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提升住宅小区整体品质及居住感受,小高层及多层洋房更多被地产商选中,同时购房者对住宅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地产商及施工企业也愈来愈注重建筑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从施工经济性上分析,钢管外脚手架是最适用于小高层及洋房施工过程中建筑外围护架及操作架,也广泛被各个施工企业所采用,因其必须与结构可靠拉结而保证脚手架整体稳定安全,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点通常采用在窗口处结构梁上设置预埋钢管形式,造成主体后续工序无法一次成型,拉结点二次修改,主体后续工序二次封堵修补质量不佳,外架材料租赁期延长等质量、安全及成本问题。
现有技术的脚手架拉结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传统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点一般采用在窗口处结构梁上设置预埋钢管形式,外架拉结杆采用十字扣件与预埋钢管拉结,造成窗台砌筑无法一次成型,进一步造成室内外抹灰、外保温、外墙装饰等无法一次成型。
2、拉结杆需待室内抹灰及外墙装饰大面积完成后进行位置二次修改,易造成外脚手架安全隐患。
3、进行原拉结杆固定点处各工序(砌筑、内外抹灰、外保温、外装饰等)二次封堵修补,且封堵修补质量不易控制,导致外墙渗漏概率增加,外装饰感官效果差等质量问题。
4、因拉结杆固定点位于梁上,拉结杆一般沿结构面深入室内长度随外架变化而不一,对室内地热地面组织施工或施工操作也造成了极大困难,进一步造成了地热地面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能减少固定装置对后续施工工序(砌筑、室内外抹灰、外保温、外装饰等)造成的操作难度和成活质量不佳问题,避免外脚手架拉结点二次修改,减少钢管外脚手架安全隐患,有利于后续施工工序一次成型,保证建筑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保险锁和紧固扣件;固定件的上部呈u形结构,固定件的下部呈t形结构;固定件的上部u形结构与梁底模板匹配安装,保险锁贯穿固定件的上部u形结构和梁侧模板并锁定,使固定件与梁模板固定连接;固定件的下部t形结构通过紧固扣件与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件的上部u形结构内设有隔离板,两块隔离板沿梁侧模板安装,保险锁贯穿两块隔离板,使固定件、隔离板和梁模板通过保险锁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底面钢板、对称设置在底面钢板顶部两侧的侧钢管和设置在底面钢板底部中央的下钢管,底面钢板与侧钢管构成上部u形结构,底面钢板与下钢管构成下部t形结构。
所述的固定件的底面钢板与结构梁的底板处于同一标高位置。
所述的保险锁包括对拉螺杆、螺母和套管,套管套置在对拉螺杆上构成保险锁主体,保险锁主体贯穿固定件和隔离板,并通过螺母在固定件的外侧锁定。
本实用新型以剑柄式固定件作为拉结杆固定支撑单元,辅以隔离板,通过保险锁将固定件可靠固定在窗口处结构梁下,采用紧固扣件与拉结杆固定,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传统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点对后续施工工序造成的操作难度和成活质量不佳等问题,避免了外脚手架拉结点二次修改,减少了钢管外脚手架安全隐患,有利于后续施工工序(砌筑、内外抹灰、外保温、外装饰等)一次成型,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同时,能缩短钢管外脚手架材料租赁期,节约项目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和拆装方便、连接稳固、实用性强、适用性广和可周转使用等特点,适用于住宅(剪力墙或短肢剪力墙等结构形式)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中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中保险锁的分解图。
图中,1固定件,11底面钢板,12侧钢管,13下钢管,2保险锁,21对拉螺杆,22螺母,23套管,3隔离板,4紧固扣件,5梁底模板,6外脚手架拉结杆,7梁侧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1、保险锁2和紧固扣件4;固定件1的上部呈u形结构,固定件1的下部呈t形结构,形成剑柄式结构的固定件;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与梁底模板5匹配安装,保险锁2贯穿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和梁侧模板7并锁定,使固定件1与梁模板固定连接;固定件1的下部t形结构通过紧固扣件4与外脚手架拉结杆6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隔离板3,两块隔离板3沿梁侧模板7安装,保险锁2贯穿两块隔离板3,使固定件1、隔离板3和梁模板通过保险锁2固定连接。优选的,隔离板3可采用100*200*15mm钢板,便于固定件1的拆除操作,且取材、制作方便,成本低。
请参见附图4,优选的,所述的固定件1包括底面钢板11、对称设置在底面钢板11顶部两侧的侧钢管12和设置在底面钢板11底部中央的下钢管13,底面钢板11与侧钢管12构成上部u形结构,底面钢板11与下钢管13构成下部t形结构。底面钢板11可采用尺寸为100*330*15mm的钢板,侧钢管12可采用200mm长的40*40mm方钢管,侧钢管12的上部设置50mm的孔用于通过保险锁2,下钢管13可采用200mm长的a48.3mm圆钢管,取材、制作方便,成本低。
所述的固定件1的底面钢板11与结构梁的底板处于同一标高位置,保证梁底木方支撑的通常设置。
请参见附图5,所述的保险锁2包括对拉螺杆21、螺母22和套管23,套管23套置在对拉螺杆21上构成保险锁主体,保险锁主体贯穿固定件1和隔离板3,并通过螺母22在固定件1的外侧锁定,确保固定件1与梁模板的有效夹紧,确保固定件1的稳固。对拉螺杆21优选为a16螺杆。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5,施工时,根据工程施工工序,在建筑本层主体向上施工前,本层钢管外脚手架即搭建完成。施工建筑本层窗口处的梁模板时,将固定件1与梁底模板5协同安装,保证固定件1与外脚手架的立杆对应,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的底面钢板11与梁底板处于同一标高,保证梁底木方支撑通常设置;将隔离板3与梁侧模板7协同安装,安装于固定件1的侧钢管12内侧,然后通过安装保险锁2将其与固定件1锁住不滑脱;待本层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铸铁十字形的紧固扣件4将外脚手架拉结杆6与固定件1的下钢管13扣紧。建筑本层主体结构拆除模板后,仅剩余本实用新型的拉结杆固定装置留于结构梁下。当建筑主体后续砌筑、室内外抹灰、外保温、外装饰均一次施工成型后,随钢管外脚手架及拉结杆逐层拆除时,依此取下紧固扣件4、保险锁2、固定件1和隔离板3,随后进行窗口相应位置各工序收口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件(1)、保险锁(2)和紧固扣件(4);固定件(1)的上部呈u形结构,固定件(1)的下部呈t形结构;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与梁底模板(5)匹配安装,保险锁(2)贯穿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和梁侧模板(7)并锁定,使固定件(1)与梁模板固定连接;固定件(1)的下部t形结构通过紧固扣件(4)与外脚手架拉结杆(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1)的上部u形结构内设有隔离板(3),两块隔离板(3)沿梁侧模板(7)安装,保险锁(2)贯穿两块隔离板(3),使固定件(1)、隔离板(3)和梁模板通过保险锁(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1)包括底面钢板(11)、对称设置在底面钢板(11)顶部两侧的侧钢管(12)和设置在底面钢板(11)底部中央的下钢管(13),底面钢板(11)与侧钢管(12)构成上部u形结构,底面钢板(11)与下钢管(13)构成下部t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1)的底面钢板(11)与结构梁的底板处于同一标高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外脚手架拉结杆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保险锁(2)包括对拉螺杆(21)、螺母(22)和套管(23),套管(23)套置在对拉螺杆(21)上构成保险锁主体,保险锁主体贯穿固定件(1)和隔离板(3),并通过螺母(22)在固定件(1)的外侧锁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