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

专利2025-11-09  3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涉及脊柱医疗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1、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fjoa)是一种在40岁以上人群中高发的疾病,它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以脊柱小关节的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间隙和附属组织等发生的一系列退行性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为主的疾病。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腰椎为46.0%,颈椎为48.5%。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往往存在局部疼痛,颈部或腰部活动障碍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不进行积极干预,随着该疾病进一步进展,关节突关节严重增生及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则会导致椎间隙失稳,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然而,对于以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及软骨下囊性变为影像学特征的脊柱小关节关节炎,目前临床上仍无针对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早期患者,只能行局部制动、理疗、药物及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而对于晚期已经出现椎间隙失稳、滑脱及椎管狭窄引起神经症状的患者,只能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及社会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脊柱小关节突关节炎尚无专用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医疗用品的临床技术难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包括螺钉固定部,螺钉固定部的纵轴方向的后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小关节间隙垫片部,小关节间隙垫片部垂直于螺钉固定部纵轴方向的前端面且与螺钉固定部的长轴方向相垂直设置。

4、所述的螺钉固定部包括固定本体,固定本体上开设有两个螺钉安装孔,两个螺钉安装孔沿着长轴方向并排布设且两个螺钉安装孔分别位于小关节间隙垫片部所在平面的两侧。

5、所述的小关节间隙垫片部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的前端与所述的固定本体后端一体成型相连;所述的垫片本体的后部边缘设置为植入榫头,植入榫头的厚度沿纵轴方向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所述的垫片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均匀布设有多排防退出倒刺,防退出倒刺的方向朝向螺钉固定部。

6、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7、所述的固定本体上沿着短轴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持取凹槽。

8、所述的植入榫头沿纵轴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的垫片本体沿纵轴方向的总宽度的四分之一。

9、所述的垫片本体上还设置有左右贯通垫片本体的植骨孔。

10、所述的两个螺钉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植入推进孔。

11、所述的螺钉安装孔为能够调节锁紧螺钉的安装角度的螺钉安装孔。

12、所述的螺钉安装孔包括开设在固定本体上的通孔,通孔内开设有直径大于通孔内径的球形腔,球形腔的前端与通孔的前端相连通,球形腔的后端与通孔的后端相连通。

13、所述的球形腔内安装有能够在球形腔内活动的球形体,球形体的前端加工为平面状的前端面,球形体的后端加工为平面状的后端面,球形腔的前端与通孔的前端之间形成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能够与前端面接触实现对球形体的限位。

14、所述的球形体上开设有贯通球形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的螺纹孔,螺纹孔能够与锁紧螺钉相配合安装,球形体的活动带动螺纹孔的活动,从而实现锁紧螺钉的安装角度的调节。

15、所述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呈不平行设置,后端面与前端面之间的距离沿着长轴方向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的球形腔的内壁上在长轴方向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滑槽沿着纵轴方向布设,滑槽沿着纵轴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均封闭,所述的球形体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装配在滑槽内滑动,使得球形体在球形腔内单向往复摆动,带动螺纹孔单向往复摆动。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突关节炎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大大降低由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的后续一系列临床问题的发生率,包括腰椎失稳引起的疼痛及滑脱。

18、(ⅱ)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突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时进行小关节突关节间隙植骨融合及长期稳定。

19、(ⅲ)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同时具有微创下手术及操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钉固定部(1),螺钉固定部(1)的纵轴方向的后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小关节间隙垫片部(2),小关节间隙垫片部(2)垂直于螺钉固定部(1)纵轴方向的前端面且与螺钉固定部(1)的长轴方向相垂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本体(101)上沿着短轴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持取凹槽(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入榫头(202)沿纵轴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的垫片本体(201)沿纵轴方向的总宽度的四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本体(201)上还设置有左右贯通垫片本体(201)的植骨孔(20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螺钉安装孔(102)之间还设置有植入推进孔(1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钉安装孔(102)为能够调节锁紧螺钉(3)的安装角度的螺钉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钉安装孔(102)包括开设在固定本体(101)上的通孔(10201),通孔(10201)内开设有直径大于通孔(10201)内径的球形腔(10202),球形腔(10202)的前端与通孔(10201)的前端相连通,球形腔(10202)的后端与通孔(10201)的后端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面(10204)和后端面(10205)呈不平行设置,后端面(10205)与前端面(10204)之间的距离沿着长轴方向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所述的球形腔(10202)的内壁上在长轴方向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有滑槽(10208),滑槽(10208)沿着纵轴方向布设,滑槽(10208)沿着纵轴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均封闭,所述的球形体(10203)上固定设置有滑块(10209),滑块(10209)装配在滑槽(10208)内滑动,使得球形体(10203)在球形腔(10202)内单向往复摆动,带动螺纹孔(10207)单向往复摆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包括螺钉固定部,螺钉固定部的纵轴方向的后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小关节间隙垫片部,螺钉固定部包括固定本体,固定本体上开设有两个螺钉安装孔;小关节间隙垫片部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的前端与固定本体后端一体成型相连;垫片本体的后部边缘设置为植入榫头,植入榫头的厚度沿纵轴方向从前至后逐渐减小;垫片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均匀布设有多排防退出倒刺,防退出倒刺的方向朝向螺钉固定部。该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突关节炎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大大降低由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的后续一系列临床问题的发生率,包括腰椎失稳引起的疼痛及滑脱。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孙飞龙,姬宇飞,马真胜,马田成,王龙超,吴子祥,雷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50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