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除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湿器。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湿机作为调节空气湿度的设备,人们对其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除湿机中,排水结构的排水口通断装置根据排水槽中的水位进行开关,当水位高时,通断装置浮起,从而打开排水口,水位降低时通过复位机构复位,但是现有的复位机构位于通断装置的一侧,采用分离结构,二者占用排水槽的空间,且复位时复位机构对通断装置的压力不均匀,会导致排水口密封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复位机构和通断装置占用排水槽的空间,复位时排水口密封不完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排水槽、排水通道和通断机构;所述排水槽用于集中回收除湿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排水槽具有第一排水口;所述排水通道设于所述排水槽的底部,所述排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口;所述通断机构设于所述排水槽内,所述通断机构包括:浮动板、密封件和复位机构,所述浮动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上方,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浮动板和所述第一排水口之间,所述复位机构连接所述排水槽,并且所述复位机构的可伸缩地压紧在所述浮动板的顶面。
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浮动板、密封件和第一排水口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且复位机构直接压紧浮动板,因此复位机构和浮动板以及密封件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浮动板受到复位机构的压力方向,与浮动板对密封件的压力方向共线,避免浮动板压紧过程中由于压力方向不同导致倾斜,因此避免了密封件的倾斜,实现了第一排水口更好的密封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包括排水槽底板;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连接件、弹性件和止挡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止挡件和所述排水槽底板,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止挡件和所述浮动板之间。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排水槽内水位上升时,密封件浮起,密封件推动浮动板上移并将弹性件向止挡件方向压缩,同时第一排水口被打开,当排水槽中的水全部通过第一排水口排出至通道后,排水槽内水位下降,弹性件被止挡件阻挡的情况下回弹,推动浮动板压紧密封件,实现第一排水口的准确密封。
6、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板包括:第一避让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侧。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复位机构通过第一避让孔实现其与密封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对应,从而有效减少对排水槽空间的占用,并且弹性件压紧第一避让孔的周侧,该作用力可以沿竖直方向直接传递到密封件,避免密封件受力不均匀,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设于所述排水槽底板,所述浮动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座铰接。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转动座用于限定浮动板在排水槽上的位置,实现浮动板的翻转,在密封件推动浮动板上移的过程中,或是弹性件推动浮动板下移复位的过程中,浮动板在排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会偏移,因此密封件可以对第一排水口实现稳定的密封和开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侧,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侧。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连接件远离转动座的一侧,浮动板翻转的高度范围更大,因此密封件具有更大的竖直运动范围,便于在密封件上浮时快速排出排水槽中的水。
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二避让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密封件通过第二避让孔实现定位,密封件不会相对浮动板或相对第一排水口跑偏,实现密封件对第一排水口的准确密封。
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固定槽;所述浮动板包括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凸出配合于所述固定槽内。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固定槽和固定凸部插接配合,实现了密封件的轴心与浮动板相对位置的锁定。
1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还包括:插槽,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槽的周侧;所述浮动板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连接所述固定凸部的周侧,所述插接件配合于所述插槽内防止所述固定凸部相对所述固定槽转动。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插接件和插槽的插接配合,实现了固定凸部和固定槽在周向上的固定和轴向上的固定,避免密封件在浮动板底部发生转动,也避免固定凸部和固定槽相互脱离,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密封件和浮动板连接的稳定性。
18、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板还包括:锁定孔;所述密封件还包括,锁定杆和凸设于所述锁定杆周侧的锁定凸缘;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同一侧;所述锁定杆与所述锁定孔配合;所述锁定凸缘伸出于所述锁定孔周侧,并配合于所述浮动板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锁定孔和锁定杆配合后,进一步锁定密封件和浮动板的相对位置,锁定凸缘用于避免锁定杆从锁定孔中脱离,提高锁定孔和锁定杆的连接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除湿器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侧板;所述除湿器具有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水箱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水箱内,且所述排水通道朝向所述水箱侧板。
2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工作状态下,排水槽的水通过第一排水口排出至排水通道,再从排水通道排出至水箱侧板的内壁,水能够沿水箱侧板的内壁流动至水箱底部,减少水直接滴落至水箱的情况,避免噪音。
22、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复位机构通过第一避让孔实现其与密封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对应,复位机构和浮动板以及密封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效减少对排水槽空间的占用;ii)浮动板受到复位机构的压力方向,与浮动板对密封件的压力方向共线,弹性件压紧第一避让孔的周侧,该作用力可以沿竖直方向直接传递到密封件,避免密封件受力不均匀导致倾斜,从而提高第一排水口的密封效果;iii)固定槽和固定凸部插接配合,实现了密封件的轴心与浮动板相对位置的锁定,插接件和插槽的插接配合,实现了固定凸部和固定槽在周向上的固定和轴向上的固定,避免密封件在浮动板底部发生转动,锁定孔和锁定杆配合后,进一步锁定密封件和浮动板的相对位置。
1.一种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排水槽、排水通道和通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排水槽底板;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连接件、弹性件和止挡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止挡件和所述排水槽底板,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止挡件和所述浮动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包括:第一避让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设于所述排水槽底板,所述浮动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座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位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侧,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二避让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固定槽;所述浮动板包括固定凸部;所述固定凸部凸出配合于所述固定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包括:插槽,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槽的周侧;所述浮动板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连接所述固定凸部的周侧,所述插接件配合于所述插槽内防止所述固定凸部相对所述固定槽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还包括:锁定孔;所述密封件还包括,锁定杆和凸设于所述锁定杆周侧的锁定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器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