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07  14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部分空调在传统的制冷制热功能外,还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增加了新风功能,即增设新风模块,这类空调通常被称为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利用新风模块的离心风扇和管道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2、在现有新风空调中的新风模块中,采用的多为单向流动更换新风,即通过新风模块将新风吸入室内,利用屋室的门窗缝隙等将室内的旧空气排出室内,导致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向换气的新风空调多存在新风量低以及单向换气量不足的情况。

3、相关技术中,新风管的穿墙管部分采用硬管,穿墙管部分分为开口的容纳槽和闭合的新风腔,把冷媒管、电线管和排水管放入到容纳槽内后,穿墙管的顶部还需要加一个盖,以使容纳槽成为闭合的空间,对冷媒管、电线管和排水管进行保护,操作繁杂,且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容纳腔和进风腔相隔开,减少各个管路排线杂乱导致的空间占用率大的情况,从而提高新风量和新风效率;第一保温件和第二保温件与开口产生干涉,避免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弹出。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其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扇、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新风模块;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内机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电线管,所述电线管连接在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之间;冷媒回路包括: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外周包覆有第一保温件,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外径为a;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连通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外周包覆有第二保温件,所述第二冷媒管的外径为b,a和b满足关系式:a>b;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包括:室内段,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段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穿墙段,所述穿墙段与所述室内段连接;所述穿墙段包括: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有开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进风腔相邻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排水管和所述电线管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两端的内侧,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临近开口的两侧。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将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放置在穿墙段的容纳腔内,容纳腔和进风腔相隔开,减少各个管路排线杂乱导致的空间占用率大的情况,从而提高新风量和新风效率;穿墙段穿墙设置,操作简单;开口无需设置盖子,利用第一保温件和第二保温件与开口的干涉保证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稳定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穿墙段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为圆弧形结构且在所述第一管体上形成有所述开口;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与一部分第一管体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侧与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管体形成闭合的进风腔。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多个弯曲部,多个弯曲部依次连接且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多个弯曲部均朝向所述开口凹陷,其中一个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的内壁连接且用于容纳所述排水管,其中另一个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侧的内壁连接且用于容纳所述电线管。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倒齿,所述倒齿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朝向圆心的一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口的横向尺寸为c,a和c满足关系式:a≤c≤a+6㎜。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腔与室外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用于阻隔异物进入所述进风腔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段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腔的出风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出风端与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口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口连通;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另一端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进风腔的出风端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段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进风腔的截面形状一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冷媒回路,在所述冷媒回路中冷媒顺次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以及蒸发器进行循环,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为室外换热器,另一个为室内换热器;室外机部,其位于室外侧,所述室外机部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的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机部,其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机部包括第二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室内风扇、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新风模块;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内机部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电线管,所述电线管连接在所述室内机部和所述室外机部之间;冷媒回路包括: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外周包覆有第一保温件,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外径为a;第二冷媒管,所述第二冷媒管连通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外周包覆有第二保温件,所述第二冷媒管的外径为b,a和b满足关系式:a>b;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包括:室内段,位于室内侧,所述室内段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穿墙段,所述穿墙段与所述室内段连接;所述穿墙段包括: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进风腔相邻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容纳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倒齿,所述倒齿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朝向圆心的一侧,所述排水管和所述电线管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两端的内侧,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临近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所述第二冷媒管分别与所述倒齿相互抵接。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段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多个弯曲部,多个弯曲部依次连接且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多个弯曲部均朝向所述开口凹陷,其中一个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的内壁连接且用于容纳所述排水管,其中另一个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侧的内壁连接且用于容纳所述电线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至少一个端部设置有倒齿,所述倒齿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朝向圆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横向尺寸为c,a和c满足关系式:a≤c≤a+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与室外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用于阻隔异物进入所述进风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段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腔的出风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出风端与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进风腔的截面形状一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排水管;电线管;冷媒回路,冷媒回路包括:第一冷媒管,外周包覆有第一保温件;第二冷媒管,外周包覆有第二保温件;空调器还包括:新风管,新风管包括:室内段;穿墙段;穿墙段包括:进风腔,进风腔的一端与新风模块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容纳腔,容纳腔设置有开口,容纳腔与进风腔相邻设置且互不连通,排水管和电线管分别位于容纳腔的两端的内侧,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均设置于容纳腔且分别位于容纳腔临近开口的两侧。其中,容纳腔和进风腔相隔开,减少各个管路排线杂乱导致的空间占用率大的情况,从而提高新风量和新风效率;第一保温件和第二保温件与开口产生干涉,避免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弹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召利,李建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4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3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