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7  4


本技术涉及白蚁处理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1、白蚁是等翅目白蚁科的昆虫类动物,体形较小,繁殖蚁两对翅膀长度超过身体,具有充分的保护作用,头前方具有一对复眼和单眼,工蚁和兵蚁一般只有单眼,复眼基本已经退。白蚁生长过程中会对附近的房屋和庄稼等进行咀嚼,从而会致使房屋或庄稼损坏,现有白蚁诱杀装置一般是药物诱杀白蚁,而不对药物进行防护结构,从而会导致药物扩散效率块,导致诱杀装置需要多次更换药物,降低诱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它方便通过封堵块将外壳封堵,从而防止外壳安装过程中土壤进入到外壳内,导致淹没药物,降低药物诱杀白蚁,同时方便通过海绵封堵药物,防止药物扩散,从而方便药物诱杀白蚁。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螺纹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外壳内腔的侧壁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有封堵块,所述外壳的内壁安装有隔绝板,所述隔绝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下腔和上腔,所述外壳的内壁安装有海绵,所述隔绝板和海绵安装有立管,所述立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通管,所述外壳的侧壁安装有进料管。

6、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和隔绝板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立管与安装孔相适配,且所述通管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立管的上端开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所述海绵的上端设置有内陷的陷槽,方便立管穿插到外壳的下腔。

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下端安装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且所述外壳开设有通风孔,方便通风孔吹向通管。

8、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的上端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转动孔,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辅助孔,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和辅助孔设置有相适配的螺纹,方便封堵块封堵通风孔。

9、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连通外壳的下腔,所述进料管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帽,方便经进料管向外壳的下腔添加诱饵。

10、3.有益效果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方便通过封堵块将外壳封堵,从而防止外壳安装过程中土壤进入到外壳内,导致淹没药物,降低药物诱杀白蚁,同时方便通过海绵封堵药物,防止药物扩散,从而方便药物诱杀白蚁。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螺纹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延伸至外壳(1)内腔的侧壁安装有转动板(3),所述转动板(3)转动连接有封堵块(4),所述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隔绝板(5),所述隔绝板(5)将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下腔和上腔,所述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海绵(8),所述隔绝板(5)和海绵(8)安装有立管(6),所述立管(6)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通管(7),所述外壳(1)的侧壁安装有进料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8)和隔绝板(5)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立管(6)与安装孔相适配,且所述通管(7)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立管(6)的上端开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所述海绵(8)的上端设置有内陷的陷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端安装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10),且所述外壳(1)开设有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4)的上端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板(3)转动连接转动孔,所述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辅助孔,所述螺纹杆(2)的侧壁和辅助孔设置有相适配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9)连通外壳(1)的下腔,所述进料管(9)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属于白蚁处理装置领域,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外壳,外壳螺纹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螺纹杆,螺纹杆延伸至外壳内腔的侧壁安装有转动板,转动板转动连接有封堵块,外壳的内壁安装有隔绝板,隔绝板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下腔和上腔,外壳的内壁安装有海绵,隔绝板和海绵安装有立管,立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通管,外壳的侧壁安装有进料管,它方便通过封堵块将外壳封堵,从而防止外壳安装过程中土壤进入到外壳内,导致淹没药物,降低药物诱杀白蚁,同时方便通过海绵封堵药物,防止药物扩散,从而方便药物诱杀白蚁。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张庭庭,张晖,杨辉,陈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铭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53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