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药房用装置,具体为一种配药装置,属于医疗用具。
背景技术:
1、传统中药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药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对中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配药方式需要工作人员走到中药柜前拿药再回配药台称量分装,由于药品种类众多,药柜通常宽度较长,若工作人员要拿取离得较远的两种药,须得在药柜前来回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浪费人力,因此为了方便配药,往往会采用专门的配药装置。
2、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19595087u 所公开的一种可移动的中药配药台,通过手持把手推动车体,走到药柜里相应药物盒子前停下,用放在托盘上的秤盘称量好所需的药物,放入转盘上的圆形槽中,若有多个患者需要此味药,可分别称量每个患者所需的量放入不同的圆形槽中,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中药的配置过程是在药房由药师进行操作,因此若是药师通过推车到处移动配药,需要药师在存放中药的药架位置处来回走动,不仅配药效率较低,同时还需药师用手直接抓取所需药材,而为了确保配药过程的卫生情况,则需要药师在配药前以及配药后均需进行手部的清洗,同样较为浪费时间,而且存放中药的药架往往是上下分层状的,因此对于一些存放位置较高的中药,还需药师借助攀爬工具才能顺利取到,同样给取药配药过程带来较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取药配药不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配药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配药装置,包括储药组件和螺旋出药组件,储药组件内储存有各类颗粒状中药材,螺旋出药组件安置在储药组件的底端,储药组件活动安置在支撑架组件的上方,螺旋出药组件通过驱动组件提供螺旋转动的驱动力,支撑架组件上设置有电子称重计;
3、储药组件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同轴线套设在外筒内,内筒与外筒之间同轴线套设有中间隔筒,内筒与中间隔筒之间的缝隙处通过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形成若干个内层储药腔,外筒与中间隔筒之间的缝隙处通过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形成若干个外层储药腔;
4、螺旋出药组件设置在每个储药腔的下方开口处,螺旋出药组件包括出药转杆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焊接在出药转杆的杆身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筒的上端开口处活动卡放有内筒盖板,内筒与中间隔筒之间的缝隙处上端活动卡放有内圆环盖板,且外筒与中间隔筒之间的缝隙处上端活动卡放有外圆环盖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外筒、中间隔筒与内筒呈阶梯状设置,且中间隔筒的上端边沿处与内筒的上端边沿处均粘贴有药名标签,药名标签分别与内侧的内层储药腔或外层储药腔一一对应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支撑架组件包括底板、外限位环、撑板和内限位环,撑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且撑板与底板呈同轴线设置,底板的上板面内嵌有电子称重计,撑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中心立柱相连接,撑板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环,底板的边沿处通过若干个呈环形状设置的撑杆连接有外限位环,且外限位环与内限位环呈同一水平线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外限位环和内限位环上均开设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内卡放有滚动组件,滚动组件包括支脚和滚珠,支脚分别呈环形状连接在外筒底面的边沿处以及内侧部位,滚珠呈内嵌状转动连接在支脚的底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内层储药腔与外层储药腔呈一一对应状设置,内层储药腔与外层储药腔的底部均分别连通有导药腔和出药管,转动储药组件,不同位置出药管的底端开口处均能位于电子称重计的正上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螺旋出药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每一个内层储药腔和外层储药腔下端的出药管内,内层储药腔和外层储药腔内固定连接有悬挂横杆,悬挂横杆的杆身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吊杆,固定吊杆与出药转杆同轴线设置,且出药转杆转动连在固定吊杆的下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固定吊杆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出药转杆安插在活动槽内,出药转杆与活动槽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两组轴承,且轴承的内圈呈上下分布状套设在出药转杆的杆身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卡放在活动槽的内壁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杆,驱动转杆活动安插在每一组内层储药腔和外层储药腔内,驱动转杆的杆身和杆前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面转轮,驱动转杆的杆前端安插在位于内层储药腔中的固定吊杆所开设的活动槽内,驱动转杆的杆身安插在位于外层储药腔中的固定吊杆所开设的活动槽内,主动锥面转轮与出药转杆上端所固定连接的从动锥面转轮呈垂直状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主动锥面转轮与从动锥面转轮的锥面均为摩擦面,两个主动锥面转轮呈对称状设置,且主动锥面转轮与活动槽的内壁之间留有活动间隙。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有储药组件,储药组件由内筒、中间隔筒和外筒构成,并在间隙处连接分隔板,能够将中药放置在不同的储药腔内,并形成内外两层储药腔,可实现对多种不同中药的存储;
16、2、通过采用螺旋出药组件对储药腔内的中药进行取药动作,并配合电子称重计对相应中药的重量进行称量,能够实现全程无须药师用手碰触中药材,即可实现对相应中药的定量配置,且只需转动储药组件即可找寻相应的中药存放位置,更为方便且实用;
17、3、通过设置的支撑架组件对储药组件进行支撑,储药组件通过将滚动组件放置在环形限位槽内,进一步提高储药组件在支撑架组件上安放的稳定性,同时滚珠可在环形限位槽的底面进行滑动,进而能够更为轻便地转动储药组件,以便于药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取药需求进行相应的取药动作,方便操作使用。
1.一种配药装置,包括储药组件(1)和螺旋出药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组件(1)内储存有各类颗粒状中药材,所述螺旋出药组件(3)安置在储药组件(1)的底端,所述储药组件(1)活动安置在支撑架组件(2)的上方,所述螺旋出药组件(3)通过驱动组件(4)提供螺旋转动的驱动力,所述支撑架组件(2)上设置有电子称重计(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3)的上端开口处活动卡放有内筒盖板(15),所述内筒(13)与中间隔筒(12)之间的缝隙处上端活动卡放有内圆环盖板(14),且所述外筒(11)与中间隔筒(12)之间的缝隙处上端活动卡放有外圆环盖板(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1)、中间隔筒(12)与内筒(13)呈阶梯状设置,且所述中间隔筒(12)的上端边沿处与内筒(13)的上端边沿处均粘贴有药名标签(19),所述药名标签(19)分别与内侧的内层储药腔(17)或外层储药腔(18)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2)包括底板(21)、外限位环(22)、撑板(26)和内限位环(27),所述撑板(26)位于底板(21)的正上方,且所述撑板(26)与底板(21)呈同轴线设置,所述底板(21)的上板面内嵌有电子称重计(28),所述撑板(26)与底板(21)之间通过中心立柱(25)相连接,所述撑板(26)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环(27),所述底板(21)的边沿处通过若干个呈环形状设置的撑杆(23)连接有外限位环(22),且所述外限位环(22)与内限位环(27)呈同一水平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环(22)和内限位环(27)上均开设有环形限位槽(24),所述环形限位槽(24)内卡放有滚动组件(110),所述滚动组件(110)包括支脚(1101)和滚珠(1102),所述支脚(1101)分别呈环形状连接在外筒(11)底面的边沿处以及内侧部位,所述滚珠(1102)呈内嵌状转动连接在支脚(110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储药腔(17)与外层储药腔(18)呈一一对应状设置,所述内层储药腔(17)与外层储药腔(18)的底部均分别连通有导药腔(111)和出药管(112),转动所述储药组件(1),不同位置出药管(112)的底端开口处均能位于电子称重计(28)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出药组件(3)分别转动连接在每一个内层储药腔(17)和外层储药腔(18)下端的出药管(112)内,所述内层储药腔(17)和外层储药腔(18)内固定连接有悬挂横杆(34),所述悬挂横杆(34)的杆身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吊杆(33),所述固定吊杆(33)与出药转杆(31)同轴线设置,且所述出药转杆(31)转动连在固定吊杆(33)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吊杆(33)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35),所述出药转杆(31)安插在活动槽(35)内,所述出药转杆(31)与活动槽(35)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两组轴承(36),且所述轴承(36)的内圈呈上下分布状套设在出药转杆(31)的杆身上,所述轴承(36)的外圈固定卡放在活动槽(35)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转杆(41),所述驱动转杆(41)活动安插在每一组内层储药腔(17)和外层储药腔(18)内,所述驱动转杆(41)的杆身和杆前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面转轮(42),所述驱动转杆(41)的杆前端安插在位于内层储药腔(17)中的固定吊杆(33)所开设的活动槽(35)内,所述驱动转杆(41)的杆身安插在位于外层储药腔(18)中的固定吊杆(33)所开设的活动槽(35)内,所述主动锥面转轮(42)与出药转杆(31)上端所固定连接的从动锥面转轮(43)呈垂直状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锥面转轮(42)与从动锥面转轮(43)的锥面均为摩擦面,两个所述主动锥面转轮(42)呈对称状设置,且所述主动锥面转轮(42)与活动槽(35)的内壁之间留有活动间隙(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