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音板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隔音板运输大多数都是将隔音板放置推车上,通过绳索进行捆绑,最后移动推车对隔音板进行运输,但绳索捆绑过紧会出现隔音板拉伤的现象,过松会出现隔音板脱落摔坏的现象,人工运输虽然鲜有拉伤摔坏的现象,但是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隔音板运输装置。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音板运输装置,包括:
移动本体、多个驱动杆,
所述移动本体设有两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有用于驱动杆滑动的矩形槽;
两个驱动板,多个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均通过驱动板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与驱动板配合对隔音板长度方向进行固定;
第二固定组件,用于隔音板宽度方向的固定。
优选地,第一组件包括:设于导向部两端的两定位板、用于驱动定位板运动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所述定位板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导向部设有多个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定位板均设有与第一齿轮配合的齿条,两齿条关于第一齿轮旋转轴中心对称;所述驱动板设有与第二齿轮配合的齿部。
优选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夹紧隔音板的夹紧块、用于驱动夹紧块运动的螺母、用于限位的阻位板;所述夹紧块固定连接有一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部与螺母配合,所述螺母设于导向部与阻位板之间。
优选地,移动本体底部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均固定有一移动轮。
优选地,驱动杆与移动本体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地,两定位板均设有一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杆、驱动板、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配合,通过隔音板自身重力驱动第一固定组件对隔音板长度方向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对隔音板宽度方向进行固定,减小运输过程中出现拉伤或者摔坏的现象。
2、移动轮便于隔音板的运输,减小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板运输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板运输车整体结构剖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音板运输车整体结构剖视图二。
图中数字说明
1、移动本体2、驱动杆3、驱动板4、定位板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导向柱8、导向部10、齿条11、齿部12、夹紧块13、螺母14、阻位板15、螺杆16、支撑柱17、移动轮18、弹簧19、把手20、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隔音板运输装置,包括:移动本体1、两个驱动杆2、两个驱动板3、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二固定组件,移动本体1设有两个导向部8,导向部8垂直于移动本体1上表面设置,移动本体1下表面设有四个支撑柱16,支撑柱16底部均固定连接一移动轮17。驱动板3与移动本体1之间设有弹簧18。
导向部8均设有用于驱动杆2滑动的矩形槽20,驱动杆2的两端穿过矩形槽20与驱动板3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与驱动杆2配合对隔音板长度方向固定,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于导向部8两端的两定位板4、用于驱动定位板4运动第一齿轮5以及与第一齿轮5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6。
两定位板4均设有一把手19,定位板4均设有四个导向柱7,导向部8两端均设有四个与导向柱7配合的导向槽。
两定位板4均设有与第一齿轮5配合的齿条10,两齿条10关于第一齿轮5旋转轴中心对称,两齿条10与第一齿轮5啮合带动定位板4相向运动。
导向部8设有用于齿条10运动的配合槽,配合槽固定连接有多个密封板,密封板对齿条10进行导向。
驱动板3设有与第二齿轮6配合的齿部11,驱动板3带动齿部11下行与第二齿轮6啮合,第二齿轮6带动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5旋转,第一齿轮5与两齿条10啮合,带动定位板4相向运动,对隔音板的长度方向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组件用于隔音板宽度方向的固定,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夹紧工作的夹紧块12、用于驱动夹紧块12运动的螺母13、用于限位的阻位板14。
夹紧块12固定连接有一螺杆15的一端,螺杆15的另一端穿过导向部8与螺母13配合,螺母13设于导向部8与阻位板14之间。
通过旋转螺母13与螺杆15配合,带动夹紧块12向两导向部8之间运动。当螺母13带动夹紧块12对隔音板进行夹紧时,螺母13与阻位板14相抵,夹紧块12与隔音板接触面设有一层硅胶,硅胶加大摩擦力,并且减小因为压力过大隔音板出现变形的现象。
如图1至图3所示,工作时,将隔音板放置两导向部8之间,隔音板的压力带动驱动杆2以及驱动板3下行。齿部11带动第二齿轮6旋转,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5旋转,第一齿轮5与两齿条10啮合,齿条10带动两定位板4相向运动,对隔音板长度方向进行固定。
旋转螺母13带动夹紧块12与对隔音板接触,对隔音板的宽度方向进行固定。技术人员将隔音板移至工作地点,松开螺母13。技术人员带动隔音板向上运动,弹簧18带动驱动杆2以及驱动板3上行。齿部11带动第一齿轮5以及第二齿轮6旋转,第一齿轮5带动两齿条10背向运动,两齿条10带动定位板4运动至初始位置,工作完成。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1.一种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本体、多个驱动杆,
所述移动本体设有两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有用于驱动杆滑动的矩形槽;
两个驱动板,多个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均通过驱动板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组件,与驱动板配合对隔音板长度方向进行固定;
第二固定组件,用于隔音板宽度方向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设于导向部两端的两定位板、用于驱动定位板运动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所述定位板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导向部设有多个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定位板均设有与第一齿轮配合的齿条,两齿条关于第一齿轮旋转轴中心对称;所述驱动板设有与第二齿轮配合的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夹紧隔音板的夹紧块、用于驱动夹紧块运动的螺母、用于限位的阻位板;所述夹紧块固定连接有一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部与螺母配合,所述螺母设于导向部与阻位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本体底部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均固定有一移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与移动本体之间设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定位板均设有一把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