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术后康复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
背景技术:
1、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是一种经患者上臂或前肘将特制导管插入中心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将其运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或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picc导管留置时间可达1年,能缓解长期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生理伤害,并减少化疗药物渗漏的风险,但picc置管依旧存在并发症,一般以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其发生率在2%-26%之间,为了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通常采取通过抓握拳动作增加上肢血流速度,然而患者长时间握拳容易疲劳,并且易遗忘需要保持握拳,最终可能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此外,对于体弱无力、尤其是意识不清及昏迷患者来说,实施抓握拳动作也显得困难;针对上述问题,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治疗仪应运而生,其通过替代并优化患者的抓握拳动作,促使患者上肢血流速度增加,从而达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目的。
2、例如,中国专利cn202220538440.2u公开了一种基于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上肢压力波治疗仪,包括压力波治疗仪,压力波治疗仪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抽气管,其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能够将压力波治疗仪放在桌面等平面上,减少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与噪音。但是,上述治疗仪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该治疗仪的套筒为单一长筒状,缺少对手部的辅助设计,对于一些体弱无力的患者,尤其是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他们可能无法主动进行握拳动作或保持握拳动作的持续性,这可能导致患者在使用治疗仪时无法充分发挥握拳动作的效果,实用性不佳;同时,在使用该治疗仪时,需要将袖套套在患者的胳膊上进行固定,袖下紧贴腋窝部,袖山未能避开患者picc穿刺的上臂,当上臂充气时,可能会对picc导管造成损伤,这可能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甚至导致导管脱落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不佳。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包括主机,主机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主机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压力套筒组件,压力套筒组件的中部套设有固定机构,压力套筒组件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抓握组件。
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有效地将治疗仪产生的压力传递到患者的上肢,同时通过肘部气囊和手部气囊的充气和排气调节,使得患者的拳头反复握紧与放松,促进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环,压力套筒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通气管一端的压力套筒,压力套筒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压力套筒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压力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拉链,压力套筒内侧的一端设置有肘部气囊,肘部气囊为圆筒形结构,第一通气管贯穿第一魔术贴与肘部气囊相连接;压力套筒内侧的另一端设置有手部气囊,手部气囊为拳套形结构,手部气囊顶端贯穿第二魔术贴设置有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的一端贯穿第一魔术贴与肘部气囊相连接。
5、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有效地将压力套筒组件固定在患者下臂上,确保压力套筒位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了移动或脱落的情况发生,固定机构包括套设在压力套筒组件中部的固定圆盘,固定圆盘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固定槽内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动块,固定槽内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环形结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的两端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第一滑动块的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二滑动块相连接的弹簧,固定圆盘底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滑动块相配合的偏心转柄。
6、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患者手部的舒适性和支撑性的优化,使气囊的充气过程更加平缓和均匀,提高患者拳头反复握紧与放松时的舒适度,抓握组件包括设置在压力套筒组件一端内侧的球形气囊,球形气囊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锥形凸起,球形气囊的内侧设置有球形盘管,球形盘管的顶端设置有l形连接管,且l形连接管贯穿球形气囊与压力套筒组件相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1、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新颖,通过创新的气囊结构和使用方式,实现了患者握紧和松开拳头的动作,增加上肢血流速度,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时,治疗仪的设计考虑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使用便利性,当患者握紧拳头时,气囊的形态和弹性能够适应手部的形态,各组件的配合让握拳动作更加舒适和自然,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9、2、通过设置压力套筒组件与抓握组件,从而实现了通过套筒手部的拳头状设计,能很好的将患者的手在握拳状态后拉上拉链,通过充气与抽气,使得拳头反复握紧与放松,从而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同时,通过肘部气囊、手部气囊和球形气囊的充气和排气,实现了对患者手部的舒适性和支撑性的优化,使气囊的充气过程更加平缓和均匀,可以更好地实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目的。
10、3、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从而实现了有效地将压力套筒组件固定在患者下臂上,确保压力套筒位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了移动或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避开了picc穿刺的上臂部位,避免了上臂充气引起picc导管的损伤,提高了治疗仪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1.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包括主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2),所述主机(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管(3),所述第一通气管(3)的一端设置有压力套筒组件(4),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的中部套设有固定机构(5),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抓握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3)一端的压力套筒(401),所述压力套筒(40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魔术贴(402),所述压力套筒(401)顶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魔术贴(403),所述压力套筒(401)的一侧设置有拉链(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套筒(401)内侧的一端设置有肘部气囊(405),所述肘部气囊(405)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通气管(3)贯穿所述第一魔术贴(402)与所述肘部气囊(40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套设在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中部的固定圆盘(501),所述固定圆盘(501)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502),所述固定槽(50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502)内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动块(504),所述固定槽(502)内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动块(505),所述第一滑动块(504)与所述第二滑动块(505)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动块(504)与所述第二滑动块(505)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503)相配合的限位槽(5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504)的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505)相连接的弹簧(507),所述固定圆盘(501)底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座(508),所述转动座(508)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505)相配合的偏心转柄(5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术后患者用空气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组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一端内侧的球形气囊(601),所述球形气囊(60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锥形凸起(602),所述球形气囊(601)的内侧设置有球形盘管(603),所述球形盘管(603)的顶端设置有l形连接管(604),且所述l形连接管(604)贯穿所述球形气囊(601)与所述压力套筒组件(4)相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