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
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进行施工时,为了不影响市民的生产,维护城市容貌,同时为了阻止市民进行施工现场影响施工及保护市民的安全,施工现场都会设置有围墙进行围闭。常见的围闭方式根据工期的长短及施工条件,主要有砖砌围墙、pvc围挡、彩钢围挡、泡沫夹心板围档等。
砖砌围墙具有牢固、耐久性好的优点,但施工时间长,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在工程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拆除,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pvc围挡、彩钢围挡、泡沫夹心板围档等,这类围挡安装与拆除都方便,可二次利用,但围护功能差,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后,容易损坏,需要定期的维护与更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到二次或多次应用的效果。
现有的施工围墙往往只起到围闭隔离的作用,而且外观单调整,影响城市的整体容貌。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了在围墙上种植花卉植物,提高城市绿化面积的要求。目前常见的生态墙主要是通过在原有的墙体上安装框架作或单独制作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上放置种有植物的培育槽,再配上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组成的,例如申请号为201621314163.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绿色生态墙,再例如申请号为20172015238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墙。这类型的生态墙安装较为方便,但其框架多采用钢材,在种植植物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锈蚀,若采用不锈钢等耐腐材料,制成本则会过高,影响应用推广,而且这种形式的生态围墙,往往是固定式的,不能进行二次应用。另外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生态砖的砌筑形成生态墙,采用多孔混凝土制作的生态砖上开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沉孔,并在砖内同设用将各生态砖连通的孔洞,实现水分的流通,这类生态墙由于是通过砌块组成的,通常也只应用于固定式的围墙,不方便拆装,难以实现循环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能够采用拼装式进行安装,可循环再用,在生态围墙上实现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及灌溉,实现绿化与围闭功能一体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包括
基座单元,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
立柱单元,其包括若干个立柱,各所述立柱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
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各所述种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各所述种植墙体呈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各所述种植墙体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的第一安装突起,各所述种植墙体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单元包括若干个基座,所述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各所述立柱底部连接有安装板,各所述安装板开设供相应所述预埋螺栓穿过的第一螺栓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基座上端面布置有供相应所述种植墙体插入的安装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种植墙体顶部敞口,各所述种植墙体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植物种植孔与相应的种植墙体前侧面之间的角度定义为α,α∈[30°,7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种植单元顶部布置有压顶块,该压顶块包括压顶块本体,所述压顶块本体两端下部设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的第二安装突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二安装突起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立柱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压顶块本体安放在相应的立柱后,各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相应的第三螺栓孔相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压顶块本体内部设有沿墙体方向左右贯通的管线孔道,各所述压顶块本体下端面布置有连通管线孔道的若干个浇灌孔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浇灌系统,该浇灌系统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和输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输水管之间安装有浇灌控制器,所述输水管连接有若干个喷灌头,所述输水管安装在所述管线孔道中,各所述喷灌头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浇灌孔道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相连的电源线和输电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输电线之间安装有照明控制器,所述输电线连接有若干个电灯,各所述电灯布置在相应压顶块本体顶部,所述压顶块本体两端布置有半圆槽,相邻两个所述压顶块本体配合后,两个所述半圆槽围成一个的走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置立柱,相邻两个立柱之间成型置放槽,另外设计可放入置放槽的种植墙体,用户可在种植墙体上的植物种植孔种植植物,具有绿化和美化围挡的效果,不需要另外安装用于植物植或摆放的支架,再次应用时也基本不需要重复栽种,而种植墙体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第一安装突起与立柱的安装嵌槽相配合,从而快速置放到置放槽中,安装和拆除都十分方便,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种植墙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种植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顶块本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顶块本体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的b-b向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c-c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浇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至图12,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包括基座单元1、种植单元2以及立柱单元3。
其中,基座单元1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作为优选,结合图2和图3,基座单元1包括若干个基座11,各基座11呈棱柱状,各基座11由c30混凝土浇筑而成,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11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12,如图2所示,每个基座11中部布置有四个预埋螺栓12。
结合图6,立柱单元3包括若干个立柱31,各立柱31底部与相应的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立柱31之间成型有置放槽,立柱31开设有朝向相应置放槽的安装嵌槽32,各安装嵌槽32的深度为55mm、宽度为55mm。各立柱31横截面呈h型,各立柱31由高强砂浆浇筑而成。作为优选,各立柱底部连接有安装板34,具体是安装板34焊接有四根长度不短于20mm的螺纹钢,而四根螺纹钢深入立柱31并进行焊接,从而将安装板34与立柱31固定,各安装板34开设供相应预埋螺栓12穿过的第一螺栓孔33。
另外,各基座11上端面布置有供相应种植墙体21插入的安装卡槽13。种植单元2具体是放置于置放槽,各种植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21,种植墙体21由高强混凝土或高级砂浆浇筑而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种植单元2包括两个种植墙体21。结合图4和图5,各种植墙体21呈中空板状结构,各种植墙体21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25,本实施例中,每个种植墙体21内均成型有两个种植土空腔25,各种植墙体21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安装嵌槽32的第一安装突起23,各第一安装突起23的宽度为50mm、突起高度为50mm。各种植墙体21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22。作为优选,各种植墙体21顶部敞口,各种植墙体21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24。进一步的,各植物种植孔22与相应的种植墙体21前侧面之间的角度定义为α,α∈[30°,75°],α优选60°。植物种植孔优选直径不小于30mm的圆孔,抑或者面积相当的其它形状的孔洞。
另外,各种植单元2顶部布置有压顶块4,压顶块4包括压顶块本体41,压顶块本体41由高强混凝土或高强砂浆浇筑而成。结合图7至图10,压顶块本体41两端下部设有可嵌入相应安装嵌槽32的第二安装突起45。进一步的,各第二安装突起45开设有第二螺栓孔46,立柱31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35,压顶块本体41安放在相应的立柱31后,各第二螺栓孔46与相应的第三螺栓孔35相通。更进一步的,各压顶块本体41内部设有沿墙体方向左右贯通的管线孔道42,各压顶块本体41下端面布置有连通管线孔道42的若干个浇灌孔道43。
作为优选,结合图11,还包括浇灌系统5,该浇灌系统5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54和输水管52,进水管54和输水管52之间安装有浇灌控制器51,输水管连接有若干个喷灌头53,输水管52安装在管线孔道42中,各喷灌头53安装在相应的浇灌孔道43中。
作为优选,结合图12,还包括照明系统6,该照明系统6包括相连的电源线64和输电线62,电源线64和输电线62之间安装有照明控制器61,输电线62连接有若干个电灯63,各电灯63布置在相应压顶块本体41顶部,压顶块本体41两端布置有半圆槽,相邻两个压顶块本体41配合后,两个半圆槽围成一个的走线孔44,各走线孔44可供相应的输电线62进行走线。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先在种植墙体21内进行植物种植,按以下步骤与要求进行:
a1,植物的选择,种植的植物根据使用地区的气候特点,适宜选择常绿的小型灌木、蔓藤植物等进行混种,如在广东地区可以选择繁星花、金叶女贞、鹅掌木等。
a2,种植土的调配,为保证植物的顺利生长,种植土需具有良好的保水与疏水性,一方面在保证生态围墙在使用过程中,植物不会由于缺水死亡,另一方面,进行浇灌时,水分可有效地从顶部流入,并流通到种植墙体内的各部位。
种植土的配置可按以下配比进行:轻质营养土:30%-40%;轻质种植陶粒:15%-25%;普通泥土:50%-60%。
轻质营养土是由木屑、膨胀珍珠岩、草木灰等混合配制的,具有通气、保水、透水性性质的培养土。轻质种植陶粒是粒径为10-15mm,容重为300-500kg/m3的粘土质陶粒。普通泥土可采用园土、山泥等用于植物种植的普通栽培土。
a3,种植过程,在进行植物种植时,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植物种植时,植物的根系要确保完全穿过种植墙体21的植物种植孔22,到达种植墙体21的种植土空腔25内;其二,种植时,要从下往上种植,每种完一排,覆盖一层种植土,保证种植土空腔25内的种植土充足。
a4,保养要求,完成种植后,根据天气情况定期进行浇水,可通过浇灌系统5进行设定,夏秋天干燥天气情况下,至少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春天和冬天每天不低于一次,每次浇水保证水能完全渗透种植墙体21内植土空腔25的种植土,保证种植土湿润;每月喷灌两到三次营养液,保证种植土具有供植物的养分。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围墙,具体的安装步骤如下:
b1,安装前,种植墙体21可参考上述a1至a3步骤进行植物的种植。
b2,生态围墙进行拼装前,须对要安装的路面进行平整,保证基座11安放时,相邻基座11的高差不大于5mm。
b3,安放并固定好各基座11后,将各立柱31安装在相应基座11上,基座11上的预埋螺栓12与立柱31底部的安装板34上各第一螺栓孔33配套,并采用螺母紧固。
b4,立柱单元3安装完毕后,种植墙体21通过吊机,自上而下,沿立柱31的安装嵌槽32,将种植墙体21的第一安装突起嵌入到立柱31中,使种植墙体21固定在相应基座11上,各种植单元2中底部的种植墙体21,其底部插入到安装卡槽13中。
b5,然后将各压顶块本体41安放在相应的种植墙体21与立柱31上,压顶块本体41两端的第二安装突起45嵌入到立柱31中,各第二螺栓孔46与相应的第三螺栓孔35相通,后用紧固件将压顶块本体41与相应立柱31紧固。
b6,进行浇灌系统5和照明系统6的安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单元(1),其布置有若干个定位组件;
立柱单元(3),其包括若干个立柱(31),各所述立柱(31)底部与相应的所述定位组件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立柱(31)之间成型有置放槽,所述立柱(31)开设有朝向相应所述置放槽的安装嵌槽(32);
放置于所述置放槽的种植单元(2),各所述种植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墙体(21),各所述种植墙体(21)呈中空板状结构,各所述种植墙体(21)成型有至少一个种植土空腔(25),各所述种植墙体(21)左右两侧壁均布置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32)的第一安装突起(23),各所述种植墙体(21)前侧壁布置有多个贯穿的植物种植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1)包括若干个基座(11),所述定位组件为布置在相应基座(11)上的若干个预埋螺栓(12),各所述立柱(31)底部连接有安装板(34),各所述安装板(34)开设供相应所述预埋螺栓(12)穿过的第一螺栓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基座(11)上端面布置有供相应所述种植墙体(21)插入的安装卡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种植墙体(21)顶部敞口,各所述种植墙体(21)底部设有多个泄水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植物种植孔(22)与相应的种植墙体(21)前侧面之间的角度定义为α,α∈[30°,7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种植单元(2)顶部布置有压顶块(4),该压顶块(4)包括压顶块本体(41),所述压顶块本体(41)两端下部设有可嵌入相应所述安装嵌槽(32)的第二安装突起(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安装突起(45)开设有第二螺栓孔(46),所述立柱(31)顶部开设有第三螺栓孔(35),所述压顶块本体(41)安放在相应的立柱(31)后,各所述第二螺栓孔(46)与相应的第三螺栓孔(35)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顶块本体(41)内部设有沿墙体方向左右贯通的管线孔道(42),各所述压顶块本体(41)下端面布置有连通管线孔道(42)的若干个浇灌孔道(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灌系统(5),该浇灌系统(5)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54)和输水管(52),所述进水管(54)和所述输水管(52)之间安装有浇灌控制器(51),所述输水管连接有若干个喷灌头(53),所述输水管(52)安装在所述管线孔道(42)中,各所述喷灌头(53)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浇灌孔道(4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拼装式可循环应用的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系统(6),该照明系统(6)包括相连的电源线(64)和输电线(62),所述电源线(64)和所述输电线(62)之间安装有照明控制器(61),所述输电线(62)连接有若干个电灯(63),各所述电灯(63)布置在相应压顶块本体(41)顶部,所述压顶块本体(41)两端布置有半圆槽,相邻两个所述压顶块本体(41)配合后,两个所述半圆槽围成一个的走线孔(4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