺装到位,用力推压揉实,以排出瓷砖内侧与浆料之间的空气,然后调整好瓷砖面平整度;
(8)、固定条片状挂件:采用钢钉或水泥钉穿过条片状挂件上的挂孔打入墙体,把条片状挂件定于墙体上。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第一斜卯槽和第二斜卯槽的深度为4mm,第一斜卯槽离第一瓷砖的边缘距离为40mm;第二斜卯槽离第二瓷砖的边缘距离为4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不锈钢条制作成简易挂钩,并在瓷砖上开设与挂钩相适配的第一斜卯槽和第二斜卯槽,通过挂钩与第一斜卯槽和第二斜卯槽的配合以及使用钉子固定条片状挂件于内墙基层上,条片状挂件有效地分担了瓷砖的重量,避免了因瓷砖自重导致脱落的问题发生,瓷砖粘贴牢靠,提高了施工质量保证系数和施工质量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成本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条片状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条片状挂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条片状挂件与开槽的瓷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条片状挂件与第一瓷砖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条片状挂件与第二瓷砖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包括条片状挂件1,条片状挂件1的一端设有挂钩11,另一端设有挂孔12。
挂钩11为30°-60°斜向上的直钩,直钩长度4mm。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挂钩11为45°斜向上的直钩,直钩长度4mm。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挂孔12为两个,两个挂孔12沿着长度方向排列,挂孔12的直径为3mm,两个挂孔12的孔间距为10mm,靠近条片状挂件1端部的挂孔12与条片状挂件1端部边缘的距离为7mm。
条片状挂件1的长度为80mm-100mm,宽度为12mm-18mm,厚度为0.6mm-1.0mm。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条片状挂件1采用304不锈钢制作,条片状挂件1的长度为95mm,宽度为15mm,厚度为0.8mm。
本实用新型采用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施工器具:电动搅拌器、齿形抹刀、瓷砖切割器、手持切割机、水平尺、橡胶锤、泥刀、毛扫、量杯;
(2)、内墙基层要求与处理:内墙基层没有结构缺陷,具有抗压和抗折强度;混凝土基层养护28天以上,水泥砂浆基层宜养护7天以上,基面牢固平整,粗糙、洁净、无空鼓或裂缝、无浮灰或油污;所有能引起分离的物质清除干净;空鼓、裂缝、不平整先修补抹平;
(3)、瓷砖挂件位开槽:采用手持切割机,拟贴在内墙墙体底部和中部的第一瓷砖2在该瓷砖顶部背面开设两条第一斜卯槽21,拟贴在内墙墙体顶部的第二瓷砖3在瓷砖背面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斜卯槽31,第一斜卯槽21和第二斜卯槽31的斜度与挂钩11的斜度相适配;本实施例第一斜卯槽21和第二斜卯槽31的深度为4mm,第一斜卯槽21离第一瓷砖2的边缘距离为40mm;第二斜卯槽31离第二瓷砖3的边缘距离为40mm。
(4)、条片状挂件1的挂钩11固定:清理瓷砖粉尘后,配制石胶,把条片状挂件1的挂钩11挂在第一斜卯槽21或第二斜卯槽31内再通过石胶粘固;
(5)、涂刷界面剂:清理瓷砖粉尘后,用毛刷或滚筒直接把界面剂涂刷于处理好的内墙基面,干固后形成透明坚实的基面涂层;
(6)、涂刮瓷砖胶:在墙面瓷砖背面均匀满涂抹一层浆料,用齿形抹刀梳理成均匀的条状,以节约材料也提高粘贴效果;
(7)、贴砖:等批刮在内墙基面上的浆料指融不粘时,将瓷砖铺装到位,用力推压揉实,以排出瓷砖内侧与浆料之间的空气,然后调整好瓷砖面平整度;
(8)、固定条片状挂件1:采用钢钉或水泥钉穿过条片状挂件1上的挂孔12打入墙体,把条片状挂件1固定于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的,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化,如这样的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该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片状挂件(1),所述条片状挂件(1)的一端设有挂钩(11),另一端设有挂孔(12);
所述挂钩(11)为30°-60°斜向上的直钩,直钩长度4mm;
所述挂孔(12)为两个,两个挂孔(12)沿着长度方向排列,挂孔(12)的直径为3mm,两个挂孔(12)的孔间距为10mm,靠近条片状挂件(1)端部的挂孔(12)与条片状挂件(1)端部边缘的距离为7mm;
所述条片状挂件(1)的长度为80mm-100mm,宽度为12mm-18mm,厚度为0.6mm-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1)为45°斜向上的直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挂式内墙抛光砖施工简易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片状挂件(1)的长度为95mm,宽度为15mm,厚度为0.8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