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黑木耳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光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
黑木耳的生活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性,传统的黑木耳养殖是在野外露地袋栽黑木耳,在远离供电网的山林空地、远郊农田、湖心岛屿等栽培场地。黑木耳传统上为段木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功开展代料栽培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
但是现有的黑木耳培育装置还存在着放置菌棒的放置框无法进行调节,培育黑木耳的营养液收集不方便和培育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
因此,发明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黑木耳培育装置放置菌棒的放置框无法进行调节,培育黑木耳的营养液收集不方便和培育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包括移动托盘,移动轮,支撑柱,纵向滑槽,调节螺钉,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横推杆,移动握柄,培养支板,培养菌盒,黑木耳菌棒,渣土盒和蹭土网板,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柱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的上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纵向滑槽开设在支撑柱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钉螺纹连接在支撑柱的外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分别安装在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的上部;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设置在纵向滑槽内;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设置在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的移动握柄纵向螺栓连接在横推杆的左端;所述的横推杆螺栓连接在左侧设置的支撑柱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培养菌盒胶接在培养支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培养支板横向螺栓连接在支撑柱的内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黑木耳菌棒分别与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和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相连接;所述的渣土盒放置在移动托盘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蹭土网板横向卡接在渣土盒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包括菌棒支杆,旋转万向球,顶紧螺钉,菌棒卡环,斜撑杆和支撑块,所述的菌棒支杆一端螺钉连接在旋转万向球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卡环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螺纹连接在旋转万向球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支杆的右侧下部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支撑块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包括支撑托盘,营养托盒,移动滑块,导流管和调节阀门,所述的营养托盒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移动滑块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导流管贯穿支撑托盘镶嵌在营养托盒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阀门螺纹连接在导流管的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包括营养液收集斗,固定卡管,过滤网,连接管,导流阀门,分配软管和导流嘴,所述的固定卡管分别螺钉连接在营养液收集斗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过滤网横向设置在营养液收集斗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连接管镶嵌在营养液收集斗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流阀门螺纹连接在连接管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分配软管一端插接在连接管的内部下侧位置,另一端插接在导流嘴内。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滑块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滑块;所述的移动滑块滑动卡接在纵向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螺钉贯穿支撑柱顶紧在移动滑块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蹭土网板具体采用带有圆形通孔的pvc塑料网板;所述的渣土盒具体采用上部开口的pvc塑料盒;所述的渣土盒的左右两侧铆接有手提柄。
优选的,所述的菌棒卡环具体采用半圆形的pvc塑料环;所述的黑木耳菌棒卡接在菌棒卡环内。
优选的,所述的斜撑杆与菌棒支杆之间的锐角夹角的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万向球活动镶嵌在支撑托盘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从下到上贯穿支撑托盘与旋转万向球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卡管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橡胶管;所述的固定卡管套接在支撑柱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万向球,顶紧螺钉,菌棒卡环,斜撑杆和支撑块的设置,有利于对黑木耳菌棒进行卡接固定,并能够根据菌棒大小的不同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托盘,营养托盒,导流管和调节阀门的设置,有利于对黑木耳菌棒起到托举支撑的作用,并可以对营养液进行收集,提高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滑块,纵向滑槽和调节螺钉的设置,有利于根据菌棒大小的不同调节支撑托盘之间的距离,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培养支板和培养菌盒的设置,有利于根据黑木耳培养的需要,在培养菌盒内进行培养,增加使用功能。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营养液收集斗,固定卡管和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对水液进行缓存并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增加养殖使用时的便捷性。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管,导流阀门,分配软管和导流嘴的设置,有利于根据培育的需要,对不同的菌棒进行增液施肥。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渣土盒和蹭土网板的设置,有利于在木耳采摘时,在蹭土网板上进行刮擦对木耳成品根本的渣土进行刮除清理。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万向轮,有利于根据黑木耳养殖的需要将该培育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固定住刹车片,增加使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动托盘;2、移动轮;3、支撑柱;4、纵向滑槽;5、调节螺钉;6、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1、菌棒支杆;62、旋转万向球;63、顶紧螺钉;64、菌棒卡环;65、斜撑杆;66、支撑块;7、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1、支撑托盘;72、营养托盒;73、移动滑块;74、导流管;75、调节阀门;8、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1、营养液收集斗;82、固定卡管;83、过滤网;84、连接管;85、导流阀门;86、分配软管;87、导流嘴;9、横推杆;10、移动握柄;11、培养支板;12、培养菌盒;13、黑木耳菌棒;14、渣土盒;15、蹭土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包括移动托盘1,移动轮2,支撑柱3,纵向滑槽4,调节螺钉5,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横推杆9,移动握柄10,培养支板11,培养菌盒12,黑木耳菌棒13,渣土盒14和蹭土网板15,所述的移动轮2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柱3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1的上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纵向滑槽4开设在支撑柱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钉5螺纹连接在支撑柱3的外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分别安装在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的上部;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设置在纵向滑槽4内;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设置在支撑柱3的上端;所述的移动握柄10纵向螺栓连接在横推杆9的左端;所述的横推杆9螺栓连接在左侧设置的支撑柱3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培养菌盒12胶接在培养支板1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培养支板11横向螺栓连接在支撑柱3的内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黑木耳菌棒13分别与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和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相连接;所述的渣土盒14放置在移动托盘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蹭土网板15横向卡接在渣土盒14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包括菌棒支杆61,旋转万向球62,顶紧螺钉63,菌棒卡环64,斜撑杆65和支撑块66,所述的菌棒支杆61一端螺钉连接在旋转万向球6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卡环64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63螺纹连接在旋转万向球6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65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支杆61的右侧下部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支撑块66的下表面;根据黑木耳培育的需要,手握移动握柄10推动横推杆9和移动托盘1,在移动轮2的作用下将该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固定住移动轮2上的刹车片,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根据黑木耳菌棒13大小的不同,松动调节螺钉5,在纵向滑槽4内滑动移动滑块73,调节支撑托盘71和支撑托盘71之间的距离到合适位置后,拧紧调节螺钉5进行固定;将黑木耳菌棒13的下端放置在营养托盒72内,上部卡接在菌棒卡环64内,并掰动菌棒支杆61使得旋转万向球62在支撑托盘71内转动,调节菌棒支杆61倾斜的角度,到合适的光照位置,拧紧顶紧螺钉63进行固定即可。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包括支撑托盘71,营养托盒72,移动滑块73,导流管74和调节阀门75,所述的营养托盒72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7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移动滑块73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71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导流管74贯穿支撑托盘71镶嵌在营养托盒7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阀门75螺纹连接在导流管74的左侧中间位置;打开导流阀门85,使得营养液收集斗81内的营养液经过连接管84进入到分配软管86内,手握导流嘴87对准需要培养的菌棒进行浇灌即可,多余的营养液收集到营养托盒72内,并打开调节阀门75通过导流管74回收到接受容器内进行利用,提高利用率;在木耳采摘时,对附着有泥土的可以在蹭土网板15上对泥土进行刮擦,使得泥土落入到渣土盒14内进行缓存,便于集中进行处理。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包括营养液收集斗81,固定卡管82,过滤网83,连接管84,导流阀门85,分配软管86和导流嘴87,所述的固定卡管82分别螺钉连接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过滤网83横向设置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连接管84镶嵌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流阀门85螺纹连接在连接管84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分配软管86一端插接在连接管84的内部下侧位置,另一端插接在导流嘴87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滑块73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滑块;所述的移动滑块73滑动卡接在纵向滑槽4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螺钉5贯穿支撑柱3顶紧在移动滑块73的外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蹭土网板15具体采用带有圆形通孔的pvc塑料网板;所述的渣土盒14具体采用上部开口的pvc塑料盒;所述的渣土盒14的左右两侧铆接有手提柄。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菌棒卡环64具体采用半圆形的pvc塑料环;所述的黑木耳菌棒13卡接在菌棒卡环64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斜撑杆65与菌棒支杆61之间的锐角夹角的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万向球62活动镶嵌在支撑托盘71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63从下到上贯穿支撑托盘71与旋转万向球62螺纹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轮2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2设置有四个。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卡管82具体采用一端密封的橡胶管;所述的固定卡管82套接在支撑柱3的上端。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黑木耳培育的需要,手握移动握柄10推动横推杆9和移动托盘1,在移动轮2的作用下将该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固定住移动轮2上的刹车片,起到约束固定的作用;根据黑木耳菌棒13大小的不同,松动调节螺钉5,在纵向滑槽4内滑动移动滑块73,调节支撑托盘71和支撑托盘71之间的距离到合适位置后,拧紧调节螺钉5进行固定;将黑木耳菌棒13的下端放置在营养托盒72内,上部卡接在菌棒卡环64内,并掰动菌棒支杆61使得旋转万向球62在支撑托盘71内转动,调节菌棒支杆61倾斜的角度,到合适的光照位置,拧紧顶紧螺钉63进行固定即可;打开导流阀门85,使得营养液收集斗81内的营养液经过连接管84进入到分配软管86内,手握导流嘴87对准需要培养的菌棒进行浇灌即可,多余的营养液收集到营养托盒72内,并打开调节阀门75通过导流管74回收到接受容器内进行利用,提高利用率;在木耳采摘时,对附着有泥土的可以在蹭土网板15上对泥土进行刮擦,使得泥土落入到渣土盒14内进行缓存,便于集中进行处理。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包括移动托盘(1),移动轮(2),支撑柱(3),纵向滑槽(4),调节螺钉(5),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横推杆(9),移动握柄(10),培养支板(11),培养菌盒(12),黑木耳菌棒(13),渣土盒(14)和蹭土网板(15),所述的移动轮(2)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柱(3)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托盘(1)的上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纵向滑槽(4)开设在支撑柱(3)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钉(5)螺纹连接在支撑柱(3)的外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分别安装在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的上部;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设置在纵向滑槽(4)内;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设置在支撑柱(3)的上端;所述的移动握柄(10)纵向螺栓连接在横推杆(9)的左端;所述的横推杆(9)螺栓连接在左侧设置的支撑柱(3)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培养菌盒(12)胶接在培养支板(1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培养支板(11)横向螺栓连接在支撑柱(3)的内侧下部位置;所述的黑木耳菌棒(13)分别与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和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相连接;所述的渣土盒(14)放置在移动托盘(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蹭土网板(15)横向卡接在渣土盒(14)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可调节的菌棒支撑杆结构(6)包括菌棒支杆(61),旋转万向球(62),顶紧螺钉(63),菌棒卡环(64),斜撑杆(65)和支撑块(66),所述的菌棒支杆(61)一端螺钉连接在旋转万向球(6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卡环(64)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63)螺纹连接在旋转万向球(6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65)一端螺钉连接在菌棒支杆(61)的右侧下部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支撑块(66)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收集营养液的收集托盘结构(7)包括支撑托盘(71),营养托盒(72),移动滑块(73),导流管(74)和调节阀门(75),所述的营养托盒(72)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7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移动滑块(73)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托盘(71)的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导流管(74)贯穿支撑托盘(71)镶嵌在营养托盒(7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阀门(75)螺纹连接在导流管(74)的左侧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过滤的营养液分配管结构(8)包括营养液收集斗(81),固定卡管(82),过滤网(83),连接管(84),导流阀门(85),分配软管(86)和导流嘴(87),所述的固定卡管(82)分别螺钉连接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过滤网(83)横向设置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连接管(84)镶嵌在营养液收集斗(81)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流阀门(85)螺纹连接在连接管(84)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分配软管(86)一端插接在连接管(84)的内部下侧位置,另一端插接在导流嘴(87)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滑块(73)具体采用长方形的不锈钢滑块;所述的移动滑块(73)滑动卡接在纵向滑槽(4)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钉(5)贯穿支撑柱(3)顶紧在移动滑块(73)的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蹭土网板(15)具体采用带有圆形通孔的pvc塑料网板;所述的渣土盒(14)具体采用上部开口的pvc塑料盒;所述的渣土盒(14)的左右两侧铆接有手提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棒卡环(64)具体采用半圆形的pvc塑料环;所述的黑木耳菌棒(13)卡接在菌棒卡环(64)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撑杆(65)与菌棒支杆(61)之间的锐角夹角的角度设置在三十度至六十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万向球(62)活动镶嵌在支撑托盘(71)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顶紧螺钉(63)从下到上贯穿支撑托盘(71)与旋转万向球(62)螺纹连接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多功能黑木耳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轮(2)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2)设置有四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