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电窑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76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隔热电窑。



背景技术:

多晶莫来石纤维是多晶氧化铝纤维的一种,纤维中al2o3含量在72%-75%之间,一般al2o3含量超过80%,即称之为多晶氧化铝纤维。多晶莫来石纤维(pmf)是当今国内外最新型的超轻质高温耐火纤维,使用温度在1500-1700℃,高出玻璃态纤维200-400℃,且具有保温效果好,质量轻,不易变形的特点。

现有的陶艺教学或陶艺体验中使用的窑一般为小型的电窑,这种小型电窑一般采用在窑体内堆砌保温砖的方式来达到对电窑进行保温的目的,但是保温砖的保温效果较差,且重量大,并且非常易碎,采用保温砖进行保温的电窑的重量一般要在200公斤以上,移动起来非常不方便,并且因为保温效果不好,还使得电窑相当费电。

如果能够利用多晶莫来石纤维代替保温砖用于电窑的保温,则会使得保温效果大大提高,且电窑的重量能够大大减轻,但是目前还没有将多晶莫来石纤维用于电窑制作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电窑,通过多晶莫来石纤维板制成的保温层,以及双层壳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电窑的保温效果,使得电窑更加省电节能,同时使得电窑的重量大大减轻,更加便于移动。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保温隔热电窑,包括:

壳体,其具有开口以及封闭开口的可开合的门,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侧壁的外层设置有木质把手;

由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构成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保温层上开设有多个凹槽;

加热丝,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环绕所述第一保温层的边缘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凹槽由所述壳体的背部开始向所述壳体的开口方向竖直延伸开设;多个所述凹槽相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间的间隔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加热丝为螺旋状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夹层的厚度为8-12cm。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壳体撑离地面,并可带动所述壳体移动的万向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保温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还包括:

传输线缆,其一端连接所述加热丝,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背部穿出,并连接至外部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中,相邻所述凹槽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凹槽平行布置有凸出于所述壳体内壁的支撑楞,且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支撑楞对称布置;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楞上架设有用于物品放置板;所述物品放置板为镂空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用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替代传统电窑中的保温砖,克服了保温砖重量大、易碎、保温效果较差的弊端,使得电窑的保温效果大大提高,且电窑的重量显著减轻,使得电窑更加便于移动,同时使得电窑的抗磕碰摔打能力提高,提高了电窑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使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空气夹层,更加利于壳体内部的保温,同时结合壳体外壁上木质把手的设置,使得壳体的移动更加方便,同时木质把手的导热性能差,避免了壳体移动时烫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所述保温隔热电窑使用时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的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的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隔热电窑,包括:壳体1,其具有开口以及封闭开口的可开合的门2,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侧壁的外层设置有木质把手3。

由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构成的第一保温层4,所述第一保温层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所述第一保温层4上开设有多个凹槽5。

加热丝6,其设置在所述凹槽5内。

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密封层7,所述密封层7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开口处,并环绕所述第一保温层4的边缘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用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替代传统电窑中的保温砖,克服了保温砖重量大、易碎、保温效果较差的弊端,使得电窑的保温效果大大提高,且电窑的重量显著减轻,使得电窑更加便于移动,同时使得电窑的抗磕碰摔打能力提高,提高了电窑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使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空气夹层,更加利于壳体内部的保温,同时结合壳体外壁上木质把手的设置,使得壳体的移动更加方便,同时木质把手的导热性能差,避免了壳体移动时烫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所述保温隔热电窑使用时的安全。其中,凹槽开设在第一保温层上,使得加热丝能够容置在凹槽内,凹槽底部以及两侧壁的第一保温层能够对加热丝进行环绕,既避免了加热丝凸出壳体内壁影响待烧结的物品放置,同时也避免了加热丝的热量向壳体外部散发。

通过玻璃纤维制成的密封层的设置,使得壳体的密封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内部的保温效果。

通过将所述保温隔热电窑在实际应用,并与传统保温砖作为保温层的电窑进行对比发现,传统电窑的重量大于200公斤,而本保温隔热电窑仅为80公斤;利用保温隔热电窑将窑体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200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的加热频率较之传统电窑显著降低,对于同一陶瓷制品的烧结时间仅为5小时,而传统电窑需要8个小时,且通过对用电量进行检测发现,用电仅为5千瓦,也完全优于传统电窑的8千瓦的耗电量,可见采用多晶莫来石纤维板制成保温层的电窑重量轻、效率高、且省电节能。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凹槽5由所述壳体1的背部开始向所述壳体1的开口方向竖直延伸开设;多个所述凹槽5相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5间的间隔相等。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多个凹槽平行布置且间隔相等,使得加热丝在窑体内分布均匀,从而使得窑体内温度分布均匀,保证了陶瓷制品烧制的质量和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加热丝6为螺旋状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螺旋状的加热丝加大了加热丝在壳体内的长度,从而使得壳体内温度提高更加迅速。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夹层的厚度为8-12cm。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实验发现空气夹层的厚度设置在8-12cm既利于壳体的保温,也不影响壳体的散热。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壳体1撑离地面,并可带动所述壳体1移动的万向轮8。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万向轮的设置,使得所述保温隔热电窑移动更加方便。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门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保温层9。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门的内侧设置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在门关闭后,第二保温层和密封层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密封性,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了所述保温隔热电窑的加热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传输线缆10,其一端连接所述加热丝6,另一端由所述壳体1的背部穿出,并连接至外部电源11。

在上述方案中,传输线缆设置由壳体背部穿出,避免了线缆外漏,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保温层4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在上述方案中,采用多晶莫来石纤维板一体成型制成的第一保温层密封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电窑的保温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相邻所述凹槽5间的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与所述凹槽5平行布置有凸出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支撑楞12,且所述壳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支撑楞12对称布置;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楞12上架设有用于物品放置板13;所述物品放置板13为镂空状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支撑楞,能够方便的在壳体内逐层放置物品放置板,以便于将物品放置在物品放置板上进行烧结;而镂空状的物品放置板的设置,能够保证物品各个位置的受热均匀,从而提高烧结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的壳体上方还可以设置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所述加热丝通过传输线缆连接至温度控制器;控制钮连接于所述温度控制器,以通过所述温度控制器调节所述加热丝的温度。从而使得用户通过控制钮的操作即可方便的控制壳体内的温度,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开口以及封闭开口的可开合的门,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侧壁的外层设置有木质把手;

由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构成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保温层上开设有多个凹槽;

加热丝,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环绕所述第一保温层的边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由所述壳体的背部开始向所述壳体的开口方向竖直延伸开设;多个所述凹槽相互平行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凹槽间的间隔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为螺旋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的厚度为8-12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壳体撑离地面,并可带动所述壳体移动的万向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保温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线缆,其一端连接所述加热丝,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背部穿出,并连接至外部电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电窑,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凹槽间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凹槽平行布置有凸出于所述壳体内壁的支撑楞,且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的支撑楞对称布置;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楞上架设有用于物品放置板;所述物品放置板为镂空状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电窑,包括:壳体,其具有开口以及封闭开口的可开合的门,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所述侧壁的外层设置有木质把手;由多晶莫来石纤维板构成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一保温层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加热丝,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环绕所述第一保温层的边缘设置。其通过多晶莫来石纤维板制成的保温层,以及双层壳体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电窑的保温效果,使得电窑更加省电节能,同时使得电窑的重量大大减轻,更加便于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任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百艺工坊(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