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的一种命名方式是以幕墙玻璃与骨架的连接方式来命名,当连接玻璃构件外露在玻璃室外侧时,就称为明框玻璃幕墙,当连接玻璃构件隐藏在玻璃室内侧时,就称为隐框玻璃幕墙,因幕墙的分格一般是横竖的矩形。所以导出四种组合的称呼:全明框玻璃幕墙、全隐框玻璃幕墙、横隐竖明玻璃幕墙和横明竖隐玻璃幕墙。其中的全隐框玻璃幕墙在外侧的幕墙玻璃完全安装后,相邻的幕墙玻璃之间留有缝隙量,需要填充胶体将缝隙封死。
现有申请号为201220576852.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胶填缝装置,由堵缝胶枪和玻璃胶胶筒组成,其中玻璃胶胶筒又由胶筒主体和与胶筒主体连通的打胶枪头组成,所述堵缝胶枪的枪头处设有钢丝,钢丝的一端焊接连接在堵缝胶枪的枪头上,钢丝的另一端焊接连接有一块垫片,垫片上又粘接有一块镜片,所述玻璃胶胶筒中的打胶枪头由锥形出胶管和柱形出胶管组成,所述锥形出胶管的锥头处开有出胶口,所述柱形出胶管由直筒段和弯折段两段构成,直筒段与胶筒主体同轴,弯折段与直筒段成一夹角。本装置专门用于位于拐角处、暗处等传统打胶枪头不能直接正对着且人眼不能直接看见的缝隙,使用时,作业人员可以将打胶枪头的出胶口轻松的对准这些缝隙,轻松的完成打胶填缝作业。公开的填缝装置可以形缝隙中多角度的填充软胶体,软胶的形态多样,不规整,但是不能够直接的使用在幕墙玻璃的缝隙处,需要专用的抹平装置将胶枪注射的胶抹平,为了能够只填充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需要设计一种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通过设计的下刮平组件与上刮平组件,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软胶填充抹平效果较好,整体维护简单方便,解决了现有胶枪直接填充软胶形态不规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包括下刮平组件、与下刮平组件铰接的上刮平组件,所述下刮平组件包括矩形底板,矩形底板的宽度大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刮板组,矩形底板与第一刮板组的总厚度小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刮板组一侧固定有平行排列的两个矩形护板;所述矩形底板一侧面中部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定有与上刮平组件连接的弹簧,弹簧在下刮平组件与上刮平组件之间起到拉力连接的作用,保障下刮平组件与上刮平组件分别贴合在玻璃的下表面与上表面;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定有l形折板;
所述上刮平组件包括l形压板,l形压板在使用时一侧与玻璃平齐,另一侧与玻璃垂直,l形压板的宽度大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所述l形压板上表面开有圆形通孔;所述l形压板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刮板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刮板组包括三个长方体块;三个所述长方体块一侧面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壁纸刀片;三个所述长方体块呈“︹”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刮板组结构特征与第一刮板组结构特征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下刮平组件与上刮平组件通过弹簧弹力作用贴在玻璃上,在挤压软胶的过程中通过l形折板拖动整个装置在玻璃缝隙的延伸方向缓慢移动,过多的软胶在下刮平组件中第一刮板组和上刮平组件中第二刮板组的刮擦抹平作用下将玻璃幕墙缝隙填实的同时将多于的软胶刮下,提高填充的精确性,提高软胶的填充效果。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下刮平组件与上刮平组件,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软胶填充抹平效果较好,整体维护简单方便。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为下刮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刮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下刮平组件,2-上刮平组件,3-矩形底板,4-第一刮板组,5-矩形护板,6-连接板,7-弹簧,8-l形折板,9-l形压板,10-圆形通孔,11-第二刮板组,12-长方体块,13-壁纸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包括下刮平组件1、与下刮平组件1铰接的上刮平组件2,下刮平组件1包括矩形底板3,矩形底板3的宽度大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矩形底板3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刮板组4,矩形底板3与第一刮板组4的总厚度小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第一刮板组4包括三个长方体块12;三个长方体块12一侧面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壁纸刀片13;三个长方体块12呈“︹”形排列;矩形底板3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刮板组4一侧固定有平行排列的两个矩形护板5,两个矩形护板5之间的距离略大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矩形底板3一侧面中部固定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宽度小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有与上刮平组件2连接的弹簧7,弹簧7在下刮平组件1与上刮平组件2之间起到拉力连接的作用,保障下刮平组件1与上刮平组件2分别贴合在玻璃的下表面与上表面;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有l形折板8;
上刮平组件2包括l形压板9,l形压板9在使用时一侧与玻璃平齐,另一侧与玻璃垂直,l形压板9的宽度大于相邻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l形压板9上表面开有圆形通孔10;l形压板9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刮板组11,第二刮板组11结构特征与第一刮板组4结构特征相同。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放置到位,取胶枪,注射头插入到上刮平组件2中的圆形通孔10内,向下刮平组件1与上刮平组件2的空间内挤压软胶,在挤压软胶的过程中通过l形折板8拖动整个装置在玻璃缝隙的延伸方向缓慢移动,过多的软胶在下刮平组件1中第一刮板组4和上刮平组件2中第二刮板组11的刮擦抹平作用下将玻璃幕墙缝隙填实的同时将多于的软胶刮下,提高填充的精确性,提高软胶的填充效果;在取下整个装置时,先按压上刮平组件2掀起,将矩形底板3旋转至与缝隙平行,然后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刮平组件(1)、与下刮平组件(1)铰接的上刮平组件(2),所述下刮平组件(1)包括矩形底板(3);所述矩形底板(3)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刮板组(4);所述矩形底板(3)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刮板组(4)一侧固定有平行排列的两个矩形护板(5);所述矩形底板(3)一侧面中部固定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有与上刮平组件(2)连接的弹簧(7);所述连接板(6)上表面固定有l形折板(8);
所述上刮平组件(2)包括l形压板(9);所述l形压板(9)上表面开有圆形通孔(10);所述l形压板(9)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刮板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组(4)包括三个长方体块(12);三个所述长方体块(12)一侧面均通过螺钉固定有壁纸刀片(13);三个所述长方体块(12)呈“︹”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玻璃幕墙缝隙填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刮板组(11)结构特征与第一刮板组(4)结构特征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