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
背景技术:
人们在搬运货物时通常会使用到平板车,平板车市场日益增加销量不断扩大,也广泛应用于物流中心、商场、机场、车站等场合,但现有平板车有一个缺陷,即有些平板车没有安装手动刹车装置,在搬运货物时,如果地面有坡度或者平板车不小心被施加了外力,平板车容易发生移动或者滑动,造成货物散落、磕碰;有些平板车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而设计出的一种设置了脚刹的附加式结构,但是脚刹式刹车器组装时需改变平板车脚轮安装方式,使用中多有不便。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传统平板车装卸货物时平板车容易移动造成装货困难、散落等状况,而脚刹器平板车只能通过调换轮子安装方式的方法来安装刹车结构,安装后会造成使用不便、转向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板车刹车结构复杂、制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包括平板车体、扶手架、车轮和手动刹车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包括定向车轮和转向车轮,所述定向车轮设置在与所述平板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轮架上,所述转向车轮设置在与所述平板车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轮架上,所述定向车轮至少有一对,所述转向车轮至少有一对;
所述手动刹车装置包括制动压杆和与所述制动压杆相连接的制动插头,每个所述定向车轮和每个所述第二轮架各对应一个所述制动插头;
所述制动压杆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每个所述制动插头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相抵触,所述定向车轮不能绕其轮架转动,并且所述第二轮架不能相对所述平板车体转动;
所述制动压杆被施加外力压至靠近所述扶手架时,每个所述制动插头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分离,所述定向车轮能够绕其轮架转动,且所述第二轮架能相对所述平板车体转动,当外力撤去时,每个所述制动插头回复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相抵触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车轮包括一对所述转向车轮和一对所述定向车轮,一对所述转向车轮设置在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靠近所述扶手架的一端,一对所述定向车轮设置在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远离所述扶手架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手动刹车装置还包括绕线盒、刹车线、回弹盒和弹簧,所述绕线盒与所述扶手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绕线盒内部水平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压杆转轴和绕线轴,所述制动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压杆转轴垂直交叉且固定连接,所述压杆转轴与所述绕线盒转动连接,所述刹车线的一端与所述制动压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刹车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绕线轴远离所述压杆转轴的一侧,并依次穿过所述回弹盒和所述回弹盒内的弹簧并与所述制动插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制动插头一端设有限位卡环,另一端从所述回弹盒穿出,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刹车线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回弹盒内表面和所述限位卡环相抵接;所述回弹盒与所述第一轮架相连接,或者所述回弹盒与所述平板车体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刹车线包括与所述制动压杆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总刹车线,以及均与所述第一总刹车线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所述转向车轮相对应的所述制动插头相连接左转向刹车线和右转向刹车线;还有与所述制动压杆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总刹车线,以及均与所述第二总刹车线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所述定向车轮相对应的所述制动插头相连接左定向刹车线和右定向刹车线;所述绕线盒与所述回弹盒之间的所述刹车线上包裹有闸皮。
进一步,所述第二轮架底部周向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卡槽,所述制动插头能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定向车轮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所述制动插头能与所述卡孔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转向车轮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
进一步,所述扶手架与所述平板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扶手架能转动至与所述平板车体处于并保持于打开状态,或者所述扶手架能转动至与所述平板车体处于折叠状态。
进一步,所述平板车体一端设有贯通所述平板车体的扣手,所述扣手设置在远离所述扶手架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扶手架下部设置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板车的手刹结构,主要结构设计优化平板车的刹车结构,整体结构使用方便,无需改变平板车脚轮安装方式、防止平板车装货时板车移动造成散落磕碰、溜车,本实用新型在无外力状态下,定向车轮与制动插头相抵触,无法沿其转动轴转动,而安装有转向车轮的第二轮架也被制动插头相抵触,无法相对平板车体转动;需要移动平板车时,将制动压杆压向扶手架即可撤销制动状态,使平板车前进和/或转向;而松开制动压杆,即平板车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平板车会回复至转向车轮无法转向且定向车轮不能转动前进的状态,使平板车即无法前进也无法转向,从各个方向锁死平板车的移动,有效解决溜车、脚刹刹车器使用不便等状况,实现高效、便捷、牢靠、稳固的刹车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的手动刹车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的回弹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的刹车线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的定向车轮(转向车轮)示意图;
图中1、平板车体;2、扶手架;31、定向车轮;311、卡孔;32、转向车轮;321、卡孔;41、制动压杆;42、绕线盒;421、压杆转轴;422、绕线轴;43、刹车线;431、闸皮;44、回弹盒;45、弹簧;46、制动插头;461、限位卡环;51、第一轮架;52、第二轮架;521、凸沿;522、卡槽;6、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包括平板车体1、扶手架2、车轮和手动刹车装置,车轮包括定向车轮31和转向车轮32,定向车轮31设置在与平板车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轮架51上,转向车轮32设置在与平板车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轮架52上,定向车轮31至少有一对,转向车轮32至少有一对;
手动刹车装置包括制动压杆41和与制动压杆41相连接的制动插头46,每个定向车轮31和每个第二轮架52各对应一个制动插头46;
制动压杆41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每个制动插头46与其相对应的定向车轮31或者第二轮架52相抵触,定向车轮31不能绕其轮架转动,并且第二轮架52不能相对平板车体1转动;
制动压杆41被施加外力压至靠近扶手架2时,每个制动插头46与其相对应的定向车轮31或者第二轮架52分离,定向车轮31能够绕其轮架转动,且第二轮架52能相对平板车体1转动,当外力撤去时,每个制动插头46回复与其相对应的定向车轮31或者第二轮架52相抵触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板车的手刹结构,主要结构设计优化平板车的刹车结构,整体结构使用方便,无需改变平板车脚轮安装方式、防止平板车装货时板车移动造成散落磕碰、溜车,本实用新型在无外力状态下,定向车轮31与制动插头46相抵触,无法沿其转动轴转动,而安装有转向车轮32的第二轮架52也被制动插头46相抵触,无法相对平板车体1转动;需要移动平板车时,将制动压杆41压向扶手架2即可撤销制动状态,使平板车前进和/或转向;而松开制动压杆41,即平板车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平板车会回复至转向车轮32无法转向且定向车轮31不能转动前进的状态,使平板车即无法前进也无法转向,从各个方向锁死平板车的移动,有效解决溜车、脚刹刹车器使用不便等状况,实现高效、便捷、牢靠、稳固的刹车模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车轮包括一对转向车轮32和一对定向车轮31,一对转向车轮32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靠近扶手架2的一端,一对定向车轮31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远离扶手架2的一端。
车轮包括至少一对转向车轮32,以及至少一对定向车轮31,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一对转向车轮32和一对定向车轮31,一对转向车轮32相对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靠近扶手架2的一端,一对定向车轮31相对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远离扶手架2的一端,定向车轮31与第一轮架51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定向车轮31的轴线与平板车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轮架51通过基座6与平板车体1下表面固定连接;转向车轮32与第二轮架52的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向车轮32的轴线与平板车体1所在平面相平行,第二轮架52与固定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的基座6转动连接,第二轮架52能绕竖直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平板车的转向;
将转向车轮32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靠近扶手架2的一端是为了转向方便而设置的,当然,也可以将转向车轮32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远离扶手架2的一端,定向车轮31设置在平板车体1下表面靠近扶手架2的一端。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手动刹车装置还包括绕线盒42、刹车线43、回弹盒44和弹簧45,绕线盒42与扶手架2固定连接并且绕线盒42内部水平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压杆转轴421和绕线轴422,制动压杆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杆转轴421垂直交叉且固定连接,压杆转轴421与绕线盒42转动连接,刹车线43的一端与制动压杆41的一端相连接,刹车线43的另一端绕过绕线轴422远离压杆转轴421的一侧,并依次穿过回弹盒44和回弹盒44内的弹簧45并与制动插头46的一端相连接,制动插头46一端设有限位卡环461,另一端从回弹盒44穿出,弹簧45套设在刹车线43上且两端分别与回弹盒44内表面和限位卡环461相抵接;回弹盒44与第一轮架51相连接,或者回弹盒44与平板车体1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扶手架2为倒u字型扶手架2,扶手架2的两根支柱上分别设置一个绕线盒42,4个车轮旁各设置一个回弹盒44,压杆转轴421设置在绕线盒42内上部远离扶手架2的位置,绕线轴422设置在绕线盒42下部靠近扶手架2的位置,压杆轴转和绕线轴422相互平行且与平板车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制动压杆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压杆转轴421垂直交叉且固定连接,当将制动压杆41逆时针压向扶手架2时,制动压杆41位于下方的端部带动刹车线43向远离绕线轴422的方向拉动,从而使刹车线43带动制动插头46回缩;反之,释放制动压杆41,回弹盒44内的弹簧45释放弹性势能,将制动插头46压出至与定向车轮31或者第二轮架52相抵触的位置,限位卡环461保证制动插头46不会完全脱离回弹盒44;
与定向车轮31相对应的回弹盒44与第一轮架51固定连接;与转向车轮32相对应的回弹盒44与第二轮架52的基座6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刹车线43包括与制动压杆41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总刹车线43,以及均与第一总刹车线43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转向车轮32相对应的制动插头46相连接左转向刹车线43和右转向刹车线43;还有与制动压杆41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总刹车线43,以及均与第二总刹车线43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定向车轮31相对应的制动插头46相连接左定向刹车线43和右定向刹车线43;绕线盒42与回弹盒44之间的刹车线43上包裹有闸皮431。
通过向扶手架2压动制动压杆41,使其两个端部同时对第一总刹车线43和第二总刹车线43进行提拉,从而同时带动左转向刹车线43和右转向刹车线43回缩,以及同时带动左定向刹车线43和右定向刹车线43回缩,使制动插头46与定向车轮31和第二轮架52分离,使整车的所有车轮都处于非锁定状态,从而正常前进后退或者转向,第一总刹车线43和第二总刹车线43的使用能够减少刹车线43的长度,而且使刹车动作更好控制;
当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将对第一总刹车线43和第二总刹车线43的提拉分开,这样就可以独立控制对转向车轮32和定向车轮31的刹车动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轮架52底部周向设置有凸沿521,凸沿521周向均匀分布有卡槽522,制动插头46能与卡槽522相配合。
第二轮架52靠近基座6的底部周向设置有环状的凸沿521,在凸沿521周向均匀开设有卡槽522,卡槽522和两个卡槽522之间的凸起部分均倒圆角,卡槽522的宽度与制动插头46的宽度相匹配,卡槽522本身的宽度大于两个卡槽522之间的凸起的宽度,这样不论第二轮架52处于什么角度,制动插头46总能够插入到卡槽522中,与第二轮架52相卡接,从而锁定转向车轮32的转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定向车轮31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311,制动插头46能与卡孔311相配合。
定向车轮31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311,卡孔311的直径与制动插头46的宽度相匹配,卡孔311的直径大于两个卡孔311之间的间距,这样不论定向车轮31处于什么角度,制动插头46总能插入到卡孔311中,与定向车轮31相卡接,从而锁定定向车轮31的转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向车轮32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321。
为了制造方便,使用同样的模具制造定向车轮31和转向车轮32,只需要使用不同的第一轮架51和第二轮架52即可,这样制造成本降低,而且定向车轮31和转向车轮32可以相互适用,增加了维修的便捷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扶手架2与平板车体1转动连接,扶手架2能转动至与平板车体1处于并保持打开状态,或者扶手架2能转动至与平板车体1处于折叠状态。
为了使非使用状态下占用更小的空间,扶手架2能被转动至与平板车体1处于折叠状态,而再次使用时将扶手架2转动至打开位置并锁定在打开状态,即可载货并推拉平板车体1。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平板车体1一端设有贯通平板车体1的扣手,扣手设置在远离扶手架2的一端。
为了方便搬动平板车,在平板车体1一端设有贯通平板车体1的扣手,这样即可以用手去提拉平板车体1,或者使用绳索等物系在扣手处,拉动平板车体1使其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平板车体1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扶手架2下部设置有挡板。
为了增加平板车体1的强度,在其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为均匀分布的正六边形,或者正多边形等几何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体、扶手架、车轮和手动刹车装置,其中:
所述车轮包括定向车轮和转向车轮,所述定向车轮设置在与所述平板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轮架上,所述转向车轮设置在与所述平板车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轮架上,所述定向车轮至少有一对,所述转向车轮至少有一对;
所述手动刹车装置包括制动压杆和与所述制动压杆相连接的制动插头,每个所述定向车轮和每个所述第二轮架各对应一个所述制动插头;
所述制动压杆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每个所述制动插头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相抵触,所述定向车轮不能绕其轮架转动,并且所述第二轮架不能相对所述平板车体转动;
所述制动压杆被施加外力压至靠近所述扶手架时,每个所述制动插头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分离,所述定向车轮能够绕其轮架转动,且所述第二轮架能相对所述平板车体转动,当外力撤去时,每个所述制动插头回复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定向车轮或者所述第二轮架相抵触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一对所述转向车轮和一对所述定向车轮,一对所述转向车轮设置在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靠近所述扶手架的一端,一对所述定向车轮设置在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远离所述扶手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刹车装置还包括绕线盒、刹车线、回弹盒和弹簧,所述绕线盒与所述扶手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绕线盒内部水平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压杆转轴和绕线轴,所述制动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压杆转轴垂直交叉且固定连接,所述压杆转轴与所述绕线盒转动连接,所述刹车线的一端与所述制动压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刹车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绕线轴远离所述压杆转轴的一侧,并依次穿过所述回弹盒和所述回弹盒内的弹簧并与所述制动插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制动插头一端设有限位卡环,另一端从所述回弹盒穿出,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刹车线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回弹盒内表面和所述限位卡环相抵接;所述回弹盒与所述第一轮架相连接,或者所述回弹盒与所述平板车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线包括与所述制动压杆一端相连接的第一总刹车线,以及均与所述第一总刹车线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所述转向车轮相对应的所述制动插头相连接左转向刹车线和右转向刹车线;还有与所述制动压杆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总刹车线,以及均与所述第二总刹车线相连接并且分别与一对所述定向车轮相对应的所述制动插头相连接左定向刹车线和右定向刹车线;所述绕线盒与所述回弹盒之间的所述刹车线上包裹有闸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架底部周向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卡槽,所述制动插头能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车轮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所述制动插头能与所述卡孔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车轮的轮毂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卡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与所述平板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扶手架能转动至与所述平板车体处于并保持于打开状态,或者所述扶手架能转动至与所述平板车体处于折叠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体一端设有贯通所述平板车体的扣手,所述扣手设置在远离所述扶手架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手动刹车装置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体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扶手架下部设置有挡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