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格栅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9-14  18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提供一种进气格栅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车型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高续航、低能耗作为电动汽车的长期追求目标,对热管理的相关需求也越来越高。基于上述背景,主动进气格栅(ags)能降低整车的风阻,提升续航的一个核心部件,在热管理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目前,汽车上用的主动进气格栅(ags)为lin控制的,由整车控制器提供控制信号输入到主动进气格栅(ags),主动进气格栅(ags)根据输入通过mcu处理信号,经由mos管等内部元器件放大控制信号,经由内部驱动电路实现对主动进气格栅(ags)驱动电机的驱动。这种方式对mcu、mos等电子元器件的依赖,会导致主动进气格栅(ags)的成本、供货等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mcu、mos管受限于目前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风险。并且采用上述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动进气格栅的制造和控制成本,因此,如何能够降低成本并且简化控制成为主动进气格栅亟需解决的问题。

2、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进气格栅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动进气格栅的方案存在零件依赖性,进而导致其制造成本和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格栅系统,该进气格栅系统包括:

2、格栅主体及叶片,其中,所述格栅主体设置有开口,所述叶片活动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上的开口处;

3、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叶片连接以控制所述叶片的开度;

4、滑动变阻模块,所述滑动变阻模块设置有两个电压输出端且其中一个电压输出端可与所述叶片同步运动;

5、控制模块,所述驱动组件的控制端和所述滑动变阻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6、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格栅系统还包括:

7、整车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整车控制器上。

8、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转动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上的开口处,所述滑动变阻模块包括开环电阻基座及接触臂,所述接触臂转动设置在所述开环电阻基座上且与所述叶片同步转动,所述接触臂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开环电阻基座上,另一端为第一电压输出端,所述开环电阻基座的其中一端为第二电压输出端。

9、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及输出齿轮,所述叶片的转动端与所述输出齿轮配合,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输出齿轮传动连接。

10、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主体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多个所述叶片分为对称的两列分别设置于两个开口处,所述输出齿轮为多个且相邻的所述输出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输出齿轮设置在两个开口之间。

11、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蜗杆、蜗轮及传动齿轮,所述蜗杆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且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同轴且同步转动,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或者

12、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伸缩驱动装置及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上且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

13、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或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控制端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均连接以调整其正负极。

14、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与所述输出齿轮键连接。

15、在具有上述进气格栅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主体上还设置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四周边缘。

1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进气格栅系统,此进气格栅系统也是主动进气格栅,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更简单、控制更简化,具体而言,具有开口格栅主体上设置叶片,叶片能够活动以实现调节开度,开度范围从全开到全封闭,叶片的开关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来实现动作,控制模块直接与驱动组件的控制端连接,直接根据格栅应用场景,直接调整驱动组件控制端的极性来切换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而叶片的开度则是设置了滑动变阻模块,滑动变阻模块设置有两个电压输出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其中一个电压输出端会与叶片同步运动,那么两个电压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就会发生变化,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滑动变阻模块的电压值来判断叶片的开度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从结构而言,避免了对mcu、mos等电子元器件的依赖,降低了零部件成本;从控制角度而言,驱动组件的动作直接由控制模块调整其控制端的极性,更简单直接,控制成本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转动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1)上的开口处,所述滑动变阻模块(4)包括开环电阻基座(6)及接触臂(7),所述接触臂(7)转动设置在所述开环电阻基座(6)上且与所述叶片(2)同步转动,所述接触臂(7)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开环电阻基座(6)上,另一端为第一电压输出端(8),所述开环电阻基座(6)的其中一端为第二电压输出端(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单元(10)及输出齿轮(11),所述叶片(2)的转动端与所述输出齿轮(11)配合,所述驱动单元(10)与所述输出齿轮(11)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多个所述叶片(2)分为对称的两列分别设置于两个开口处,所述输出齿轮(11)为多个且相邻的所述输出齿轮(11)相互啮合,所述输出齿轮(11)设置在两个开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10)包括旋转驱动装置(12)、蜗杆(13)、蜗轮(14)及传动齿轮(15),所述蜗杆(13)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且与所述蜗轮(14)啮合,所述蜗轮(14)和所述传动齿轮(15)同轴且同步转动,所述传动齿轮(15)与所述输出齿轮(11)连接;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2)或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控制端均包括第一输入端(16)和第二输入端(17),所述控制模块(5)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6)和所述第二输入端(17)均连接以调整其正负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与所述输出齿轮(11)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1)上还设置有固定耳(18),所述固定耳(18)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1)的四周边缘。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格栅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进气格栅系统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动进气格栅的方案存在零件依赖性,进而导致其制造成本和控制成本较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的进气格栅系统包括格栅主体、叶片、驱动组件、滑动变阻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格栅主体设置有开口,叶片活动设置在格栅主体上的开口处;驱动组件与叶片连接以控制叶片的开度;滑动变阻模块设置有两个电压输出端且其中一个电压输出端可与叶片同步运动;所述驱动组件的控制端和所述滑动变阻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在执行端简化零部件,避免了对MCU、MOS等电子元器件的依赖,控制逻辑优化,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和控制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罗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8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