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限位支架。
背景技术:
在进行底层房屋建筑时,多采用砖混结构,在较长的墙体及墙体转角处设置构造柱与圈梁连接起来,增加房层的整体性,构造柱最常用的是马牙槎(间隔凸起)构造柱,施工方式是砌筑墙体后,在墙体之间预留马牙槎并焊接好钢筋骨架,用木模板竖在马牙槎两侧,在木板两侧支上支架,然后向马牙槎内灌注混凝土,待砌筑完成拆除木模板,这种采用木模板的砌筑方式对木模板有一定的损耗,往复利用率不高,在对木模板外侧架设支架占用过多空间,在容易绊倒工人造成事故的同时,木模板被绊倒会使未凝结完成的混凝土掉落,影响构造柱的结构,并且,长条状的模板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不方便短途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垂直限位支架,通过对称设置的由若干连接块铰接而成的两排连接板放置在马牙槎处,用螺杆穿过对应的两块连接块上的通孔,再使用螺母将连接板固定在马牙槎的两侧,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竖直的两排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之间互相铰接,连接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杆,通过螺杆将连接板固定在墙体的两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称设置的由若干连接块铰接而成的两排连接板放置在马牙槎处,用螺杆穿过对应的两块连接块上的通孔,再使用螺母将连接板固定在马牙槎的两侧,整个结构磨损处少,结构稳定,往复利用率高,连接板由若干连接块铰接而成,方便对连接板进行收纳,所占空间比较集中,方便短途运输,使用螺母通过螺杆将连接板固定在墙体的两侧,节省了支架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工人被绊倒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避免了连接板被绊倒而损坏构造柱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与墙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板1、连接块11、通孔12、螺杆13、合页14、挡板15、插销16、垫环17、马牙槎2、钢筋骨架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竖直的两排连接板1,所述连接板1包括若干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之间互相铰接,连接块11上设置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设置有螺杆13,通过螺杆13将连接板1固定在墙体的两侧;
通过对称设置的由若干连接块11铰接而成的两排连接板1放置在马牙槎2处,用螺杆13穿过对应的两块连接块11上的通孔12,再使用螺母将连接板1固定在马牙槎2的两侧,整个结构磨损处少,结构稳定,往复利用率高,连接板1由若干连接块11铰接而成,方便对连接板1进行收纳,所占空间比较集中,方便短途运输,使用螺母通过螺杆13将连接板1固定在墙体的两侧,节省了支架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工人被绊倒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避免了连接板1被绊倒而损坏构造柱的风险。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垂直限位支架,所述连接块11之间采用合页14铰接,所述合页14位于连接块11的外侧面上,在连接块11的外侧面上设置合页14铰接,使由连接块11铰接的连接板1的内侧面上形成平整的无缝的平面,提高构造柱的表现质量,消除修整的工序,并且,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垂直限位支架,所述连接块11的两侧边缘各铰接有挡板15,连接块11的外侧面的两侧固定有插销16,将连接块11设置在马牙槎2凸起的中部位置,然后打开挡板15,使用插销16将挡板15盖在两侧墙体上,待往马牙槎2里注完混凝土浆后,可以打开挡板15观察马牙槎2内是否填满混凝土浆,方便对未填实的马牙槎2进得修补,提高构造柱的整体质量,防止钢筋骨架3的保护层过薄而影响构造柱的使用寿命,从而破坏住宅的整体性。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垂直限位支架,所述连接块11与挡板15之间采用合页14铰接,所述合页14位于连接块11的外侧面上,在连接块11和挡板15的外侧面上设置合页14铰接,使连接块11和挡板15的内侧面上形成平整的无缝的平面,提高构造柱的表现质量,消除修整的工序,并且,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
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垂直限位支架,所述螺杆13上套设有垫环17,所述垫环17位于连接块11的外侧面上,增加螺母的坚固效果。
更进一步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所述连接块11及挡板15用镀锌铝合金制成,由镀锌铝合金制成的连接板1质量轻、强度硬、磨损底,经久耐用,并且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附图1、附图2所示,工作时,待马牙槎2处焊接好钢筋骨架3后,从墙体底部向上一层层将连接块11展开,展开最底层的连接块11时,用螺杆13穿过最底层的两个连接块11上的通孔12用螺母将连接块11固定在墙体下部,依次类推,一层层地将各连接块11固定在墙体两侧,在这个过程中保证连接板1的内侧面上平整、无缝,然后打开挡板15,使用插销16将挡板15盖在两侧墙体上,最后在马牙槎2顶部向支架内注入混凝土浆,待注浆完成后,可以在每层打开挡板15,观察挡板15所对应的马牙槎2是不填充密实,注意补浆,待混凝土终凝后轻开螺母,拆掉连接板1,使用钢锯将螺杆13沿构造柱表面切断,完成构造柱制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竖直的两排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之间互相铰接,连接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杆,通过螺杆将连接板固定在墙体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之间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合页位于连接块的外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边缘各铰接有挡板,连接块的外侧面的两侧固定有插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与挡板之间采用合页铰接,所述合页位于连接块的外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垫环,所述垫环位于连接块的外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垂直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及挡板用镀锌铝合金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