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是在构件浇注混凝土成型后,再进行预应力钢丝的张拉,从而使构件产生预应力的一种构件形式。具体的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所产生的预应力的大小是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好的。而对于构件在施加了预应力后的形状的变化(主要是扰度的变化),通过肉眼观察一般难以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构件的支撑系统不能直观的反应构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杆组和横向支撑板组,横向支撑板组位于竖向支撑杆组的顶部,横向支撑板组包括底支撑板和侧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通孔,底支撑板的下侧设有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位于通孔下方的储水箱,储水箱内沿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顶杆,顶杆与通孔滑动配合,顶杆上螺纹连接有密封板,挡板与底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拉簧,储水箱的底部连接有立杆,储水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立管,立管的管腔横截面面积为挡板底面面积的十分之一,立管的底部与储水箱连通。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支撑杆组,用于对横向支撑板组进行支撑。设置横向支撑板组,用于形成浇筑混凝土的形腔;其中,底支撑板对构件的底部进行支撑。设置通孔,方便顶杆穿过底支撑板与构件接触。设置储水箱,用于储存水。设置挡板,用于改变储存箱内的储水空间的体积。设置密封板,用于对通孔的下端进行密封,同时也可以对顶杆进行限位。设置拉簧,用于带动挡板上移。设置立杆,用于支撑储水箱。设置立管,用于观察立管内水位的变化。立管的管腔横截面面积为挡板底面面积的十分之一,可以使立管内水位的移动量为储水箱内水位的移动量的十倍,从而达到放大挡板移动距离的效果。

竖向支撑杆组和横向支撑板组安装好以后,将储水箱安装在底支撑板的下方并使用立杆进行支撑,将顶杆穿过通孔,并调整密封板的位置,使密封板与通孔的下端相抵时,顶杆的上端部正好与底支撑板的上表面平齐;挡板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然后往立管和储水箱内注水,使储水箱内充满水并且使立管内的水位高于储水箱内的水位。当构件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底支撑板通过顶杆推动挡板下移,使储水箱内的水在挡板的挤压作用下进入到立管内,从而使立管内的水位上升;当构件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前,向下调整密封板的位置,使密封板与底支撑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构件在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时候,构件的中部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从而使构件的中部与底支撑板分离,此时,顶杆和挡板也会在拉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储水箱内的储水容积增大,于是,立管内的水进入到储水箱内而导致立管内的水位下降,通过观察立管内的水位下降情况就可以知道构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而实现直接观察构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形状变化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立杆的下部同轴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设置调节杆,通过转动调节杆可以实现对立杆与调节杆形成的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对储水箱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实现储水箱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立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刻度线。设置刻度线,方便对立管内水位的变化进行观察。

进一步,所述拉簧设有三根,且三根拉簧沿顶杆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三根沿顶杆周向分布的拉簧,有利于使顶杆受力平衡,避免发生偏心受力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顶杆的上端套设有海绵块。通过套设海绵垫,利用海绵垫吸水后对顶杆与通孔之间发缝隙进行封堵,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到缝隙内而影响顶杆的滑动。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处可拆卸连接有堵头。设置排气孔,方便在向储水箱内注水时进行排气,减少空气对注水时产生的助力,从而实现快速的注水。

进一步,所述堵头与挡板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比较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进行操作。

进一步,所述立杆与储水箱螺纹连接。方便将立杆与储水箱拆开分离,从而方便储水箱与立杆进行分开放置,便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形监测装置与底支撑板的配合状态图;

图3为图2中变形监测装置在构件发生预应力形变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构件1、底支撑板2、支撑杆3、顶杆4、储水箱5、立杆6、调节杆7、密封板8、拉簧9、立管10、挡板11。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杆3组和横向支撑板组,竖向支撑杆3组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中部还设有连接杆,使所有支撑杆3的中部相互连接固定,从而提高支撑杆3的稳定性;横向支撑板组位于竖向支撑杆3组的顶部,横向支撑板组包括底支撑板2和侧支撑板,底支撑板2搁置于竖向支撑杆3组的顶部,侧支撑板设于底支撑板2的侧部边缘。

底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通孔,底支撑板2的下侧设有变形监测装置,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储水箱5,储水箱5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储水箱5内沿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挡板11,挡板11的上侧焊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顶杆4,顶杆4的上端伸入通孔中并与通孔滑动配合,顶杆4的上端套设有海绵块。顶杆4上螺纹连接有密封板8,密封板8可以对通孔的下端进行封堵。挡板11上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处螺纹连接有堵头。挡板11与底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三根拉簧9,三根拉簧9沿顶杆4的周向均匀分布。储水箱5的上部设有透明的立管10,立管10通过管卡与储水箱5连接固定,立管10优选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的透明管,立管10上沿竖向设置有若干刻度线。立管10的管腔横截面面积为挡板11底面面积的十分之一,立管10的底部与储水箱5的底部之间通过导管连通。储水箱5的底部连接有立杆6,立杆6的上端与储水箱5螺纹连接。立杆6的下端同轴设置有调节杆7,调节杆7上同轴设置有螺纹孔,立杆6的下端与调节杆7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竖向支撑杆3组和横向支撑板组安装好以后,将储水箱5安装在底支撑板2的下方并使用立杆6进行支撑,将顶杆4穿过通孔,并调整密封板8的位置,使密封板8与通孔的下端相抵时,顶杆4的上端部正好与底支撑板2的上表面平齐;挡板11在拉簧9的拉力作用下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然后往立管10和储水箱5内注水,使储水箱5内充满水并且使立管10内的水位高于储水箱5内的水位。当构件1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底支撑板2通过顶杆4推动挡板11下移,使储水箱5内的水在挡板11的挤压作用下进入到立管10内,从而使立管10内的水位上升;如图2所示,当构件1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前,向下调整密封板8的位置,使密封板8与底支撑板2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如图3所示,构件1在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时候,构件1的中部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从而使构件1的中部与底支撑板2分离,此时,顶杆4和挡板11也会在拉簧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储水箱5内的储水容积增大,于是,立管10内的水进入到储水箱5内而导致立管10内的水位下降,通过观察立管10内的水位下降情况就可以知道构件1在预应力的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而实现直接观察构件1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形状变化的目的。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仅在于:导管与储水箱的底部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导管和储水箱,方便在将导管从储水箱的底部拆除后,储水箱内的水可以向外排出,从而方便在搬运储水箱时将水排空后进行搬运,减轻搬运的工作负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杆组和横向支撑板组,横向支撑板组位于竖向支撑杆组的顶部,横向支撑板组包括底支撑板和侧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通孔,底支撑板的下侧设有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位于通孔下方的储水箱,储水箱内沿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顶杆,顶杆与通孔滑动配合,顶杆上螺纹连接有密封板,挡板与底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拉簧,储水箱的底部连接有立杆,储水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立管,立管的管腔横截面面积为挡板底面面积的十分之一,立管的底部与储水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下部同轴螺纹连接有调节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设有三根,且三根拉簧沿顶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上端套设有海绵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处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与挡板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与储水箱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支撑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杆组和横向支撑板组,横向支撑板组位于竖向支撑杆组的顶部,横向支撑板组包括底支撑板和侧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通孔,底支撑板的下侧设有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变形监测装置包括位于通孔下方的储水箱,储水箱内沿竖向密封滑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顶杆,顶杆与通孔滑动配合,顶杆上螺纹连接有密封板,挡板与底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拉簧,储水箱的底部连接有立杆,储水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的立管。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构件的支撑系统不能直观的反应构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徐昌永;何树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5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