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车辆车轴的副车架固定在机动车辆车身上的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8  3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车辆车轴的副车架固定在机动车辆车身上的固定组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固定组件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1、从de 10 2016 000 669 b3中,已知后轴的副车架,该副车架由相应的纵梁和横梁组成,并且副车架的一个区域与机动车辆车身的车身结构元件相邻。为了在机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保护设置在车辆地板下方的地板下组件中的电动机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免受与追尾碰撞相关的损坏,副车架纵梁中的至少一个在车辆纵向方向上通过副车架侧支承部件向前延伸,副车架侧支承部件在中间连接有减振器的情况下连接到电池壳体侧支承部件。

2、如该现有技术中已经示出的,例如,在电动乘用车中,其中电储能器布置在车辆地板下方的地板下组件中,在用于车辆后轴的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前位移中,避免由于副车架的相应构件和/或部件的碰撞而对储能器造成过度损坏是有问题的。除了安全方面外,还必须特别考虑重量方面,以便电动机动车辆具有相应大的续驶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固定组件,借助于该固定组件,可以通过一种重量友好的解决方案可靠地避免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方向的过度移动或向前位移。

2、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固定组件以及具有这种固定组件的机动车辆来实现。在其余权利要求中给出了具有本发明的适当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方案。

3、为了形成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横梁和纵梁并与车身结构元件相邻的副车架的固定组件,该副车架特别是有利于防止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方向的过度的位移或移动,并且还提供一种特别有利于重量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提出,副车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在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方向的移动中将副车架支撑在车身结构元件、特别是支撑在横梁上,并且支撑元件设置在纵梁之一的上侧。因此,例如,在追尾碰撞中,如果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向前位移,即向车辆中心方向位移,则支撑装置确保副车架支撑在车身上、特别是支撑在车身的横梁上,从而一方面减少副车架的向前位移,另一方面使机动车辆的车身特别有利和早期地参与吸收通过副车架传入的事故力。因此,通过支撑装置适当地支撑在机动车辆车身的相应车身结构部件上,特别是支撑在机动车辆车身的横梁上,打开了以前没有使用过的负载路径,以便能够在吸收所传入的能量的情况下通过机动车辆车身吸收由于副车架的位移或移动而传入的事故力。特别是,横向负载路径被纳入碰撞运动学,否则在追尾碰撞中这些横向负载路径将被闲置。这特别是具有如下优点,即,这些保护措施的额外重量仅在额外设置的支撑装置中可见,因此可以保持在非常小的水平,以实现对所待实现的保护的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特别是在追尾碰撞中,可以实现在事故场景期间支撑装置能够整体地支撑在相应的车身结构部件上,特别是支撑在相应的车身横梁上。这防止了后轴的副车架的过度向前位移,从而保护储能器,例如防止与副车架或由副车架支撑的部件、例如电力驱动单元或电动动力传动系的其他部件的硬接触。

4、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布置在副车架的纵梁之一的上侧,实现了在碰撞的情况下早期接触车身横梁,从而允许副车架的所需支撑,例如用于保护布置在车辆的地板下区域中的电储能器。

5、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提供了,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与车身结构元件、特别是横梁间隔地布置。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或支撑装置仅在副车架的由于事故引起的位移或移动过程中与车身结构元件/横梁接触,然后相应地,在副车架和车身之间通过支撑装置传递力。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这种布置特别是具有能够避免副车架和车身之间的噪声的优点。

6、此外,当在副车架的两个纵梁上分别设置支撑元件时,则证明是有利的。因此,当发生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力的作用时,可以特别有利地激活车辆两侧的负载路径。此外,例如,不均匀地传入到副车架的两个纵梁上的事故力或副车架的位移运动,例如在机动车辆与事故伙伴或障碍物以低重叠宽度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或位移运动,可以以改进的方式传到车身上。

7、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支撑装置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形成为能量吸收元件,用于在支撑在车身结构元件/横梁上时有针对性地吸收事故能量。因此,可以通过支撑装置或相应的支撑元件附加地吸收事故能量。

8、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机动车辆车身的相应纵梁与横向于该纵梁延伸的横梁连接。这使得通过支撑装置传入到横梁上的力能够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传递到相应的纵梁。换句话说,通过机动车辆车身的相应纵梁产生特别有利的负载路径。

9、在这种情况下证明进一步有利的是,当横梁具有与分别侧向配设的纵梁相邻的梁区域时,在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方向移动时相应侧向配设的支撑元件支撑在该梁区域上。这得到支撑元件在分别侧向配设的纵梁附近非常稳定地支撑在横梁上的优点。

10、此外,当支撑装置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形成为板材成形部件时,则证明是有利的。这种板材成形部件的制造成本特别低,而且在其功能上效率很高。例如,该支撑装置可以简单地设计为能量吸收元件,并且在制造技术上可以简单地连接到副车架。

11、此外,当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设置在副车架、特别是副车架的相应纵梁的朝向车辆中心向下倾斜的区域上时,则证明是有利的。因此,当副车架由于事故而朝向车辆中心位移时,在副车架上、特别是在相应的纵梁上形成了对相应的支撑元件的特别有利的支撑。

12、上述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组件描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辆。

13、机动车辆的另一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机动车辆的电力驱动装置的地板下储能器,用于车辆车轴的副车架与该地板下储能器相邻,并且在装配状态下,在副车架、特别是副车架的横梁与储能器之间存在的间距大于在副车架的纵梁上侧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与车身横梁之间的间距。由于这种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副车架与电储能器之间的硬接触。经验表明,特别是在电储能器中,对于避免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的位移时对储能器的损坏,即,例如当后轴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前位移时对储能器的损坏,以及避免由此造成的储能器损坏,存在很高的要求。

14、然而,在本发明中的范围内,也可以考虑,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组件也可用于具有其他驱动装置的车辆,其中,应避免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的位移,特别是后轴副车架由于事故引起的向前位移。此外,副车架不仅可以用于后轴,而且可以作为前轴支架、发动机支架或整体支架,例如用于机动车辆的前部结构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将车辆车轴(12)的副车架(10)固定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上的固定组件,其中,副车架(10)包括相应的纵梁(18)和横梁(20、22),副车架的一区域(52)与车身结构元件、特别是横梁(48)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组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组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9.一种机动车辆,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车轴(12)的副车架(10)固定在机动车辆的车身上的固定组件,其中,副车架(10)包括相应的纵梁(18)和横梁(20、22),并且副车架的一区域(52)与车身结构元件、特别是横梁(48)相邻,其中,副车架(10)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0)的支撑装置(32),支承装置使副车架(10)在由于事故引起的向车辆中心方向的移动中支撑在车身结构元件、特别是支撑在横梁(48)上,并且支撑元件(30)布置在纵梁(20、22)之一的上侧。

技术研发人员:J·布拉施克,D·卡尔法斯,T·施密德,P·柯林斯,E·施奈德,G·库尔策,M·维尔辛,W·马克斯塔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54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