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对后浇带两侧临边区域的混凝土楼板预先进行支撑,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搭建脚手架对混凝土楼板下部进行支撑,但是搭建脚手架工作量大、占用空间大,拆除时也比较麻烦,影响整体的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
包括调节管、支撑钢板、两个支撑座、若干高强度螺栓和若干预埋螺栓;
若干预埋螺栓预设在靠近后浇带位置的临边混凝土顶板内,所述预埋螺栓下部依次贯穿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和支撑钢板,通过预埋螺栓固定混凝土顶板和支撑钢板,调节管上端与支撑钢板下端面固定连接,调节管侧壁下部开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若干高强度螺栓一一对应;
所述支撑座侧壁开有若干上下走向的腰型孔,两个支撑座放置在调节管旁侧,所述高强度螺栓贯穿两个支撑座对应的腰型孔及调节管的通孔。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利用若干高强度螺栓调整调节管伸出两个支撑座的高度,实现支撑钢板对后浇带临边位置的混凝土楼板支撑。
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搭建工序简单、拆除方便,可以根据不同工况灵活调节高度,大部分组件都可以重复使用,保证后续后浇带浇筑作业的安全性。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简称为本支撑装置。
本支撑装置的预埋螺栓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预埋螺栓的螺杆下端依次贯穿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和支撑钢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螺杆配合,第一螺母抵靠在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上,第二螺母抵靠在支撑钢板下端面,第一螺杆的头部与第一螺母之间具有间隔。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预埋螺栓可以保证支撑钢板的位置不发生偏移,继而方便本支撑装置的整体定位,通过第一螺母限定预埋螺栓处于混凝土顶板内的长度,保证预埋螺栓的稳固。
本支撑装置的第一螺母与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之间设有垫圈,第二螺母与支撑钢板之间设有垫圈;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垫圈可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
本支撑装置的高强度螺栓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母,第二螺杆贯穿两个支撑座对应的腰型孔及调节管的通孔,第二螺杆与第三螺母配合,第二螺杆的头部抵靠在两个支撑座的其中一个支撑座上,第三螺母抵靠在两个支撑座的另外一个支撑座上。
本支撑装置的第二螺杆的头部与对应支撑座之间设有垫圈,第三螺母与对应支撑座之间也设有垫圈;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垫圈可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
本支撑装置的支撑座包括水平板体和竖直板体,水平板体与混凝土底板之间接触,竖直板体与调节管下部侧壁接触,竖直板体开有若干上下走向的腰型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支撑座的结构更符合本支撑装置的设计要求,而且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支撑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支撑装置实施例支撑座的左视图。
图5是本支撑装置实施例调节管和支撑钢板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
本支撑装置包括调节管2、支撑钢板7、两个支撑座1、四个高强度螺栓3和四个预埋螺栓4。
支撑座1为角铁状,支撑座1包括水平板体11和竖直板体12,水平板体11与混凝土底板61之间接触,竖直板体12与调节管2下部侧壁接触,竖直板体12开有两个上下走向的腰型孔12a,两个支撑座1左右放置,两个支撑座1之间留有放置调节管2的间隙。
调节管2为一段方管,调节管2的长度小于混凝土顶板62与混凝土底板61之间的距离,调节管2上端与支撑钢板7下端面焊接固定,调节管2侧壁下部开有四个通孔21,四个通孔21与四个高强度螺栓3一一对应,两个支撑座1的竖直板体12分别与调节管2左、右侧壁下部接触。
四个高强度螺栓3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座1对应的腰型孔12a及调节管2的通孔21,高强度螺栓3包括第二螺杆31和第三螺母32,第二螺杆31贯穿两个支撑座1对应的腰型孔12a及调节管2的通孔21,第二螺杆31与第三螺母32配合,第二螺杆31的头部抵靠在两个支撑座1的其中一个支撑座1上,第二螺杆31的头部与此支撑座1之间设有垫圈5,第三螺母32抵靠在两个支撑座1的另外一个支撑座1上,第三螺母32与此支撑座1之间也设有垫圈5。
四个预埋螺栓4预设在混凝土顶板62内,四个预埋螺栓4呈矩形排列,预埋螺栓4包括第一螺杆41、第一螺母42和第二螺母43,所述预埋螺栓4的螺杆下端依次贯穿混凝土顶板62的木模板63和支撑钢板7,第一螺母42和第二螺母43分别与螺杆配合,第一螺母42抵靠在混凝土顶板62的木模板63上端面,第一螺母42与木模板63之间设有垫圈5,第一螺母42处于混凝土顶板62内,第二螺母43抵靠在支撑钢板7下端面,第二螺母43与支撑钢板7之间设有垫圈5,第一螺杆41的头部41a与第一螺母42之间具有间隔,通过预埋螺栓4固定混凝土顶板62和支撑钢板7。
搭建本支撑装置后可以对混凝土顶板62进行有效支撑,在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先拆除四个高强度螺栓3,将两个支撑座1回收,再除去四个预埋螺栓4的第二螺母43,回收调节管2和支撑钢板7,拆除混凝土顶板62的木模板63,最后将伸出混凝土顶板62下侧的预埋螺栓4部分螺杆切除,即可以完成整体的拆除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为:
包括调节管、支撑钢板、两个支撑座、若干高强度螺栓和若干预埋螺栓;
若干预埋螺栓预设在靠近后浇带位置的临边混凝土顶板内,所述预埋螺栓下部依次贯穿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和支撑钢板,通过预埋螺栓固定混凝土顶板和支撑钢板,调节管上端与支撑钢板下端面固定连接,调节管侧壁下部开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若干高强度螺栓一一对应;
所述支撑座侧壁开有若干上下走向的腰型孔,两个支撑座放置在调节管旁侧,所述高强度螺栓贯穿两个支撑座对应的腰型孔及调节管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预埋螺栓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预埋螺栓的螺杆下端依次贯穿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和支撑钢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螺杆配合,第一螺母抵靠在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上,第二螺母抵靠在支撑钢板下端面,第一螺杆的头部与第一螺母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第一螺母与混凝土顶板的木模板之间设有垫圈,第二螺母与支撑钢板之间设有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高强度螺栓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母,第二螺杆贯穿两个支撑座对应的腰型孔及调节管的通孔,第二螺杆与第三螺母配合,第二螺杆的头部抵靠在两个支撑座的其中一个支撑座上,第三螺母抵靠在两个支撑座的另外一个支撑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第二螺杆的头部与对应支撑座之间设有垫圈,第三螺母与对应支撑座之间也设有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后浇带临边的支撑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座包括水平板体和竖直板体,水平板体与混凝土底板之间接触,竖直板体与调节管下部侧壁接触,竖直板体开有若干上下走向的腰型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