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剪力墙加固件。
背景技术:
随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及框架结构的建筑不断增多,由于对高抗震性能、强防水性能的需求,大部分建筑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建造,在浇注混凝土前,需要在建筑工地上搭建剪力墙预制框架,并采用剪力墙加固件对预制框架进行加固。现有技术中,已出现用于对剪力墙预制框架进行加固的剪力墙加固件,其包括一个拉杆、两个扣件和两个插销。在使用时,先将拉杆插入剪力墙预制框架内,然后在拉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扣件,两个扣件分别扣设在剪力墙两侧的框架上,最后在拉杆的两端位于两个扣件的外侧分别卡接插销,两个插销将拉杆扣件紧贴剪力墙预制框架,拉杆两端的拉杆扣件相对形成对剪力墙的夹持空间。
然而,现有技术中,剪力墙加固件用拉杆穿入剪力墙预制框架内的柱型杆设置为正圆柱型,在使用过程中,若直接将柱型杆穿设在剪力墙预制框架内,在混凝土凝固后不易取出,或者取出过程中极易发生拉杆断裂的风险,拆卸不便;另外,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插销通过安装孔插入在拉杆内,当需要调节剪力墙加固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夹紧度时,通过调节插销的安装位来实现,而安装孔通常间隔设置,造成调节精确度不高,难以实现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有效夹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固定性好,同时调节精度高,易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包括柱型杆、螺栓、扣件和插销,所述柱型杆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紧锁部、连接部和第二紧锁部,所述第一紧锁部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套设在第一紧锁部上,所述第二紧锁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插销插设在定位孔内,所述扣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扣件分别穿设在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上,两个扣件均位于螺栓和插销之间,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固定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位于第一紧锁部的一端向位于第二紧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柱型杆的纵截面为圆形。
优选的,以连接部的中轴作为基准轴,所述连接部的正截面的侧边的倾斜角α的补角为0.1°-0.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40-60cm。
优选的,所述柱型杆、螺栓、扣件和/或插销采用45号钢或弹簧钢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柱型杆、螺栓、扣件和/或插销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固定性好,同时调节精度高;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柱型杆与螺栓、扣件和插销配合使用,首先,将柱型杆穿设进剪力墙预制框架内,使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分别位于剪力墙预制框架的两侧;然后,分别将两个扣件套设在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上,再将螺栓套设在柱型杆的第一紧锁部,将插销插入第二紧锁部上合适的定位孔内,再调节螺栓的位置,以将两个扣件均与剪力墙预制框架顶紧,由此实现剪力墙加固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中的定位。在此过程中,通过定位孔的设置,可调节插销在第二紧锁部的插设位置,实现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紧锁度的粗调节,再通过螺纹的设置,可调节螺栓在第一紧锁部上的位置,实现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紧锁度的精调节,从而有效增强剪力墙加固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固定效果,可有效防止爆模事故的发生、避免混凝土超方。
2)易于拆卸;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拆卸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二紧锁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沿第二紧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在混凝土凝固后,利用锤子锤击第二紧锁部远离第一紧锁部的一端,以将柱型杆整体由混凝土内锤出;由于柱型杆受敲击的一端的纵截面积小于其靠近另一端的纵截面积,因而只需敲击少数次即可使柱型杆的外壁脱离混凝土,最后直接拉动第一紧锁部即可将柱型杆由混凝土内取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柱型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柱型杆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剖视图。
图中:1-柱型杆;2-螺纹;3-定位孔;4-螺栓;5-扣件;6-插销;7-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4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如图1所示,包括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插销6,如图2至4所示,所述柱型杆1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紧锁部、连接部和第二紧锁部,所述第一紧锁部的外壁设置有螺纹2,所述螺栓4套设在第一紧锁部上,所述第二紧锁部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插销6插设在定位孔3内,优选设置的,所述定位孔3沿第二紧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扣件5设置有两个,两个扣件5分别穿设在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上,两个扣件5均位于螺栓4和插销6之间,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应当理解的是,在使用时,剪力墙预制框架位于两个扣件5之间,定位孔3设置多个,可增加扣件5的调节范围。
优选设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型杆1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柱型杆1的整体性好,可有效避免柱型杆1的断裂情况,整体强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固定套7。本实施例中,固定套7可视作连接部的一部分,固定套7的厚度为1.5mm,连接部上配合固定套7设置环形凹槽,固定套7位于环形凹槽内,如此可避免固定套7由连接部的外壁向外凸出。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套7采用高强度塑胶实现,固定套7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改性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优选设置的,固定套7采用型号为pa6 gf40的聚酰胺实现,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冲击性,且抗张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佳。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带动胶条7穿设于剪力墙预制框架内,在剪力墙预制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与固定套7直接接触,固定套7与连接部相比,固定套7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度更低,因而在混凝土凝固后,连接部更加易于取出,减轻柱型杆1的拆卸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位于第一紧锁部的一端向位于第二紧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更进一步的,所述柱型杆1的纵截面为圆形,所述柱型杆1上连接部的纵截面的直径由靠近第一紧锁部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紧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即所述连接部的正截面的侧边由靠近第一紧锁部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紧锁部的一端逐渐向连接部的中轴靠近;所述第一紧锁部的纵截面与连接部和第一紧锁部相连接的截面相等,所述第二紧锁部的纵截面与连接部和第二紧锁部相连接的截面相等。所述柱型杆1的两端均设置倒角;应当理解的是,倒角的设置,使得柱型杆1端部的截面的直径较小,从而柱型杆1便于由模具的端部进入模具内,利于制造。
进一步的,以连接部的中轴作为基准轴,所述连接部的正截面的侧边的倾斜角α的补角为0.1°-0.3°。如此设置保证柱型杆1的整体强度,同时利于将其由混凝土中取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40-60c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47cm,其中连接部与第一紧锁部的连接处的纵截面的直径为18mm,连接部与第二紧锁部的连接处的纵截面的直径为15mm,即连接部的最大直径为18mm,且所述第一紧锁部的纵截面的直径为18mm,连接部的最小直径为15mm,且所述第二紧锁部的纵截面的直径为15mm,此时连接部的正截面的侧边的倾斜角α的补角约为0.183°。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紧锁部上,所述定位孔3设置有多个,相邻所述定位孔3之间的间距为5.0cm。应当理解的是,为使本实施例能够应用于其他厚度的剪力墙预制框架,连接部的长度也可适应设置为18-35cm或60cm-90cm。
进一步的,所述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或插销6采用45号钢或弹簧钢制作而成。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或插销6还可采用q235钢或q345钢制造,其中45号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或插销6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应当理解的是,镀锌层可采用热镀锌、电镀锌等方式实现,由于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潮湿的空气中,锌表面会生成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设置镀锌层可有效起到美观、防锈等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除用于对剪力墙预制模板进行加固外,还可用于梁预制模板、方柱预制模板等进行加固。
本实施例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固定性好,同时调节精度高;具体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柱型杆1与螺栓4、扣件5和插销6配合使用,首先,将柱型杆1穿设进剪力墙预制框架内,使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分别位于剪力墙预制框架的两侧;然后,分别将两个扣件5套设在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上,再将螺栓4套设在柱型杆1的第一紧锁部,将插销6插入第二紧锁部上合适的定位孔3内,再调节螺栓4的位置,以将两个扣件5均与剪力墙预制框架顶紧,由此实现剪力墙加固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中的定位。在此过程中,通过定位孔3的设置,可调节插销6在第二紧锁部的插设位置,实现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紧锁度的粗调节,再通过螺纹2的设置,可调节螺栓4在第一紧锁部上的位置,实现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紧锁度的精调节,从而有效增强剪力墙加固件对剪力墙预制框架的固定效果,可有效防止爆模事故的发生、避免混凝土超方。
另外,本实施例易于拆卸,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在拆卸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二紧锁部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定位孔3沿第二紧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在混凝土凝固后,利用锤子锤击第二紧锁部远离第一紧锁部的一端,以将柱型杆1整体由混凝土内锤出;由于柱型杆1受敲击的一端的纵截面积小于其靠近另一端的纵截面积,因而只需敲击少数次即可使柱型杆1的外壁脱离混凝土,最后直接拉动第一紧锁部即可将柱型杆1由混凝土内取出,方便快捷。
最后,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不需利用穿墙套管即可便捷地取出,避免穿墙套管的使用,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为节约成本,穿墙套管通常采用塑料套管实现,其不易降解或进行重复利用,非常不利于环保,本实施例由于不需使用穿墙套管,因而更为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插销(6),所述柱型杆(1)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紧锁部、连接部和第二紧锁部,所述第一紧锁部的外壁设置有螺纹(2),所述螺栓(4)套设在第一紧锁部上,所述第二紧锁部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插销(6)插设在定位孔(3)内,所述扣件(5)设置有两个,两个扣件(5)分别穿设在第一紧锁部和第二紧锁部上,两个扣件(5)均位于螺栓(4)和插销(6)之间,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固定套(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积由位于第一紧锁部的一端向位于第二紧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型杆(1)的纵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以连接部的中轴作为基准轴,所述连接部的正截面的侧边的倾斜角α的补角为0.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或插销(6)采用45号钢或弹簧钢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型杆(1)、螺栓(4)、扣件(5)和/或插销(6)的表面设置有镀锌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