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
常规的冷凝器只有一个冷媒进口和冷媒回口,其单一的冷媒进出管道,其冷凝范围受限,同时不能满足大量气体快速冷凝的效果,而且现有的气体在进入冷凝器时大都是直接进入,其气体与冷媒接触的行程短,从而交替换热冷凝效率低,因此需要对其冷凝器的结构进行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通过冷凝器侧壁上增加的一处冷媒进口和冷媒回口,可使两分支管道交替使用或根据要求进行同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包括有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的上端盖上设有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底端面设有进气罩,所述进气罩的底端分布有间隔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出气细管,所述出气细管上分布有出气小孔,所述冷凝器壳体上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回气口,所述冷媒回气口上安装有回气管,所述冷凝器壳体下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进气口,所述冷媒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底端部安装有料液出口,所述料液出口处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回气管、进气管以及出液管上分别安装有阀门。
所述的出气细管均布在进气罩的底端部,且其上端端口处于进气罩连通。
所述的出气细管上的出气小孔的分布从上之下为由疏至密的分布。
所述的冷凝器壳体内分布有间隔错位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布有与出气细管对应分布的导向孔。
首先通过冷凝器侧壁上增加的一处冷媒进口和冷媒回口,不需要重新安装管道,可使两分支管道交替使用或根据要求进行同时使用,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的冷凝,而且其气体通过气罩进入到出气细管然后从出气细管上的出气小孔排出,从而增加了同样通气量的气体与冷媒的接触面积,再配合冷凝器壳体内隔板的结构,可使冷媒由下缓慢上升,增加了其行程,增强了冷凝效果,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了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冷凝器侧壁上增加的一处冷媒进口和冷媒回口,可使两分支管道交替使用或根据要求进行同时使用,而且通过出气细管,增加了接触面积,通过隔板的作用,可使冷媒由下缓慢上升,增加了其行程,增强了冷凝效果,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气细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包括有冷凝器壳体1,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上端盖上设有进气管2,所述上端盖的底端面设有进气罩3,所述进气罩3的底端分布有间隔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出气细管4,所述出气细管4上分布有出气小孔5,所述冷凝器壳体1上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回气口,所述冷媒回气口上安装有回气管6、7,所述冷凝器壳体1下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进气口,所述冷媒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管8、9,所述冷凝器壳体1的底端部安装有料液出口,所述料液出口处安装有出液管10,所述回气管6、7、进气管8、9以及出液管10上分别安装有阀门。
所述的出气细管4均布在进气罩的底端部,且其上端端口处于进气罩连通。
所述的出气细管4上的出气小孔5的分布从上之下为由疏至密的分布。
所述的冷凝器壳体1内分布有间隔错位设置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分布有与出气细管4对应分布的导向孔。
1.一种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包括有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的上端盖上设有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底端面设有进气罩,所述进气罩的底端分布有间隔设置的竖直方向的出气细管,所述出气细管上分布有出气小孔,所述冷凝器壳体上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回气口,所述冷媒回气口上安装有回气管,所述冷凝器壳体下端部两侧壁上设有冷媒进气口,所述冷媒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底端部安装有料液出口,所述料液出口处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回气管、进气管以及出液管上分别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细管均布在进气罩的底端部,且其上端端口处于进气罩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细管上的出气小孔的分布从上之下为由疏至密的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辅助冷凝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壳体内分布有间隔错位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布有与出气细管对应分布的导向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