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黄瓜种植大棚在使用过程中,黄瓜在生长时不但需要光合作用,同时也需要有氧呼吸,因为需要定期大棚架体上覆盖的薄膜掀起,增加了大棚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植株生长。

但是传统掀起大棚薄膜时,工人都是利用长杆将薄膜捣起,这个过程需要一点一点掀起,操作非常的繁杂,而且效率不高,并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传统掀起大棚薄膜时,工人都是利用长杆将薄膜捣起,这个过程需要一点一点掀起,操作非常的繁杂,而且效率不高,并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架体以及包裹在架体上的薄膜,所述大棚架体的前后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薄膜掀起的收卷机构,且收卷机构在大棚架体上左右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通过固定片焊接在大棚架体上的三个定向轮,且三个定向轮沿着大棚架体的弧形面依次等间距排列,所述定向轮的后侧在大棚架体上焊接有弧形套杆,所述弧形套杆上套有多个套环,且每个套环上均通过绳状物系在薄膜的对应位置上,所述定向轮之间共同引导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从下方的定向轮内侧穿入,再共同经过中间的定向轮和上方的定向轮的外侧,最后经上方的定向轮导回,且拉绳的一端系在最下方的套环上,另一端经最下方的定向轮向外延伸,并缠绕在埋入地下的固定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套环沿着弧形套杆等间距排列,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栓的底端设为锥形状,且其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盘,便于将固定栓固定到地下。

更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的左右两侧底端均通过绳状物固定有压条,增加其底端的重量,便于回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绳采用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而成的尼龙绳,摩擦力较小,同时韧性更好。

更进一步地,最下方的套环的质量大于其他位置的套环,进一步方便薄膜复位。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大棚架体一侧的前后端设有对称的收卷机构,同时另一侧设有相同的收卷机构,通过拉绳和定向轮的配合,使得同时拽动拉绳便可以将该侧的薄膜收卷起,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大棚架体;2-薄膜;3-收卷机构;4-定向轮;5-弧形套杆;6-套环;7-拉绳;8-固定栓;9-压盘;10-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参照图1-3:包括大棚架体1以及包裹在架体上的薄膜2,大棚架体1的前后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薄膜2掀起的收卷机构3,且收卷机构3在大棚架体1上左右对称设有两组,收卷机构3包括通过固定片焊接在大棚架体1上的三个定向轮4,且三个定向轮4沿着大棚架体1的弧形面依次等间距排列,定向轮4的后侧在大棚架体1上焊接有弧形套杆5,弧形套杆5上套有多个套环6,且每个套环6上均通过绳状物系在薄膜2的对应位置上,定向轮4之间共同引导有拉绳7,拉绳7依次从下方的定向轮4内侧穿入,再共同经过中间的定向轮4和上方的定向轮4的外侧,最后经上方的定向轮4导回,且拉绳7的一端系在最下方的套环6上,另一端经最下方的定向轮4向外延伸,并缠绕在埋入地下的固定栓8上。

其中,套环6沿着弧形套杆5等间距排列,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固定栓8的底端设为锥形状,且其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盘9,薄膜2的左右两侧底端均通过绳状物固定有压条10,拉绳7采用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而成的尼龙绳,最下方的套环6的质量大于其他位置的套环6。

使用时,当需要掀起大棚架体一侧的薄膜2给黄瓜进行通风和有氧呼吸时,让两个工人同时将前后同侧的拉绳7从固定栓8上取下,然后带上手套同时拽到拉绳7(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而成,具有极好的韧性,耐磨),由于拉绳7依次从下方的定向轮4内侧穿入,再共同经过中间的定向轮4和上方的定向轮4的外侧,最后经上方的定向轮4导回,并且拉绳7的一端通过绳子系在最下方的套环6上,同时拽到拉绳7的话,使得前后平行的最下方的套环6慢慢地沿着弧形套杆5向上滑动,同时因为最下方的套环6上均通过绳子系住有薄膜2,因此前后的套环6将二者之间的薄膜2向上移动,而后套环6依次叠加并且向上移动,薄膜2不断地折叠收缩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薄膜的掀起,收缩完后,只需要将拉绳7的外端缠绕并打结在固定栓8即可,同理,对侧的薄膜2掀起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掀起效率。

掀起充足后,只需要将拉绳7从固定栓8解开,由于薄膜2的底端侧边通过绳子绑有压条10,同时最下方的套环6质量大于其他位置的套环6,二者的重力配合,慢慢地放拉绳7,便可以恢复原状,最后将拉绳7重新系好在固定栓8即可,压条10和套环6的重力有助于收卷机构复位。

此外,固定栓8的顶端设有压盘9,便于工人利用锤子将其嵌入地下,同时其底端的锥形状便于插入地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架体(1)以及包裹在架体上的薄膜(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架体(1)的前后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薄膜(2)掀起的收卷机构(3),且收卷机构(3)在大棚架体(1)上左右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收卷机构(3)包括通过固定片焊接在大棚架体(1)上的三个定向轮(4),且三个定向轮(4)沿着大棚架体(1)的弧形面依次等间距排列,所述定向轮(4)的后侧在大棚架体(1)上焊接有弧形套杆(5),所述弧形套杆(5)上套有多个套环(6),且每个套环(6)上均通过绳状物系在薄膜(2)的对应位置上,所述定向轮(4)之间共同引导有拉绳(7),所述拉绳(7)依次从下方的定向轮(4)内侧穿入,再共同经过中间的定向轮(4)和上方的定向轮(4)的外侧,最后经上方的定向轮(4)导回,且拉绳(7)的一端系在最下方的套环(6)上,另一端经最下方的定向轮(4)向外延伸,并缠绕在埋入地下的固定栓(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6)沿着弧形套杆(5)等间距排列,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8)的底端设为锥形状,且其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盘(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2)的左右两侧底端均通过绳状物固定有压条(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7)采用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而成的尼龙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最下方的套环(6)的质量大于其他位置的套环(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黄瓜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架体以及包裹在架体上的薄膜,大棚架体的前后端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薄膜掀起的收卷机构,且收卷机构在大棚架体上左右对称设有两组,收卷机构包括通过固定片焊接在大棚架体上的三个定向轮,定向轮的后侧在大棚架体上焊接有弧形套杆,弧形套杆上套有多个套环,定向轮之间共同引导有拉绳,拉绳依次从下方的定向轮内侧穿入,再共同经过中间的定向轮和上方的定向轮的外侧,最后经上方的定向轮导回,且拉绳的一端系在最下方的套环上,另一端经最下方的定向轮向外延伸,并缠绕在埋入地下的固定栓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工人将薄膜卷起。

技术研发人员:崔瀚文;孟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星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