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20  12


本技术涉及材料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晕机。


背景技术:

1、在目前板材加工领域,通常会对如玻璃板、塑料板、木板等板材进行电晕处理,因此市面上已出现针对板材进行电晕处理的电晕机。

2、例如公开号为cn2154350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便于调整的片材电晕装置,可通过开合气缸控制z字型连接板转动,从而调整电晕辊一与电极一之间的间距以及电晕辊二与电极二之间的间距,以方便板材取放。

3、然而,现有的针对板材进行处理的电晕机,其在工作过程中,板材通常与电晕辊接触,电晕辊在板材的带动下转动。然而多数板材质地较硬,且存在锐边或尖刺,传送时易刺破、划伤电晕辊表面,造成电晕机短路,无法工作,严重者会损坏主机、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晕机,避免电晕辊表面受板材边缘锐角挤压、撞击等造成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电晕机,用于处理板材,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用于传递所述板材;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电晕辊和电极,所述电晕辊主动转动,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板材的两侧,且在处理所述板材过程中,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均与所述板材存在间隙。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中至少有一个为主动辊。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单个所述电晕辊和单个所述电极形成电晕组件,所述电晕组件设有一个以上,且所述电晕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之间。

6、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晕组件设有两个,所述电晕辊分别为第一电晕辊和第二电晕辊,所述第一电晕辊和所述第二电晕辊均由电机驱动转动。

7、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间还设有第三导辊、第四导辊和第五导辊,所述第三导辊设于所述第一导辊与第一电晕辊之间,所述第四导辊位于所述第一电晕辊和所述第二电晕辊之间,所述第五导辊位于所述第二电晕辊与所述第二导辊之间,所述第一导辊、所述第二导辊、所述第三导辊、所述第四导辊和所述第五导辊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8、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第一输送带驱动所述第一电晕辊和所述第二电晕辊转动,所述第四导辊下方设有导轮,所述第一输送带经过所述导轮。

9、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为条状电极。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晕辊与所述电极的间距在25毫米以下。

11、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与所述板材间的间距在2.5毫米以上且在3.5毫米以下,所述电晕辊与所述板材的间距在1毫米以上且在3毫米以下。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与所述板材的间距为3毫米,所述电晕辊与所述板材的间距为2毫米。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板材进行电晕的过程中,将电晕辊以及电极均与板材间设置间隙,并将电晕辊设为主动转动,使得对板材进行电晕处理的同时,有效防止板材的锐边或尖刺对电晕辊表面造成损伤,减少电晕机短路的风险,提升电晕机的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晕机,用于处理板材(1),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导辊(2)和第二导辊(3),所述第一导辊(2)和所述第二导辊(3)用于传递所述板材(1);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电晕辊和电极(4),所述电晕辊主动转动,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4)分别位于所述板材(1)的两侧,且在处理所述板材(1)过程中,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4)均与所述板材(1)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和所述第二导辊(3)中至少有一个为主动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和所述第二导辊(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单个所述电晕辊和单个所述电极(4)形成电晕组件,所述电晕组件设有一个以上,且所述电晕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辊(2)和所述第二导辊(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组件设有两个,所述电晕辊分别为第一电晕辊(5a)和第二电晕辊(5b),所述第一电晕辊(5a)和所述第二电晕辊(5b)均由电机(6)驱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和所述第二导辊(3)间还设有第三导辊(7)、第四导辊(8)和第五导辊(9),所述第三导辊(7)设于所述第一导辊(2)与第一电晕辊(5a)之间,所述第四导辊(8)位于所述第一电晕辊(5a)和所述第二电晕辊(5b)之间,所述第五导辊(9)位于所述第二电晕辊(5b)与所述第二导辊(3)之间,所述第一导辊(2)、所述第二导辊(3)、所述第三导辊(7)、所述第四导辊(8)和所述第五导辊(9)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通过第一输送带驱动所述第一电晕辊(5a)和所述第二电晕辊(5b)转动,所述第四导辊(8)下方设有导轮(10),所述第一输送带经过所述导轮(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4)为条状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辊与所述电极(4)的间距在25毫米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4)与所述板材(1)间的间距在2.5毫米以上且在3.5毫米以下,所述电晕辊与所述板材(1)的间距在1毫米以上且在3毫米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4)与所述板材(1)的间距为3毫米,所述电晕辊与所述板材(1)的间距为2毫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晕机,用于处理板材,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用于传递所述板材;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电晕辊和电极,所述电晕辊主动转动,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板材的两侧,且在处理所述板材过程中,所述电晕辊和所述电极均与所述板材存在间隙。本技术通过对板材进行电晕的过程中,将电晕辊以及电极均与板材间设置间隙,并将电晕辊设为主动转动,使得对板材进行电晕处理的同时,有效防止板材的锐边或尖刺对电晕辊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龙,王卫兵,施新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三信塑胶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