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骨架。



背景技术:

婴儿车由于其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随着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开,孩童越来越多,从而对婴儿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婴儿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便携性与易存放性。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会带着孩子出行,此时,就需要将婴儿车折叠后放进汽车后备箱,甚至带上飞机,而这就需要婴儿车折叠后的材积很小。

一般的婴儿车都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骨架以及将可将所述骨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解锁锁定机构后即可进行骨架的折叠,而骨架的结构则是骨架折叠后材积大小的重要因素,骨架折叠后的材积大小则是整个婴儿车折叠材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骨架,其折叠后的材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骨架,包括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上侧均枢接于车手,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下侧,后侧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一起与后脚枢接,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后侧或/上侧与后脚前侧或/上侧枢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第一枢轴枢接于前脚,所述前脚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前侧或/下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第一连接件前下侧,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一枢轴前下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通过一第四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四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后侧,同时位于所述第二枢轴下侧。

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通过一第五枢轴枢接于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五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后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与第五枢轴为不同位置的枢轴。

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与后脚枢接,通过所述第五枢轴与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第三连接件后侧通过同一枢轴与后脚一起枢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六枢轴枢接于车手,第二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七枢轴枢接于车手,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七枢轴上侧。

所述前脚前下部连接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的这种结构,使得其在折叠过程中联动顺畅,而且折叠后,前脚与后脚靠近,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靠近并同时与前、后脚靠拢,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车1也相对与骨架其他组件靠拢,从而折叠后的婴儿车骨架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骨架包括车手1、前脚2、后脚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4以及第二连接件5上侧均枢接于车手1,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下侧,后侧枢接于后脚3;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6或与所述第三连接件6一起与后脚3枢接,从而所述车手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4还与前脚2枢接;所述前脚2后侧或/上侧与后脚3前侧或/上侧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通过一第一枢轴21枢接于前脚2,所述前脚2通过一第二枢轴22枢接于后脚3,所述第一枢轴21位于所述第二枢轴22的前侧或/下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侧通过一第三枢轴61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前下侧,所述第三枢轴61位于第一枢轴21前下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侧通过一第四枢轴62枢接于后脚3,所述第四枢轴62位于第三枢轴61后侧,同时位于所述第二枢轴22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侧通过一第五枢轴51枢接于第三连接件6,所述第五枢轴51位于第三枢轴61后侧,且所述第四枢轴62与第五枢轴51为不同位置的枢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侧、第二连接件5下侧通过同一枢轴与后脚3一起枢接。即是说,除了不能与第三连接件6一起通过所述第三枢轴61一起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5下侧可枢接第三连接件6上任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侧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座60,所述连接座60通过所述第四枢轴62与后脚3枢接,通过所述第五枢轴51与第二连接件5下侧枢接。设置所述连接座60,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后脚3更好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6可与连接座60可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连接座60,第二连接件5下侧直接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上侧通过一第六枢轴11枢接于车手1,第二连接件5上侧通过一第七枢轴12枢接于车手1,所述第六枢轴11位于第七枢轴12上侧。

所述前脚2前下部连接有前轮7,后脚3后下部连接有后轮8。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时,往前下方旋转所述车手1并同时使得车手1下侧往后下方移动,因为所述车手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上侧也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第一连接件4下侧相对往上旋转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接件6前侧也往上旋转移动,前脚2也被带动往后旋转移动(如图3、4所示),各组件联动顺畅,直至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各组件相对靠近,而完全折叠(如图5、6所示)。此时,前脚2与后脚3靠近,第一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6靠近并同时与前、后脚靠拢,所述第二连接件5与第三连接件6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车手1也相对与骨架其他组件靠拢,从而折叠后的婴儿车骨架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技术特征:

1.一种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上侧均枢接于车手,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下侧,后侧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一起与后脚枢接,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后侧或/上侧与后脚前侧或/上侧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一第一枢轴枢接于前脚,所述前脚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的前侧或/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第一连接件前下侧,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一枢轴前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通过一第四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四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后侧,同时位于所述第二枢轴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通过一第五枢轴枢接于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五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后侧,且所述第四枢轴与第五枢轴为不同位置的枢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固定连接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四枢轴与后脚枢接,通过所述第五枢轴与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第三连接件后侧通过同一枢轴与后脚一起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六枢轴枢接于车手,第二连接件上侧通过一第七枢轴枢接于车手,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七枢轴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前下部连接有前轮,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婴儿车骨架,包括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上侧均枢接于车手,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下侧,后侧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或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一起与后脚枢接,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还与前脚枢接;所述前脚后侧或/上侧与后脚前侧或/上侧枢接,本实用新型婴儿车骨架的这种结构,使得只要往前下方旋转所述车手并同时使得车手下侧往后下方移动,即可联动其他组件均旋转并相对靠拢,从而使得骨架折叠,而且折叠后的婴儿车骨架材积很小,方便携带、存放。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8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