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温大棚是能透光和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生长条件。现在所使用的温室大棚通常包括大棚支架和设置在大棚支架上的大棚保温膜,保温大棚是通过设置在大棚支架上的大棚保温膜来实现大棚的保温和透光,为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和大棚的保温效果,通常在大棚保温膜的外部设置保温幕布,保温幕布在夜间可以防止大棚内热量的流失。
为了提高大棚的保温效果,制造出了具有双层大棚支架结构的保温大棚,通过在两层大棚支架上设置大棚保温膜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和大棚的保温效果,这种结构的大棚结构由于内外层空间的限制,导致内层保温膜不易进行卷起和放下,不能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温大棚的双层结构,提升保温大棚的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包括外保温层、内保温层支架和内保温层卷膜装置;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支架设置在内保温层卷膜装置的两侧,内保温层卷膜装置用于对内保温层的保温膜进行卷覆或卷起;内保温层支架包括多组支架,多组支架并排设置,每组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架和一个第二支架,两个第一支架竖直设置,两个第一支架的顶部分别与第二支架的两端连接;内保温层卷膜装置包括两个导轨、卷膜辊、连接轴和第一电机,在内保温层支架的两端外侧并排竖直设置两个第三支架,两个第三支架分别用于支撑并排设置的两个导轨,卷膜辊的两端与两个导轨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卷膜辊与第一电机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和第二支架为同心圆弧状,导轨的横向跨度大于内保温层支架的横向跨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保温层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加热器。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架通过伸缩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第二支架之间均匀设置多个支撑条。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设置滚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滚轮上设置刹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设置内保温层卷膜装置,便于单、双层保温大棚的切换。
2、设置最短长度的导轨,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大棚内空间。
3、设置加热器,在双层保温结构的基础上,减少内层热量的流失。
4、设置伸缩装置,便于内保温层支架的伸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便于使用。
5、设置多个支撑条,可以提升内保温层的结构稳定性。
6、设置滚轮和刹车,便于移动操作的同时,提升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保温层卷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保温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保温层;2-内保温层支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滚轮;24-伸缩装置;25-支撑条;28-刹车;3-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1-导轨;32-第三支架;33-卷膜辊;34-连接轴;35-第一电机;36-第二电机;4-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包括外保温层1、内保温层支架2和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外保温层1和内保温层支架2设置在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两侧,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用于对内保温层的保温膜进行卷覆或卷起;内保温层支架2包括多组支架,多组支架并排设置,每组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架21和一个第二支架22,两个第一支架21竖直设置,两个第一支架21的顶部分别与第二支架22的两端连接;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包括两个导轨31、卷膜辊33、连接轴34和第一电机35,在内保温层支架2的两端外侧并排竖直设置两个第三支架32,两个第三支架32分别用于支撑并排设置的两个导轨31,卷膜辊33的两端与两个导轨31通过连接轴34活动连接,卷膜辊33与第一电机35电气连接。
外保温层1包含外保温层支架和外保温膜,外保温膜覆盖在外保温层支架上构成大棚的外保温层;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和内保温层支架2均位于外保温层1内,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用于将保温膜卷覆在内保温层支架2上,形成大棚的内保温层,与外保温层1形成大棚的双层保温结构;当需要将内保温层上的保温膜卷起收取时,通过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将内保温层支架2上的保温膜进行卷起收取。
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两个导轨31上设置有链轮,第二电机36为链轮工作提供动力,链轮与连接轴34通过齿轮咬合连接,当导轨31上的链轮工作时,连接轴34沿导轨31的轨迹进行移动;卷膜辊33上裹敷保温膜,卷膜辊3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轴34通过深沟球轴承形成转动连接,第一电机35为卷膜辊33提供工作动力,当卷膜辊33转动进行卷膜或放膜时,卷膜辊33绕连接辊34进行自转,当导轨31上的链轮工作时,通过连接辊34带动卷膜辊34沿导轨31进行移动。
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需要设置双层保温大棚时,卷膜辊33卷覆处于导轨31的最低处,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同时配合工作,第一电机35带动卷膜辊33正向转动,将保温膜放下,第二电机36带动连接辊34沿导轨31正向移动,引导卷膜辊33上放下的保温膜覆盖在内保温层支架上,形成保温层;当卷膜辊33沿导轨31移动至内保温层支架2的另一侧的最低位时,完成对内保温成支架2的放膜工作,,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停止工作;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不需要双层保温大棚时,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同时配合工作,第一电机35带动卷膜辊33反向转动,将保温膜卷起,第二电机36带动连接辊34沿导轨31反向移动,引导卷膜辊33上将内保温层支架2上的保温膜卷起,形成单层保温的大棚,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停止工作。通过本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调整。例如在冬天昼夜温差较大时,蝴蝶兰种植时需要较适宜的温度,且温差较小,因此在白天温度较高时,通过本装置中的内保温层卷膜装置,将内保温层支架上的保温膜卷起,形成单层保温大棚,有利于蝴蝶兰接收阳光,且棚内可保持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当下午日落时,通过内本装置中的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将保温层附着在内保温层支架2上,形成双层保温大棚结构,降低了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换速度,可以减少棚内热量的流失,节约能源,提升了大棚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卷膜辊33的长度大于内保温层支架2的长度,以使卷膜辊33在进行放膜时,保温膜的长度大于两端的第二支架22之间的距离,使保温膜能附着在第二支架22的两侧,防止卷膜辊33工作时,保温膜脱离内保温层支架2。在卷膜辊33上的保温膜的起始端设置重锤端,便于卷膜辊33工作时,进行卷膜或放膜。
优选的,内保温层两端可以通过手动设置或收取保温膜来实现内保温层的相对封闭的完整性,提升大棚的保温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内保温层卷膜结构。
本装置中导轨31和第二支架22为同心圆弧状,导轨31的横向跨度大于内保温层支架2的横向跨度的二分之一。
设置圆弧状的导轨31和第二支架22,使的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在工作时,卷膜辊33的运行轨迹与第二支架22的形状保持较大的一致性,便于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配合工作,较好地完成保温膜的卷起或收取工作。
如图1所示,导轨31的横向跨度大于内保温层支架2的横向跨度的五分之三,小于内保温层支架2的横向跨度的四分之三;导轨31位于内保温支架2和外保温层1之间,导轨3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沿圆弧方向延伸至内保温层支架2的另一侧的上方处。需要卷膜时,卷膜辊33位于导轨31的最低位,将保温膜起始端的重锤端置于内保温层支架2远离导轨31的一侧底部,并固定;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配合工作,第二电机36工作,带动连接轴34沿导轨31正向移动,第一电机35工作带动卷膜辊33转动,将保温膜卷起;当卷膜辊33移动至导轨31的另一端时,第二电机36停止工作,手动操作将保温膜起始端的重锤端松开,第一电机35继续工作,直至卷膜辊33将保温膜起始端卷起,第一电机35停止工作,完成卷膜工作,形成单层保温大棚。需要放膜时,卷膜辊33位于导轨31的位置较高的一端,第一电机35工作,卷膜辊33工作,将保温膜放下,由于保温膜起始端设置有重锤端,且位于第二支架22倾斜向下的坡度处,因此随着卷膜辊33的转动,保温膜起始端受重力作用沿第二支架22落下,当保温膜的起始端落至内保温层支架2的最低处时,手动操作将保温膜的起始端进行固定后,第二电机36工作,带动卷膜辊33沿导轨31向内保温层支架2的另一侧移动,直至卷膜辊33移动至导轨31的最低处时,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停止工作,完成放膜工作,形成双层保温大棚。本方案可以减少导轨31的设置长度,且不影响本装置的使用,节约了成本,提升了保温层内的空间。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保温结构。
本装置中在所述外保温层1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加热器4。加热器4可以为碳纤维红外线加热管,也可以为与暖气锅炉连接的暖气管,设置在外保温层1的支架下方,用于对内、外保温层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减少内保温层内的热量的流失。大棚为单层时,可以直接对大棚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维持大棚内环境的温度。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内保温层支架结构。
本装置中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架21通过伸缩装置24连接。伸缩装置24可以为伸缩栅栏,设置在相邻两组支架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架21之间,伸缩栅栏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架21连接,通过设置伸缩装置24,可以实现内保温层支架2的收缩;当大棚为单层保温时,通过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将保温膜卷起后,再通过手动操作,将内保温层支架2进行收缩,将收缩后的内保温层支架2置于大棚的一端或者移除,可以释放大棚内的空间;当需要双层保温大棚时,通过手动操作,将内保温层支架2进行拉伸后,置于大棚内的合适位置,再通过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进行放膜,形成双层保温大棚。实现单、双层保温大棚的切换。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内保温层支架结构。
本装置中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第二支架22之间均匀设置多个支撑条25。支撑条25可以为布条或链条,当内保温层支架2处于拉伸状态时,多个支撑条25也处于拉伸状态,以便于保温膜附着于内保温层支架2上时,提供较多的支撑点,提升保温膜的稳定性;当内保温层支架2处于收缩状态时,多个支撑条25同时处于收缩状态,配合第二支架22工作。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内保温层支架结构。
本装置在第一支架21的底部设置滚轮23。滚轮23可以为万向轮,设置在第一支架21的底部,便于手动操作内保温层支架2时,第一支架21的移动;省时省力。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内保温层支架结构。
本装置在滚轮23上设置刹车28。刹车28用于将第一支架21进行固定,克服第一支架21底部滚轮23的移动带来的内保温层支架2不稳定的缺陷。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1.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温层(1)、内保温层支架(2)和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外保温层(1)和内保温层支架(2)设置在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的两侧,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用于对内保温层的保温膜进行卷覆或卷起;内保温层支架(2)包括多组支架,多组支架并排设置,每组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架(21)和一个第二支架(22),两个第一支架(21)竖直设置,两个第一支架(21)的顶部分别与第二支架(22)的两端连接;内保温层卷膜装置(3)包括两个导轨(31)、卷膜辊(33)、连接轴(34)和第一电机(35),在内保温层支架(2)的两端外侧并排竖直设置两个第三支架(32),两个第三支架(32)分别用于支撑并排设置的两个导轨(31),卷膜辊(33)的两端与两个导轨(31)通过连接轴(34)活动连接,卷膜辊(33)与第一电机(35)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1)和第二支架(22)为同心圆弧状,导轨(31)的横向跨度大于内保温层支架(2)的横向跨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保温层(1)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加热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架(21)通过伸缩装置(2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支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架(22)之间均匀设置多个支撑条(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21)的底部设置滚轮(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蝴蝶兰种植用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轮(23)上设置刹车(2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