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



背景技术:

利用数控弯管机弯曲导管时需对导管内壁涂抹润滑油,当导管弯曲结束后要控出内壁的润滑油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加工工序。以往由于缺少专用控油装置或利用简易装置进行控油,控油效率低,控油时占用生产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控油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油效率高、占用面积小、便于移动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包括:油池组件和置管架和万向轮组件;所述油池组件包括油池和环绕所述油池池口的梁,

所述梁分为一组横梁和一组纵梁;所述置管架的底部固定在一个纵梁的上表面;

所述油池底面的横向中间区域设置有n个漏油嘴,所述n是正整数;所述油池底面的横边到所述中间区域的横边的区域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置管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导管的限位组件;

所述万向轮组件固定在横梁与纵梁交界处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置管架包括:u形的主撑杆和设置在主撑杆内部多层的横撑杆;所述u形的主撑杆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翼杆、横挡齿、竖挡齿,所述翼杆的尾端固定在所述主撑杆和横撑杆上;所述横挡齿和竖挡齿分布在所述翼杆上。

进一步,所述置管架还包括:

下斜撑杆、上斜撑杆;所述下斜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下斜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撑杆上,所述上斜撑杆的一端固定在主撑杆上,所述上斜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翼杆上;所述第一翼杆为最下层翼杆中最外侧的翼杆。

进一步,所述多用途导管控油车还包括:支撑梁;所述置管架还包括:下辅撑杆;

所述支撑梁悬空设置在油池底部上方,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横梁内侧;所述下辅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最下层翼杆除第一翼杆之外的翼杆,另一端固定在与所述翼杆对应的支撑梁上。

进一步,所述置管架还包括:上辅撑杆,其中,所述上辅撑杆固定的一端固定在主撑杆,另一端固定在最下层横撑杆上,所述上辅撑杆中间段与其它层横撑杆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中间区域的背面设置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n等于2。

进一步,所述万向轮组件包括:万向轮和刹车片,所述刹车片控制所述万向轮的启停。

本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可根据导管形状特征将待控油导管分层立放在油池内控油,占用面积小;油池内的废油可通过油池底部的油池堵帽放入废油收集器皿中,便于清洁。锁紧刹车片时,多用途导管控油车既可用于导管控油,又可作为零件置物架使用;当松开刹车片时,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可作为零件、原材料周转车使用。多用途导管控油车通用性强,用途广泛,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3张附图,附图及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多用途导管控油车轴侧视图;

图2为多用途导管控油车顶视图;

其中:1车身立柱,2下斜撑杆,3主撑杆,4上斜撑杆,5横撑杆,6下辅撑杆,7横挡齿,8上辅撑杆,9堵头,10竖挡齿,11翼杆,12横梁,13纵梁,14刹车片,15万向车轮,16支撑梁,17油池,18漏油嘴,19紧固螺母,20平垫圈,21弹性垫圈,22紧固螺栓,23车轮连接板,24油池堵帽,25纵向加强筋,26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包括:车身立柱1、下斜撑杆2、主撑杆3、上斜撑杆4、横撑杆5、下辅撑杆6、横挡齿7、上辅撑杆8、堵头9、竖挡齿10、翼杆11、横梁12、纵梁13、刹车片14、万向车轮15、支撑梁16、油池17、漏油嘴18、紧固螺母19、平垫圈20、弹性垫圈21、紧固螺栓22、车轮连接板23、油池堵帽24、纵向加强筋25、横向加强筋26;

万向车轮15通过紧固螺母19、平垫圈20、弹性垫圈21、紧固螺栓22组成紧固件与车轮连接板23联接,车轮连接板23与车身立柱1一端焊接在一起,车身立柱1另一端与纵梁13焊接在一起,2根纵梁13和2根横梁12通过焊接组成“矩形框”,“矩形框”下端与纵向加强筋25、横向加强筋26焊接在一起,油池17置于纵向加强筋25和横向加强筋26所形成的上表面并与“矩形框”内侧焊接在一起,油池17中段底部的2个孔内焊接有漏油嘴18,漏油嘴18下端的联接有油池堵帽24;;2根纵梁13内侧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分别焊接有支撑梁16,后侧纵梁13上表面焊接有主撑杆3;下斜撑杆2焊接在主撑杆3与根横梁12间;翼杆11焊接在主撑杆3前侧,上斜撑杆4焊接在翼杆11与主撑杆3间;翼杆11上表面焊接有竖挡齿10,部分翼杆11侧面还焊接有横挡齿7,翼杆11由钢管做成,端头通过焊接堵头9封口;主撑杆3内侧焊接有横撑杆5,在根横撑杆5与横撑杆5之间焊上辅撑杆8,主撑杆3与横撑杆5之间也焊有上辅撑杆8;在翼杆11与支撑梁16间焊有上辅撑杆8。

工作时,将控油导管一端置于油池17内,根据导管长度及形状特征将控油导管另一端斜靠在合适的翼杆11上,通过横挡齿7或竖挡齿10对控油导管进行限位。当油池17内累积的废油较多时,打开油池堵帽24,油池17内的废油就会顺着漏油嘴18放如废油收集器皿中。导管完成控油后,将导管重新平放在翼杆11与竖挡齿10间的空间内,打开刹车片14,推动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将控油完成的导管运送至目的地。当有导管需要控油时,利用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对导管进行控油,当无导管需要控油时,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可作为零件周转车使用。

万向车轮15通过紧固螺母19、平垫圈20、弹性垫圈21、紧固螺栓22组成紧固件与车轮连接板23联接,车轮连接板23与车身立柱1一端焊接在一起,车身立柱1另一端与纵梁13焊接在一起,2根纵梁13和2根横梁12通过焊接组成“矩形框”,“矩形框”下端与纵向加强筋25、横向加强筋26焊接在一起,油池17置于纵向加强筋25和横向加强筋26所形成的上表面并与“矩形框”内侧焊接在一起,油池17中段底部的2个孔内焊接有漏油嘴18,漏油嘴18下端的联接有油池堵帽24;2根纵梁13内侧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分别焊接有支撑梁16,后侧纵梁13上表面焊接有主撑杆3;下斜撑杆2焊接在主撑杆3与根横梁12间;翼杆11焊接在主撑杆3前侧,上斜撑杆4焊接在翼杆11与主撑杆3间;翼杆11上表面焊接有竖挡齿10,部分翼杆11侧面还焊接有横挡齿7,翼杆11由钢管做成,端头通过焊接堵头9封口;主撑杆3内侧焊接有横撑杆5,在横撑杆5与横撑杆5之间焊上辅撑杆8,主撑杆3与横撑杆5之间也焊有上辅撑杆8;在翼杆11与支撑梁16间焊有下辅撑杆6。

工作时,将控油导管一端置于油池17内,根据导管长度及形状特征将控油导管另一端斜靠在合适的翼杆11上,通过横挡齿7或竖挡齿10对控油导管进行限位。当油池17内累积的废油较多时,打开油池堵帽24,油池17内的废油就会顺着漏油嘴18放入废油收集器皿中。导管完成控油后,将导管重新平放在翼杆11与竖挡齿10间的空间内,打开刹车片14,推动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将控油完成的导管运送至目的地。当有导管需要控油时,利用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对导管进行控油,当无导管需要控油时,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可作为零件周转车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池组件和置管架和万向轮组件;所述油池组件包括油池和环绕所述油池池口的梁,

所述梁分为一组横梁和一组纵梁;所述置管架的底部固定在一个纵梁的上表面;

所述油池底面的横向中间区域设置有n个漏油嘴,所述n是正整数;所述油池底面的横边到所述中间区域的横边的区域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置管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导管的限位组件;

所述万向轮组件固定在横梁与纵梁交界处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架包括:u形的主撑杆和设置在主撑杆内部多层的横撑杆;所述u形的主撑杆的两个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翼杆、横挡齿、竖挡齿,所述翼杆的尾端固定在所述主撑杆和横撑杆上;所述横挡齿和竖挡齿分布在所述翼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架还包括:

下斜撑杆、上斜撑杆;所述下斜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下斜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主撑杆上,所述上斜撑杆的一端固定在主撑杆上,所述上斜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翼杆上;所述第一翼杆为最下层翼杆中最外侧的翼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导管控油车还包括:支撑梁;所述置管架还包括:下辅撑杆;

所述支撑梁悬空设置在油池底部上方,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横梁内侧;所述下辅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最下层翼杆除第一翼杆之外的翼杆,另一端固定在与所述翼杆对应的支撑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管架还包括:上辅撑杆,其中,所述上辅撑杆固定的一端固定在主撑杆,另一端固定在最下层横撑杆上,所述上辅撑杆中间段与其它层横撑杆相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的背面设置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导管控油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组件包括:万向轮和刹车片,所述刹车片控制所述万向轮的启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途导管控油车,该油车包括:油池组件和置管架和万向轮组件;所述油池组件包括油池和环绕所述油池池口的梁,所述梁分为一组横梁和一组纵梁;所述置管架的底部固定在一个纵梁的上表面;所述油池底面的横向中间区域设置有n个漏油嘴,所述n是正整数;所述油池底面的横边到所述中间区域的横边的区域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置管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导管的限位组件;所述万向轮组件固定在横梁与纵梁交界处的下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秦海军;邸鑫;张胜;李文强;李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40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