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04  5


本技术涉及灸疗用具的,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


背景技术:

1、雷火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根据不同的配伍,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追风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广泛的特点。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舒筋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2、例如公告号为:cn2190902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雷火灸盒,包括:盒体,其底部设有开口;滑板,其连接于所述盒体,所述滑板有多个,多个所述滑板沿所述开口的外周并排设置围成一圈;弹性件,其连接于所述盒体,所述弹性件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滑板,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滑板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弹性块,所述弹性块有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块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滑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雷火灸盒,确保弹性块紧贴于患者的理疗部位,而多个弹性块并排分布、多个滑板并排分布,使得开口下方形成封闭的空间,从而使得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储存于该空间中,减少烟气泄漏,有助于提高理疗效果。

3、然而,本发明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进行灸疗时,需要使用者一直手持盒体进行灸疗,由于上述装置无法将雷火灸推出,导致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燃烧后,燃烧端会慢慢的向着盒体内部燃烧,盒体的温度势必会升高,此时手持盒体的使用者极会出现烫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多组卡槽,所述外筒的内壁靠下侧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外筒的顶壁内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活动杆伸入外筒内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外筒的外壁对称设置有握板。

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上端部与活动杆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壁对称设有向内凹进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外壁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弯折齿。

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杆上对称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插接在轴杆的内壁,另一端插接在弯折齿的内部。

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内筒的上端部与活动杆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壁对称设有向内凹进的零件孔,所述零件孔内设置有活动连接有弹簧凸齿。

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握板为隔热橡胶材料。

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握板远离所述外筒的一壁呈波浪状设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内壁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设置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与所述阶梯槽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紧块的下端部呈弧形设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旋钮和活动杆分别与第一内筒、第二内筒连接,能够实现向下推出第一内筒、第二内筒,从而实现推出雷火灸的功能,避免雷火灸在外筒的内部燃烧而出现烫手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通过轴杆、弯折齿、扭簧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实现调节第一内筒的上下位置,并将第一内筒限制住的功能;进一步的,通过弹簧凸齿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实现调节第二内筒的上下位置,并将第二内筒限制住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在使用雷火灸进行灸疗时,能够将雷火灸的燃烧端从外筒内推出,避免了手握的部分温度升高,出现烫手的现象。

12、2、通过卡紧组件、圆环、阶梯槽、卡紧块、连接弹簧等零件的配合,能够实现卡住雷火灸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多组卡槽(11),所述外筒(1)的内壁靠下侧设置有卡紧组件(2),所述外筒(1)的顶壁内设置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的上端面设置有旋钮(121),所述活动杆(12)伸入外筒(1)内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组件(3),所述外筒(1)的外壁对称设置有握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内筒(31),所述第一内筒(31)的上端部与活动杆(12)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筒(31)的外壁对称设有向内凹进的安装槽(311),所述安装槽(311)内壁设置有轴杆(312),所述轴杆(312)的外壁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弯折齿(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312)上对称设置有扭簧(314),所述扭簧(314)的一端插接在轴杆(312)的内壁,另一端插接在弯折齿(3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二内筒(32),所述第二内筒(32)的上端部与活动杆(12)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筒(32)的外壁对称设有向内凹进的零件孔(321),所述零件孔(321)内设置有活动连接有弹簧凸齿(3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板(13)为隔热橡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板(13)远离所述外筒(1)的一壁呈波浪状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2)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1)内壁的圆环(21),所述圆环(21)的内壁设置有阶梯槽(22),所述阶梯槽(22)内设置有卡紧块(221),所述卡紧块(221)与所述阶梯槽(22)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2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221)的下端部呈弧形设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雷火灸的防烫结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多组卡槽,所述外筒的内壁靠下侧设置有卡紧组件,所述外筒的顶壁内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活动杆伸入外筒内的端部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外筒的外壁对称设置有握板。本技术在长时间使用雷火灸的过程中,能避免手握的部分温度升高,出现烫手的现象,且本技术能插接上雷火灸使用,使用时能方便的调节推出雷火灸的燃烧端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英,陈丽,林洁,李华兰,邢晓映,吴亚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7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