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09  8


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1、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被更多用户的选择。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很大,收纳时非常不便,因此,优化水下机器人结构,方便用户收纳水下机器人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优化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减少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包括:壳体,提手部,提手部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上,容纳槽,容纳槽设于壳体的顶部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提手部包括:支撑臂,容纳槽容纳支撑臂。

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手部设于壳体的上,便于用户手提水下机器人,方便移动。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支撑臂能够围绕转动中心转动,使得支撑臂收进容纳槽中,进而减小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方便用户收纳,提高了用户的实际体验。

3、进一步的,提手部还包括:连接端,连接端设于支撑臂靠近壳体的端部,壳体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于容纳槽的内部的侧壁上,连接端与固定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提手部固定在壳体的上。

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手部靠近壳体的端部设有连接端,与壳体的固定部相互配合,使得提手部能够固定在壳体的上,方便用户移动水下机器人,并且,固定部设有容纳槽内部的侧壁上,连接端伸入容纳槽中,进而使得连接端与固定部相互卡合,不仅能够保证了水下机器人的美观,同时,在连接端与固定部卡合时,容纳槽的另一侧壁能够限制连接端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增加提手部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连接端与固定部松动,提手部脱离壳体。

5、进一步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出风口,出风口设于壳体的顶部,与提手部相对设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出风口设于水下机器人的顶部,并且,出风口与提手部相对设置,提手部能够转动,便于用户清理出风口处的脏物。

7、进一步的,支撑臂以固定部为旋转中心,使得支撑臂收进容纳槽中。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支撑臂以固定部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便于将支撑臂收进容纳槽中,优化了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减小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

9、进一步的,提手部还包括:凸出件,凸出件与支撑臂的端部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凸出件设于支撑臂的端部,并且,凸出件远离连接端设置,在支撑臂收进容纳槽时,凸出件能够支撑提手部,使得提手部与壳体之间存有一定间隙,方便用户手指伸入,扳动提手部。

11、进一步的,提手部还包括:手持件,手持件与凸出件相连。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手持件与凸出件相连,用户手握手持件,提起水下机器人,方便移动。

13、进一步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进入口,进入口设于壳体的一端;金如意滚筒,进入滚筒设于进入口,并且进入滚筒覆盖进入口的至少部分;其中,进入滚动的周侧设有多个扇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水下机器人设有进入口,在水下机器人工作时,水中的悬浮物通过进入口进入水下机器人的内部,进入滚筒设于进入口,并且覆盖进入口的至少部分,进入滚筒的周侧设有扇叶,水中较大的悬浮物会卡在扇叶上,进入滚筒旋转时,会将较大的悬浮物卷进水下机器人的内部。

15、进一步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流出口,流出口设于壳体远离进入口的一端;流出滚筒,流出滚筒设于流出口,并且,流出滚筒覆盖流出口的至少部分;其中,流出滚筒的周侧设有多个扇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水下机器人内部的水通过流出口排出,流出滚筒设于流出口,并且覆盖流出口的至少部分,防止水下机器人内部的脏物流出,保证了水下机器人的清洁效果,提高了用户的实际体验。

17、进一步的,水下机器人还包括:移动齿轮,移动齿轮设有多个;移动履带,移动履带的内侧设有第一齿部,第一齿部与移动齿轮啮合。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移动履带围绕移动齿轮设置,并且移动齿轮与第一齿部啮合,在移动齿轮围绕自身中心旋转时。带动移动履带传动,使得水下机器人在水下可以移动,收集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清洁效果。

19、进一步的,移动履带的外侧设有第二齿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移动履带的外侧设有第二齿部,在水下机器人移动时,增加水下机器人与水池底部的摩擦力,防止水下机器人在移动时打滑,使得水下机器人在移动时更加平稳。

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2、(1)提手部设于壳体的上,便于用户手提水下机器人,方便移动。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提手部能够转动,使支撑臂收进容纳槽中,进而减小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方便用户收纳;

23、(2)出风口设于水下机器人的顶部,并且,出风口与提手部相对设置,提手部能够转动,便于用户清理出风口处的脏物;

24、(3)凸出件设于支撑臂的端部,并且,凸出件远离连接端设置,在支撑臂收进容纳槽时,凸出件能够支撑提手部,使得提手部与壳体之间存有一定间隙,方便用户手指伸入,扳动提手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110)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11)以所述固定部(101)为旋转中心转动,使得所述支撑臂(111)收进所述容纳槽(12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110)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11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器人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履带(170)的外侧设有第二齿部(17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包括:壳体;提手部,提手部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的顶部;容纳槽,容纳槽设于壳体的顶部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提手部包括:支撑臂,容纳槽用于容纳支撑臂。提手部设于壳体的上,便于用户手提水下机器人,方便移动。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支撑臂能够围绕转动中心旋转,使得支撑臂能够收进容纳槽中,进而减小水下机器人在收纳时占用的空间,方便用户收纳,增加用户的实际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瑞丰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4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