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9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塔筒施工,具体是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



背景技术:

冷却塔一是种大型薄壳型构筑物,一般建在水源不十分充足的地区的电厂,为了节约用水,需建造一个循环冷却水系统,以使得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在其中冷却后可重复使用。大型电厂采用的冷却构筑物多为双曲线型冷却塔。

一般建筑物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都会提前立模板,再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再对模板进行拆除即可。而冷却塔的形状较为特殊,为双曲线型,其塔筒的直径在不断变化,传统钢模板在立模过程中会出现模板最后无法完整的进行首尾拼接的情况,因此在立模板时会带来较多不便,现有技术中,多是根据传统模板的空缺部位的大小,重新制作出新的模板作为补偿模板。

但是补偿模板的制作过程相对繁琐,同时存在补偿模板无法再次利用的情况,且随着塔筒直径的变化,补偿模板上方的模板以及其补偿模板的位置均再次发生变化,这样也会使得补偿模板与上方模板之间无法拼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以解决在现有的大型冷却塔塔筒立模过程中,补偿模板制作过程繁琐、无法重复利用且存在拼接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包括至少一个的主模板,主模板的反面边缘处固定有框体,框体的四周边框处均开设有用于与补偿钢模板或传统钢模板连接的的通孔,通孔包括设置在框体顶端边框的上通孔,上通孔为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本方案中,主模板在制作过程中与传统钢模板的长度一致,而其宽度则可为统一的10cm或者其他尺寸,当传统钢模板立模完成后,可根据需要补偿部位的尺寸选择一个或以上的主模板,若是只需要一个主模板,则只需要将主模板放置于传统钢模板之间的需补偿位置,再将其侧通孔、下通孔与传统钢模板相对应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即可,而传统钢模板的两侧一般会配有传统收分边,即从传统钢模板两侧延伸出来防止物料渗漏的条形板结构,再配合以主模板,则可有效起到传统钢模板的补偿作用;若是需补偿部位尺寸较大,则需要多个主模板,此时可先将主模板之间的侧通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再将组合后的主模板安装至需补偿位置即可。在上述两种情况后,补偿模板的上方也同样需要立模,因塔筒的直径变化,会很容易出现上下模板之间安装孔无法对齐的情况,此时位于主模板顶端的上通孔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上通孔为长条孔,因此用于连接的螺栓螺母存在较大的可调节范围,从而可轻松完成上下模板之间的拼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主模板上固定有加劲肋,加劲肋与框体在主模板上同侧设置。

本方案中,设置了加劲肋则可有效解决补偿模板结构强度不够的问题,从而可优化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框体底端边框的下通孔以及设置在框体两侧边框的侧通孔,侧通孔与位于横向方向的加劲肋交错设置。

本方案中,详细的限定了除上通孔外其他通孔的位置,从而为本结构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可能,且通过对横向方向的加劲肋与侧通孔位置的限定,则可使得本结构受力更加均衡,从而同样提高本结构安装后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主模板设有四个,四个主模板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分别为40cm、30cm、20cm、15cm,主模板之间通过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形成补偿钢模板,主模板的相对应的侧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在本方案中,则更加强调了主模板的具体尺寸,因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传统钢模板的宽度一般为1m,且配合传统钢模板的传统收分边,因此补偿钢模板的尺寸可优选为15-90cm,而本方案中,主模板设置为四个,且其宽度依次为40cm、30cm、20cm、15cm,通过上述四种尺寸的组合,则可有效完成大部分尺寸之间的组合,从而使得补偿范围最大化,从而有效提高主模板的利用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主模板靠近传统钢模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防止物料泄漏的防漏收分边。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效果,且提高补偿范围,因此主模板靠近传统钢模板的一侧也应设置收分边,且为了提高补偿模板的利用效率,因此主模板与收分边应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防漏收分边为与主模板长度一致且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结构,防漏收分边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相对应侧通孔处开设有预留孔,相对应的预留孔与侧通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本方案中则具体公布了防漏收分边的结构,从而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在使用过程中,将收分边与连接板的一体结构放置于传统钢模板与主模板之间,调整好位置关系,再统一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了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可在直径不断变化的塔筒立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补偿,具有补偿范围广、可重复使用、易于拼接的优点,且结构简易,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单一主模板与收分边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多个主模板与收分边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多个尺寸不同的主模板与收分边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收分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收分边与主模板的连接细部图;

图中:1-主模板、2-框体、3-加劲肋、4-侧通孔、5-下通孔、6-上通孔、7-防漏收分边、8-连接板、9-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主模板1,主模板1的反面边缘处固定有框体2,框体2的四周边框处均开设有用于与补偿钢模板或传统钢模板连接的的通孔,通孔包括设置在框体2顶端边框的上通孔6,上通孔6为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

优选地,主模板1上固定有加劲肋3,加劲肋3与框体2在主模板1上同侧设置。

优选地,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框体2底端边框的下通孔5以及设置在框体2两侧边框的侧通孔4,侧通孔4与位于横向方向的加劲肋3交错设置。

优选地,参阅图7,主模板1设有四个,四个主模板1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分别为40cm、30cm、20cm、15cm,主模板1之间通过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形成补偿钢模板,主模板1的相对应的侧通孔4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尺寸的主模板1可根据需要补偿部位的尺寸任意组合,而图中仅仅是其中任意三块主模板1的连接示意图,用以帮助理解。

优选地,参阅图5-7,主模板1靠近传统钢模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防止物料泄漏的防漏收分边7。在上述三图中,分别表示单一主模板1与防漏收分边7的连接、多个相同尺寸的主模板1与防漏收分边7的连接以及多个尺寸不同的主模板1与防漏收分边7的连接方式。

优选地,参阅图8-9,防漏收分边7为与主模板1长度一致且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结构,防漏收分边7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板8,连接板8相对应侧通孔4处开设有预留孔9,相对应的预留孔9与侧通孔4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模板在制作过程中与传统钢模板的长度一致,而其宽度则可为统一的10cm或者其他尺寸,也可为不同尺寸的组合,如40cm、30cm、20cm、15cm的组合。当传统钢模板立模完成后,可根据需要补偿部位的尺寸选择一个或以上的主模板1。

实施例1

若是只需要一个主模板1,则只需要将主模板放置于传统钢模板之间的需补偿位置,也可将防漏收分边7与连接板8的一体结构放置于传统钢模板与主模板1之间,调整好位置关系,即对准传统钢模板的安装孔、连接板8上的预留孔9以及框体2上的侧通孔4,再统一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即可,再将下通孔5与传统钢模板相对应的安装孔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即可,而传统钢模板的两侧一般会配有传统收分边,即从传统钢模板两侧延伸出来防止物料渗漏的条形板结构,再配合以主模板1及其防漏收分边,则可有效起到传统钢模板的补偿作用.

实施例2

若是需补偿部位尺寸较大,则需要多个主模板1,主模板1的尺寸可都为10cm或者是40cm、30cm、20cm、15cm的组合,此时可先将主模板1之间的侧通孔4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再将组合后的主模板1配合防漏收分边7安装至需补偿位置,因安装原理相同,故不作赘述。

在上述两种情况后,补偿模板的上方也同样需要立模,因塔筒的直径变化,会很容易出现上下模板之间安装孔无法对齐的情况,此时位于主模板1顶端的上通孔5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上通孔5为长条孔,因此用于连接的螺栓螺母存在较大的可调节范围,从而可轻松完成上下模板之间的拼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主模板(1),所述主模板(1)的反面边缘处固定有框体(2),所述框体(2)的四周边框处均开设有用于与补偿钢模板或传统钢模板连接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2)顶端边框的上通孔(6),所述上通孔(6)为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板(1)上固定有加劲肋(3),所述加劲肋(3)与所述框体(2)在所述主模板(1)上同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2)底端边框的下通孔(5)以及设置在所述框体(2)两侧边框的侧通孔(4),所述侧通孔(4)与位于横向方向的所述加劲肋(3)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板(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主模板(1)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分别为40cm、30cm、20cm、15cm,所述主模板(1)之间通过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形成补偿钢模板,所述主模板(1)的相对应的所述侧通孔(4)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板(1)靠近传统钢模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防止物料泄漏的防漏收分边(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收分边(7)为与所述主模板(1)长度一致且相互平行的条形板结构,所述防漏收分边(7)的一侧垂直固定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相对应所述侧通孔(4)处开设有预留孔(9),相对应的所述预留孔(9)与所述侧通孔(4)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冷却塔塔筒施工用补偿钢模板,包括至少一个的主模板,主模板的反面边缘处固定有框体,框体的四周边框处均开设有用于与补偿钢模板或传统钢模板连接的的通孔,通孔包括设置在框体顶端边框的上通孔,上通孔为长条孔,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可在直径不断变化的塔筒立模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补偿,具有补偿范围广、可重复使用、易于拼接的优点,且结构简易,造价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姚磊;张卫星;杨锦;郝维尧;王晖;刘军;李伟;马骁;靳国平;杨银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8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