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无论是何种形式、结构的建筑,都离不开对混凝土的浇筑,而混凝土浇筑就离不开模板的支设,在传统建筑模板支设过程中,通过钢管与扣件之间连接实现对墙柱模板的加固支撑,而在加固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用扳手来拧紧扣件,但是现有的扣件操作复杂,不便于使用,费时费力,而且现有的加固支撑装置对模板的加固效果并不高效,使得建筑模板两侧受力不均,结构不够稳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撑座上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通孔槽,两个所述矩形通孔槽下端中间位置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上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上端开设有四个螺纹孔一且四个所述螺纹孔一相互之间呈矩形分布再支撑座四角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四个六角螺栓,四个所述六角螺栓均与螺纹孔一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两端输出端均分别固定连接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与底座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丝杆上均套设有滑块,且两个所述丝杆均分别与两个滑块上开设的螺纹孔二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且两个所述滑块与底座底端内壁均通过滚轮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t形滑块均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滑块上端两侧均分别与矩形通孔槽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所述滑块上端面与矩形通孔槽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本装置通过双轴电机运转,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即带动两个滑块相对运动,滑块与夹持板固定连接,即对模板进行夹持固定,与现有的装置相比该装置使用更加便捷,通过电机带动丝杆上的夹持板对模板进行夹持提升了对模板的加固支撑效果更加高效,进而使得建筑模板两侧的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固,省时省力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沿a线剖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固定机构;21、螺纹孔一;22、六角螺栓;3、底座;4、矩形通孔槽;5、转动机构;51、双轴电机;52、丝杆;53、轴承;54、滑块;55、螺纹孔二;56、滚轮;6、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端设有固定机构2,支撑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底座3,底座3上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通孔槽4,两个矩形通孔槽4下端中间位置设有转动机构5,转动机构5上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6。
其中,支撑座1上端开设有四个螺纹孔一21且四个螺纹孔一21相互之间呈矩形分布再支撑座1四角处,固定机构2包括四个六角螺栓22,四个六角螺栓22均与螺纹孔一21螺纹连接。
其中,转动机构5包括双轴电机51,双轴电机51两端输出端均分别固定连接丝杆52,两个丝杆52与底座3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53转动连接,两个丝杆52上均套设有滑块54,且两个丝杆52均分别与两个滑块54上开设的螺纹孔二55转动连接,两个滑块54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56,且两个滑块54与底座3底端内壁均通过滚轮56滑动连接。
其中,两个夹持板6均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54上端。
其中,两个滑块54上端两侧均分别与矩形通孔槽4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滑块54上端面与矩形通孔槽4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支撑板1开设的螺纹孔21与六角螺栓22螺纹连接,固定在地面或指定位置,使用时首先将双轴电机51接通电源,将带夹持固定的模板放在两个夹持板6之间的底座上,并启动双轴电机51,双轴电机51运转,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52,即双轴电机51运转带动丝杆52运转,并带动丝杆52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滑块54运动,滑块54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56,即带动两个滑块54之间在底座3内相对运动,且两个滑块54上固定连接的夹持板6,滑块54运动并对其进行夹持固定,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端设有固定机构(2),所述支撑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上端开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通孔槽(4),两个所述矩形通孔槽(4)下端中间位置设有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上端固定安装有夹持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端开设有四个螺纹孔一(21)且四个所述螺纹孔一(21)相互之间呈矩形分布再支撑座(1)四角处,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四个六角螺栓(22),四个所述六角螺栓(22)均与螺纹孔一(2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双轴电机(51),所述双轴电机(51)两端输出端均分别固定连接丝杆(52),两个所述丝杆(52)与底座(3)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53)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丝杆(52)上均套设有滑块(54),且两个所述丝杆(52)均分别与两个滑块(54)上开设的螺纹孔二(55)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54)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56),且两个所述滑块(54)与底座(3)底端内壁均通过滚轮(56)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板(6)均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54)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54)上端两侧均分别与矩形通孔槽(4)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所述滑块(54)上端面与矩形通孔槽(4)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