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电动车,其只安装有一个坐垫,驾驶员在进行长距离的骑行过程中,由于后背没有可以倚靠的结构,使得驾驶员的骑行感受较差。
2、市面上也有安装有后靠背的电动车车型,其角度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够实现调节,由于驾驶员的体型有差异,以及当电动车载人时,该种类型的电动车,其座垫长度可能出现不够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少部分车型能够实现后靠背的角度可调节,但是其调节结构较为复杂,且支撑强度不足,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角度调节结构容易损坏。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与电动车车架连接且位于条状的电动车座垫后侧,包括:
4、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电动车车架上,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板面与电动车的后轮的轴心线垂直,所述调节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一个铰接孔和多个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以所述铰接孔为圆心周向均匀布置;
5、后靠背本体,在呈长条状的所述后靠背本体上固定有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连接轴,所述铰接孔中同轴穿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后靠背本体上设有弹性插接件,所述弹性插接件包括插杆,所述插杆能够沿其轴向移动,所述插杆的杆长方向与所述后靠背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插杆能够插设至所述调节孔中。
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板能够通过连接件可靠地与电动车车架连接;后靠背本体与调节板转动连接,后靠背本体上安装有弹性插接件,弹性插接件中的插杆能够插设至调节板上的调节孔中,调节孔的设计,可以使该后靠背本体能够实现多角度调节,并且后靠背本体调整完成后能够可靠地维持调节后的姿态;上述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
7、优选的,所述后靠背本体靠近所述电动车座垫的一端居中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内固定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调节板居中限位在所述豁口内侧;
8、所述弹性插接件还包括弹簧、外螺纹堵头以及挡环,所述后靠背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底壁同轴开设有贯穿所述豁口侧壁的通孔,所述插杆的一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盲孔和所述通孔后能够插设至一个所述调节孔中,所述弹簧同轴限位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外螺纹堵头旋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外螺纹堵头居中开设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中布置有所述插杆,所述挡环与所述插杆同轴固定,所述挡环限位在所述盲孔内且其能够与所述盲孔的孔底壁抵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螺纹堵头和所述挡环抵接。
9、优选的,所述后靠背本体的靠背面与所述电动车座垫的坐垫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
10、优选的,所述外螺纹堵头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后靠背本体的侧壁平齐,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外螺纹堵头的一端能够与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外螺纹堵头的一侧板面平齐。
11、优选的,所述盲孔的孔底壁至所述调节板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调节板的板厚值。
1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一矩形板且其下板面与所述电动车车架的后尾端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上板面垂直固定有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上板面固定有挡块,在所述电动车座垫和所述挡块之间布置有所述调节板,所述后靠背本体能够与所述挡块抵接。
1.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与电动车车架(1)连接且位于条状的电动车座垫(2)后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背本体(5)靠近所述电动车座垫(2)的一端居中开设有豁口(50),所述豁口(50)内固定有所述连接轴(6),所述调节板(4)居中限位在所述豁口(50)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背本体(5)的靠背面与所述电动车座垫(2)的坐垫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且小于等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堵头(9)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后靠背本体(5)的侧壁平齐,所述插杆(7)远离所述外螺纹堵头(9)的一端能够与所述调节板(4)远离所述外螺纹堵头(9)的一侧板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51)的孔底壁至所述调节板(4)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调节板(4)的板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可调节后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一矩形板且其下板面与所述电动车车架(1)的后尾端固定,所述连接件(3)的上板面垂直固定有所述调节板(4),所述调节板(4)的上板面固定有挡块(11),在所述电动车座垫(2)和所述挡块(11)之间布置有所述调节板(4),所述后靠背本体(5)能够与所述挡块(11)抵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