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秸秆有机肥处理,例如涉及一种秸秆有机肥处理池。
背景技术:
1、目前,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组成,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另外秸秆中还含有无机盐和其他少量微量元素,农作物秸秆发酵后,是良好的有机肥。
2、现有的有机肥处理池在对秸秆进行发酵时,由于秸秆的体积较大,因此对秸秆的发酵的时间较长,并且对秸秆的发酵也不彻底,造成了秸秆的浪费,并且现有的有机肥秸秆发酵池在对秸秆进行喷洒发酵液时,并不能把发酵液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面,大大地影响了秸秆发酵的质量。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秸秆的发酵的时间较长,发酵也不彻底,降低了对秸秆的处理效率。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秸秆有机肥处理池,以解决秸秆的发酵的时间较长,发酵也不彻底,降低了对秸秆的处理效率的问题。
3、在一些实施例中,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包括:发酵池和粉碎箱。发酵池内部设置有分流箱,分流箱底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喷头,发酵池内设置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搅拌件,其中分流箱位于第二转杆的一侧,且多个喷头均朝向第二转杆;粉碎箱设置于发酵池的上侧,且与发酵池对应连通,粉碎箱内设置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成对设置,成对的第一转杆对称的设置有粉碎箱内,且成对的第一转杆上均设置有粉碎刀片。
4、可选地,成对的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同步受控转动。
5、可选地,粉碎箱与发酵池之间通过下料箱相连通,下料箱呈喇叭形的漏斗结构,且与粉碎箱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用于控制粉碎箱与发酵池之间的通断。
6、可选地,发酵池内设置有下料斜板,下料斜板倾斜的设置于下料箱与分流箱之间的位置。
7、可选地,发酵池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吸气泵,且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气罐。
8、可选地,储气罐内设置有气体净化器。
9、可选地,第二转杆成对设置,且成对的第二转杆的结构相同。
10、可选地,多个喷头在分流箱上呈直线布置,且多个喷头均朝向成对的第二转杆之间的区域。
11、可选地,粉碎箱的顶端固定设有进料框,发酵池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框。
12、可选地,粉碎箱内设置有进料斜板,且进料斜板成对设置,成对的进料斜板构成v形进料通道,v形进料通道的底部与成对的第一转杆之间的位置对应。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利用设置有粉碎刀片且成对设置的第一转杆的转动,可对进入到粉碎箱中的较大体积的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将进入到粉碎箱中的较大体积的秸秆打碎成较小体积的秸秆,然后体积较小的秸秆进入到发酵池,利用具有搅拌件的第二转杆对体积较小的秸秆进行搅拌,同时分流箱中的发酵液通过喷头喷洒入发酵池内,在搅拌的同时能够使发酵液均匀的喷洒到秸秆上,从而可使秸秆在发酵池内快速且彻底的发酵,减少了秸秆发酵的时间,增强发酵效果,提升对秸秆的处理效率。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1.一种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成对的第一转杆(21)与第二转杆(11)同步受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粉碎箱(2)与发酵池(1)之间通过下料箱(3)相连通,下料箱(3)呈喇叭形的漏斗结构,且与粉碎箱(2)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用于控制粉碎箱(2)与发酵池(1)之间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发酵池(1)内设置有下料斜板(130),下料斜板(130)设置于下料箱(3)与分流箱(13)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发酵池(1)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4),排气管(4)上设置有吸气泵(41),且排气管(4)的另一端设置有储气罐(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储气罐(42)内设置有气体净化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第二转杆(11)成对设置,且成对的第二转杆(11)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多个喷头(14)在分流箱(13)上呈直线布置,且多个喷头(14)均朝向成对的第二转杆(11)之间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粉碎箱(2)的顶端固定设有进料框(5),发酵池(1)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出料框(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秸秆有机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粉碎箱(2)内设置有进料斜板(210),且进料斜板(210)成对设置,成对的进料斜板(210)构成v形进料通道,v形进料通道的底部与成对的第一转杆(21)之间的位置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