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备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重型叉车的轮胎多设计为一种包括轮胎与轮辋的结构,即全车所配置的轮胎和轮辋均为同一种型号,如此可方便用户做配件服务。轮胎、轮辋为全车支撑运动部件,除支撑整车重量外,还通过运转实现整车的前进与后退。

重型叉车运行或工作时易出现轮胎或轮辋损坏导致整车不能工作的情况,此时需要更换新的轮胎或轮辋,为减少部件损坏造成的误工等情况,想到额外给重型叉车配置一个备胎。特别是针对长距离运行的重型叉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运输途中若出现轮胎、轮辋损坏,此时若没有随车配带备胎会造成车辆无法运行,带来更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所述备胎包括轮辋、轮胎;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叉车一侧的液压油箱上、且所述液压油箱位于叉车前轮与叉车后轮之间;

所述固定机构为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压紧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设有三组以上、并沿着备胎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布置;

所述压紧组件通过紧固件沿着垂直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的方向夹紧备胎的轮辋、且每个所述压紧组件的外端面均与备胎轮辋的内圆角面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油箱的外侧竖直面上还固设有液位计;

所述液位计在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压紧组件与所述叉车后轮之间、在水平面上位于所述备胎轮辋与所述液压油箱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垫块、以及与垫块配合使用的压块;

所述垫块和所述压块均沿着备胎的径向设置、且备胎的轮辋夹在所述垫块与所述压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垫块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箱的外侧竖直面焊接固定;

所述垫块靠近备胎的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形槽口、远离备胎的顶面开设有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梯形槽口的水平面与备胎轮辋的下表面接触、梯形槽口的竖直面与备胎轮辋的圆周内侧面相切;

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备胎轮辋的厚度、且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液位计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孔为沿着垫块厚度方向开设的螺纹孔、且所述连接孔沿着备胎的径向开设有一个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块沿着厚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压块上开设的通孔与垫块上开设的连接孔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油箱的下部固设有下踏板、靠近叉车前轮处固设有前挡泥板;

所述下踏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前挡泥板的外侧斜面分别与备胎的圆周外侧面相外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所述紧固件贯穿压块上的通孔、并与垫块上对应的螺纹孔旋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定机构将备胎固定安装在重型叉车其中一侧液压油箱的外侧竖直面上,固定机构的压紧组件个数可根据备胎的规格大小选择,可满足不同规格备胎的安装需求,扩大了固定机构的使用范围;并且,备胎在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牢固、稳定,也减缓了备胎因安装不牢固导致的磨损,以及因安装不稳定导致的撞击损坏等,保证了备胎的质量与使用安全性;

(2)压紧组件设有三个以上、且各压紧组件在备胎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布置,每个压紧组件的垫块与压块将备胎轮辋加持住并通过紧固件夹紧,保证了备胎在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同时,每个压紧组件的外端面与备胎轮辋的内圆角面相内切,保证了备胎在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稳定性;而每个压紧组件的垫块与压块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在需要使用备胎时,只需要将每个紧固螺栓从垫块与压块上拆卸下来即可,操作快速、简便;

(3)通过限定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备胎轮辋的厚度,保证了垫块与压块对备胎轮辋的夹紧牢固性,同时,通过限定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位计的厚度,使得液位计的外侧面不与备胎内侧安装面接触,进而保证备胎不会对液位计产生干涉;

(4)固定机构的各压紧组件在备胎轮辋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分布,优先使得各个压紧组件呈环形均布,即使得相邻压紧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将各个压紧组件呈环形均布,可提高每个压紧组件对备胎轮辋压紧力的均等,进一步提高备胎在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5)在现有技术中,汽车上会设置有用以固定汽车备胎的固定机构,但是在叉车上很少见,并且,在叉车设置固定机构来固定叉车备胎不同于汽车上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汽车备胎,叉车上用以固定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相对于汽车上用以固定汽车备胎的固定机构而言,叉车上设置的固定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通过叉车固定机构将叉车备胎固定于其中一侧的液压油箱上以备不时之需,其使用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未装备胎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垫块的结构图。

图中:

1-备胎、11-轮辋、12-轮胎;

21-液压油箱、22-叉车前轮、23-叉车后轮、24-下踏板、25-前挡泥板;

201-液位计;

3-压紧组件、31-垫块、311-阶梯形槽口、312-连接孔、32-压块、321-通孔;

301-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所述备胎1包括轮辋11、轮胎12;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叉车一侧的液压油箱21上、且所述液压油箱21位于叉车前轮22与叉车后轮23之间;所述固定机构为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压紧组件3;所述压紧组件3设有三组以上、并沿着备胎1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布置;所述压紧组件3通过紧固件301沿着垂直于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的方向夹紧备胎的轮辋11、且每个所述压紧组件3的外端面均与备胎轮辋11的内圆角面相切。

重型叉车的备胎1包括轮辋11、轮胎12两个部分组成,备胎1的轮胎12与轮辋11安装在一起配合使用,具体安装时,通过将备胎的轮辋11安装至重型叉车的前轮或后轮处,即可实现备胎1在重型叉车上的安装,确保整车的正常运行。

重型叉车包括叉车前轮22、叉车后轮23以及液压油箱21,液压油箱21位于叉车前轮22与叉车后轮23之间、且在叉车的两侧各设有一液压油箱21,而用以固定安装备胎1的固定机构设置于叉车其中一侧的液压油箱21上。固定机构为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三组以上压紧组件3,并且固定机构的各个压紧组件3在备胎1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布置。固定机构将备胎1固定安装在其中一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时,各个压紧组件3分别通过紧固件301夹紧备胎轮辋11的不同位置以实现备胎1的固定,同时,每个压紧组件3的外端面分别与备胎轮辋11内圆角面的不同位置相切,以实现对备胎1的快速定位。

通过三个以上的压紧组件3将备胎1固定安装在其中一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保证了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固定的牢固性,同时,通过各个压紧组件3可实现对备胎1快速定位,限制了备胎1在叉车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晃动,保证了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的固定的稳定性;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牢固、稳定,也减缓了备胎1因安装不牢固导致的磨损,以及因安装不稳定导致的撞击损坏等,保证了备胎1的质量与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1-图4,所述液压油箱21的下部固设有下踏板24、靠近叉车前轮处固设有前挡泥板25;所述下踏板24的上表面与所述前挡泥板25的外侧斜面分别与备胎1的圆周外侧面相外切。

下踏板24设置在液压油箱21的下部边缘处、且下踏板24呈水平布置;前挡泥板25靠近叉车前轮22一侧呈环绕在叉车前轮22外侧的弧形结构、另一侧呈倾斜结构。将叉车的备胎1通过固定机构安装至其中一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后,备胎1的圆周内侧通过各个压紧组件3进行限位,采用的是各个压紧组件3的外端面分别与备胎轮辋11的内圆角面向内切;在将备胎1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好后,使得备胎1轮胎12的下部圆周外侧面与下踏板24的上表面相外切、靠近叉车前轮22的一侧圆周外侧面与前挡泥板25的倾斜面相外切,进一步加强对备胎1的限位,保证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请参阅图5,每个所述压紧组件3均包括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垫块31、以及与垫块配合使用的压块32;所述垫块31和所述压块32均沿着备胎1的径向设置、且备胎的轮辋11夹在所述垫块31与所述压块32之间。

请参阅图6,所述垫块31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焊接固定;所述垫块31靠近备胎1的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形槽口311、远离备胎1的顶面开设有连接孔312。

所述梯形槽口的水平面与备胎轮辋11的下表面接触、梯形槽口的竖直面与备胎轮辋11的圆周内侧面相切;

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备胎轮辋11的厚度、且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液位计201的厚度。

所述连接孔312为沿着垫块31厚度方向开设的螺纹孔、且所述连接孔312沿着备胎1的径向开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压块32沿着厚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321、且所述压块32上开设的通孔321与垫块31上开设的连接孔312一一对应。

请参阅图1-4,具体是每个压紧组件3的垫块31下表面与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焊接固定,备胎1在安装时,备胎轮辋11的下表面与垫块31梯形槽口的水平面接触、备胎轮辋11的圆周内侧面与梯形槽口的竖直面接触;将备胎1与垫块31之间的位置限定好之后,再将压紧组件3的垫块31对应的压块32通过紧固件301连接,压块32靠近备胎轮辋11一侧的下表面与备胎轮辋11的上表面接触、远离备胎轮辋11一侧的下表面与垫块31的顶面接触;将每个压紧组件3的垫块31与压块32一一对应好后,垫块31上开设的连接孔312与对应压块32上开设的通孔321一一对应,紧固件301穿过压块32上的通孔321并与垫块31上对应的连接孔312旋合紧固。

所述紧固件301为紧固螺栓;所述紧固件301贯穿压块32上的通孔321、并与垫块31上对应的螺纹孔旋合。

通过紧固螺栓将压紧组件3的垫块31与压块32紧固连接,使得备胎轮辋11位于垫块31与压块32之间、并通过垫块31与压块32实现对备胎轮辋11的夹紧,保证了备胎1安装的牢固性与可靠性;另外,所述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还固设有液位计201;所述液位计201在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压紧组件3与所述叉车后轮23之间、在水平面上位于所述备胎轮辋11与所述液压油箱21之间。当将备胎1在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固定安装好后,液位计201位于备胎轮辋11与液压油箱21之间,通过限定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备胎轮辋11的厚度,一般使得限定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顶面之间的距离比备胎轮辋11的厚度稍小,大概在-0.1mm至0mm之间,保证了垫块31与压块32对备胎轮辋11的夹紧牢固性,同时,通过限定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位计201的厚度,使得液位计201的外侧面不与备胎1内侧安装面接触,进而保证备胎1不会对液位计201产生干涉。

当叉车前轮22或叉车后轮23发生故障需要使用备胎1时,只需要将每个压紧组件3上的紧固螺栓拆除即可,即将紧固螺栓的一端与连接孔312之间旋松,减小紧固螺栓与连接孔312之间的旋合长度直至紧固螺栓依次从垫块31的连接孔312、压块32的通孔321中脱离,即可实现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的拆卸。采用固定机构对备胎1进行安装,保证了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而每个压紧组件3的垫块31与压块32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在需要使用备胎1时,只需要将每个紧固螺栓从垫块31与压块32上拆卸下来即可,操作快速、简便。

固定机构的压紧组件3设有三组以上,各压紧组件3在备胎轮辋11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分布,优先使得各个压紧组件3呈环形均布,即使得相邻压紧组件3之间的距离相等。压紧组件3的个数与备胎1的规格大小有关,当备胎1的规格较大时,采用的压紧组件3个数越多,通过设置多个压紧组件3可提高对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例如:当压紧组件3设置有三个时,相邻两压紧组件3之间的圆心夹角为120度,且每个压紧组件3均沿着备胎1的径向布置;当压紧组件3设置有四个时,相邻两压紧组件3之间的圆心夹角为90度,且每个压紧组件3也均沿着备胎1的径向布置。通过将各个压紧组件3呈环形均布,可提高每个压紧组件3对备胎轮辋11压紧力的均等,进一步提高备胎1在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所述备胎(1)包括轮辋(11)、轮胎(12);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叉车一侧的液压油箱(21)上、且所述液压油箱(21)位于叉车前轮(22)与叉车后轮(23)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机构为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压紧组件(3);

所述压紧组件(3)设有三组以上、并沿着备胎(1)的圆周内侧呈环形布置;

所述压紧组件(3)通过紧固件(301)沿着垂直于液压油箱(21)外侧竖直面的方向夹紧备胎的轮辋(11)、且每个所述压紧组件(3)的外端面均与备胎轮辋(11)的内圆角面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上还固设有液位计(201);

所述液位计(201)在竖直面上位于所述压紧组件(3)与所述叉车后轮(23)之间、在水平面上位于所述备胎轮辋(11)与所述液压油箱(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紧组件(3)均包括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垫块(31)、以及与垫块配合使用的压块(32);

所述垫块(31)和所述压块(32)均沿着备胎(1)的径向设置、且备胎的轮辋(11)夹在所述垫块(31)与所述压块(3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1)的下表面与液压油箱(21)的外侧竖直面焊接固定;

所述垫块(31)靠近备胎(1)的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形槽口(311)、远离备胎(1)的顶面开设有连接孔(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口的水平面与备胎轮辋(11)的下表面接触、梯形槽口的竖直面与备胎轮辋(11)的圆周内侧面相切;

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备胎轮辋(11)的厚度、且所述梯形槽口水平面与垫块(3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液位计(20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12)为沿着垫块(31)厚度方向开设的螺纹孔、且所述连接孔(312)沿着备胎(1)的径向开设有一个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2)沿着厚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321)、且所述压块(32)上开设的通孔(321)与垫块(31)上开设的连接孔(312)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21)的下部固设有下踏板(24)、靠近叉车前轮处固设有前挡泥板(25);

所述下踏板(24)的上表面与所述前挡泥板(25)的外侧斜面分别与备胎(1)的圆周外侧面相外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1)为紧固螺栓;

所述紧固件(301)贯穿压块(32)上的通孔(321)、并与垫块(31)上对应的螺纹孔旋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叉车备胎的固定机构,所述备胎包括轮辋、轮胎;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叉车一侧的液压油箱上、且所述液压油箱位于叉车前轮与叉车后轮之间;所述固定机构为固设于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的压紧组件。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压紧组件个数可根据备胎的规格大小选择,可满足不同规格备胎的安装需求,扩大了固定机构的使用范围;并且,备胎在液压油箱外侧竖直面上安装牢固、稳定,也减缓了备胎因安装不牢固导致的磨损,以及因安装不稳定导致的撞击损坏等,保证了备胎的质量与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凯;杨雪松;朱筱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