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纱筒,尤其涉及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
背景技术:
1、纺织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
2、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纱筒安装架通常为焊接一体式成型,但是纱筒安装架上纱筒杆通常被焊接为水平状态,在放置的时候会因为晃动从而使纱筒从纱筒杆上滑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通过启动转动电机,随后转动电机带动齿带,随后与齿带啮合连接的四组齿轮杆转动,使齿轮杆将第二齿轮转动,然后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逆时针转动,将第三齿轮上的纱筒杆倾斜式向上呈45度角度时候停止转动,随后将纱筒套入在纱筒杆上,从而起到抬高纱筒杆角度,使纱筒不会因为晃动从纱筒杆上滑轮,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本体,所述底座下表面四角固定安装有四组滑轮,所述安装架本体内部从上至下设置有四组齿轮杆,所述齿轮杆表面从左至右啮合连接有三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螺纹连接有纱筒杆。
3、可选地,所述安装架本体侧壁从上至下开设有四组圆孔,四组所述齿轮杆分别插接于四组圆孔内。
4、可选地,所述安装架本体侧壁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安装架本体侧壁设置有齿带,且齿带位于框架内,所述齿带内表面与四组齿轮杆一端啮合连接,所述齿带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转动电机。
5、可选地,所述转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带外表面啮合连接。
6、可选地,所述安装架本体一侧开设有多组凹槽,所述凹槽与圆孔连通,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均开设有两组转轴孔,且两组转轴孔呈对应设置,两组所述转轴孔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
7、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表面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表面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
8、可选地,所述连接块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棒,所述螺纹棒一端与纱筒杆固定连接,所述纱筒杆通过螺纹棒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纱筒杆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通过启动转动电机,随后转动电机带动齿带,随后与齿带啮合连接的四组齿轮杆转动,使齿轮杆将第二齿轮转动,然后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逆时针转动,将第三齿轮上的纱筒杆倾斜式向上呈45度角度时候停止转动,随后将纱筒套入在纱筒杆上,从而起到抬高纱筒杆角度,使纱筒不会因为晃动从纱筒杆上滑轮,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效果。
1.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6)侧壁从上至下开设有四组圆孔(8),四组所述齿轮杆(5)分别插接于四组圆孔(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6)侧壁固定安装有框架(3),所述安装架本体(6)侧壁设置有齿带(4),且齿带(4)位于框架(3)内,所述齿带(4)内表面与四组齿轮杆(5)一端啮合连接,所述齿带(4)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转动电机(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电机(2)包括电机本体(201),所述电机本体(201)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202),所述第一齿轮(202)与齿带(4)外表面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6)一侧开设有多组凹槽(9),所述凹槽(9)与圆孔(8)连通,所述凹槽(9)内部两侧均开设有两组转轴孔,且两组转轴孔呈对应设置,两组所述转轴孔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表面与第二齿轮(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表面与第三齿轮(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角度调节的纱筒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4)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棒(16),所述螺纹棒(16)一端与纱筒杆(7)固定连接,所述纱筒杆(7)通过螺纹棒(16)与连接块(14)螺纹连接,所述纱筒杆(7)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