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马铃薯育苗,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马铃薯病毒是具有侵染性的微小的生物类群,通过侵染植株体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使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影响生长发育,致使叶片褪绿、黄化、花叶、皱缩,叶片变小,株型矮小,果实畸形,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品质变劣,商品性变差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危害极大;马铃薯脱毒技术是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植物体内病毒主要通过维管束流动,因此未形成维管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根尖生长点病毒无法达到,切除植物的生长点,离体培养成植株,可获得脱毒苗,从而获得脱毒种苗,为此,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主要采用茎尖剥离脱毒法,茎尖剥离脱毒是根据茎尖生长点还没有形成维管束,不含病毒,在高倍解刨镜下,将茎尖剥离到叶原基,切取0.1~0.3mm茎尖,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成脱毒试管苗,再进而培育获得脱毒种苗的过程。
2、在大规模马铃薯种植培育过程中,主要采用马铃薯组织培育架进行大规模培育,马铃薯组织培育架主要包括多层抽拉式的培育板,在培育板上放置有众多的组织培养瓶,同时在组织培育架上安装有照明装置、喷雾设备等,但这种结构的培育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人员需要一一配备组织培养瓶内的培养液,然后将其摆放到培育板上,培育完成取苗时需要将每个培养瓶取出、清理,整个过程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瓶内的营养液被消耗和蒸发,难以继续补充培养液;3、培育完成后培养液难以回收再利用,资源浪费;4、培养瓶的摆放难以做到均匀布置,导致植株光照分配不均,影响育苗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培养架存在操作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难以中途补充培养液、培养液不方便回收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架,在所述立架的两侧均倾斜向下的连接有若干个育苗管道组件,所述育苗管道组件的一端与培养液箱相连通,所述培养液箱安装在所述立架内,在所述培养液箱上连接有加液管。
3、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管道组件包括培养管道,在所述培养管道上均布的开设有若干个育苗孔,所述培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培养液箱相连通,所述培养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塞。
4、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液箱、所述培养管道均为透明材质。
5、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培养管道之间错位排列,所述培养管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
6、进一步的,在所述育苗孔内连接有育苗定位筒。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包括螺柱,所述螺柱螺接在所述培养管道内,在所述螺柱上连接有拧帽,在所述拧帽的内端面上安装有密封环。
8、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架的底端安装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万向轮。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培养管道代替传统的培养板和培养瓶,并设计培养液箱对培养管道进行统一配备培养液,快速方便,大幅度的提高了育苗工作效率,起苗时可以统一回收培养管道内的培养液,节约资源,同时育苗定位筒能够精确定位育苗位置,保证育苗分布均匀,提高育苗品质。
1.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架(1),在所述立架(1)的两侧均倾斜向下的连接有若干个育苗管道组件,所述育苗管道组件的一端与培养液箱(5)相连通,所述培养液箱(5)安装在所述立架(1)内,在所述培养液箱(5)上连接有加液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管道组件包括培养管道(2),在所述培养管道(2)上均布的开设有若干个育苗孔,所述培养管道(2)的一端与所述培养液箱(5)相连通,所述培养管道(2)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塞(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箱(5)、所述培养管道(2)均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培养管道(2)之间错位排列,所述培养管道(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育苗孔内连接有育苗定位筒(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4)包括螺柱(9),所述螺柱(9)螺接在所述培养管道(2)内,在所述螺柱(9)上连接有拧帽,在所述拧帽的内端面上安装有密封环(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组织培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架(1)的底端安装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万向轮(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