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及其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客车的全承载式车身按材料主要为以下几种:一是由矩形钢管组焊的钢材类全承载车身,包括q235、q345、20#等多种低碳钢管材质;二是由轻质合金做成的全承载车身。普通低碳钢材质的全承载车身是目前客车领域应用最广的,其主要优点在于:工艺性能良好,易焊接成型,制作简单,调整方便。结构形式也可以随设计人员的思路任意变化。但其第一缺点是易腐蚀,如果防腐做的不到位,车身很容易被锈蚀,严重影响车辆的运营时间;第二是同等强度下骨架密度太大,一台普通12米公交其全承载白车身就达到4.5t以上,超过车型整备质量的1/3。轻质合金的车身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等,其优点是耐腐蚀,且密度低,有效解决整车轻量化和车身防腐问题,但其缺点在于成型后结构强度差,且底架因受到的冲击载荷都比较大,受结构强度与设计空间限制,轻质合金设计难度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支撑强度大、承载负荷大及抗冲击性强、自身骨架总成重量降低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及其客车。
本实用新型想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能够设置嵌块(2),第一紧固件(1)能够依次将钢质连接件(4)侧边、嵌块(2)、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紧固在一起,第二紧固件能够将镁铝合金型材(3)顶面、钢质连接件(4)顶面紧固在一起,钢质连接件(4)为门字形,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带有凹槽,底架型钢(5)与钢质连接件(4)顶面焊接。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为自锁螺栓(1)。
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为铆钉(6)。
一种采用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底架总成(7)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底端、右侧骨架总成(8)底端相连,前围骨架(11)分别与底架总成(7)前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前端相连,后围骨架(13)分别与底架总成(7)后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后端相连,顶骨架总成(10)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顶端、右侧骨架总成(8)顶端相连。
进一步地,底架总成(7)从前至后依次由前段底架(7-1)、前桥段底架(7-2)、中段底架(7-3)、后桥段底架(7-4)、后段底架(7-5)组成。
进一步地,左侧骨架总成(9)中间设置有椅子桥(9-1)。
进一步地,中段骨架(12)设置在前围骨架(11)和后围骨架(13)之间。
进一步地,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及其客车结构支撑强度大、承载负荷大及抗冲击性强,整体重量较现有技术钢材轻一半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架总成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架总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围骨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段骨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后围骨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整车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弧顶型材放大连接示意图;
其中,1:第一紧固件,2:嵌块,3:镁铝合金型材,4:钢质连接件,5:底架型钢,6:铆钉,7:底架总成,7-1:前段底架,7-2:前桥段底架,7-3:中段底架,7-4:后桥段底架,7-5:后段底架,8:右侧骨架总成,9:左侧骨架总成,9-1:椅子桥,10:顶骨架总成,11:前围骨架,12:中段骨架,13:后围骨架,14:整车骨架总成,15:弧顶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11所示,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能够设置嵌块(2),第一紧固件(1)能够依次将钢质连接件(4)侧边、嵌块(2)、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紧固在一起,第二紧固件能够将镁铝合金型材(3)顶面、钢质连接件(4)顶面紧固在一起,钢质连接件(4)为门字形,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带有凹槽,底架型钢(5)与钢质连接件(4)顶面焊接。第一紧固件为自锁螺栓(1)。第二紧固件为铆钉(6)。其中图1是底架总成(7)与右侧骨架总成(8)/左侧骨架总成(9)连接部分的截图,附属于整车骨架总成(14)。
一种采用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底架总成(7)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底端、右侧骨架总成(8)底端相连,前围骨架(11)分别与底架总成(7)前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前端相连,后围骨架(13)分别与底架总成(7)后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后端相连,顶骨架总成(10)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顶端、右侧骨架总成(8)顶端相连。底架总成(7)从前至后依次由前段底架(7-1)、前桥段底架(7-2)、中段底架(7-3)、后桥段底架(7-4)、后段底架(7-5)组成。左侧骨架总成(9)中间设置有椅子桥(9-1)。中段骨架(12)设置在前围骨架(11)和后围骨架(13)之间。
进一步地,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螺纹连接。或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其特征在于: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能够设置嵌块(2),第一紧固件(1)能够依次将钢质连接件(4)侧边、嵌块(2)、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紧固在一起,第二紧固件能够将镁铝合金型材(3)顶面、钢质连接件(4)顶面紧固在一起,钢质连接件(4)为门字形,镁铝合金型材(3)侧边带有凹槽,底架型钢(5)与钢质连接件(4)顶面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件为自锁螺栓(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紧固件为铆钉(6)。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底架总成(7)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底端、右侧骨架总成(8)底端相连,前围骨架(11)分别与底架总成(7)前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前端相连,后围骨架(13)分别与底架总成(7)后端、左侧骨架总成(9)、右侧骨架总成(8)、顶骨架总成(10)后端相连,顶骨架总成(10)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骨架总成(9)顶端、右侧骨架总成(8)顶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底架总成(7)从前至后依次由前段底架(7-1)、前桥段底架(7-2)、中段底架(7-3)、后桥段底架(7-4)、后段底架(7-5)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左侧骨架总成(9)中间设置有椅子桥(9-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中段骨架(12)设置在前围骨架(11)和后围骨架(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右侧骨架总成(8)之间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承载车身骨架支撑件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弧顶型材(15)设置在顶骨架总成(10)和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弧顶型材(15)与顶骨架总成(10)之间螺纹连接,弧顶型材(15)与左侧骨架总成(9)之间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