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06  4


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换热装置,属于应用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1、反应釜在石油、化工、染料、食品等领域被广泛使用。为了反应釜中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通常需要对反应釜进行换热,尤其是加热。

2、现阶段,通常采用以高温水蒸汽为媒介的反应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加热。然而,使用高温水蒸汽作为加热媒介时,由于水蒸气生成装置容易结垢,且获得高温水蒸气需要较高的压力,对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使用高温水蒸汽作为加热媒介时,存在设备造价和维护费用较高的缺陷。

3、为克服上述缺陷,可采用以导热油作为加热媒介的循环换热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加热。然而,使用导热油作为加热介质存在泄漏时存在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的安全隐患。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为换热介质较为安全,然而,由于氮气的导热系数较低,使用氮气作为换热介质的循环换热装置存在换热效率较低的缺陷。

5、因此,开发一种换热效率较高,且造价较低、较为安全的循环换热装置成为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换热装置,该循环换热装置具有换热效率较高,且造价较低、较为安全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换热装置,其中,包括通过连通单元相互导通的反应单元、介质换热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其中,所述连通单元用于填充导热介质,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连通单元中循环,所述介质换热单元用于对所述循环中的所述导热介质进行换热处理;所述导热介质包括气相介质和固相介质,所述气相介质选自氮气、二氧化碳、氦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相介质选自粒径为5-80nm的白炭黑、粒径为2-30μm的六方氮化硼、粒径为2-50μm的石墨、al2o3、mgo、zno、si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气相介质和所述固相介质的质量比为1:4-1:150。

3、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气固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固介质存储单元与连通单元连通。

4、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固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固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固相介质,且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

5、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气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气相介质,且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

6、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

7、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气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气相介质,且与所述缓冲单元的气相原料入口连通。

8、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缓冲单元连通,用于对所述缓冲单元进行冷却处理。

9、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设置在所述缓冲单元的至少部分表面,用于对所述缓冲单元进行冷却处理。

10、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热量回收单元,所述热量回收单元通过所述连通单元分别与所述反应单元、介质换热单元以及驱动单元连通。

11、如上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真空单元,所述真空单元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用于使所述连通单元处于真空状态。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换热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装置中使用的鼓风机、电加热器、换热夹套等主要设备的建设与维护成本较低,配合使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惰性导热介质作为传热媒介,使该循环换热装置具有换热效率较高,且造价较低、较为安全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通单元相互导通的反应单元、介质换热单元以及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固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固介质存储单元与连通单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固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固相介质,且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气相介质,且与所述连通单元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相介质存储单元,所述气相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储存所述气相介质,且与所述缓冲单元的气相原料入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换热装置。循环换热装置包括通过连通单元相互导通的反应单元、介质换热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其中,所述连通单元用于填充导热介质,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连通单元中循环,所述介质换热单元用于对所述循环中的所述导热介质进行换热处理;所述导热介质包括气相介质和固相介质,所述气相介质选自氮气、二氧化碳、氦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相介质选自粒径为5‑80nm的白炭黑、粒径为2‑30μm的六方氮化硼、粒径为2‑50μm的石墨、Al<subgt;2</subgt;O<subgt;3</subgt;、MgO、ZnO、Si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气相介质和所述固相介质的质量比为1:4‑1:150。该循环换热装置具有换热效率较高、造价较低、较为安全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刚,谢全利,贾翀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8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