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9  19


本技术涉及空气增湿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1、加湿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空气湿度的设备,加湿器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电加热式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和蒸发型加湿器三类。蒸发型加湿器因为对水质要求低和节能等好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2、蒸发型加湿器通常包括主机和水箱,主机包括外壳和风机,风机设置于外壳内部,水箱内部设有滤网,滤网部分浸泡于水中,通过风机引导气流穿过吸收水分的滤网后吹出,使得气流携载水汽被吹出加湿器,实现加湿空气的目的。由于蒸发型加湿器产生的雾气非常不明显,在出雾口无法看到可视的水雾,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水雾无明显感知,存在蒸发型加湿器的加湿效果较差的错觉,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2、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主机、过滤组件和水箱,水箱具有液体容纳腔,过滤组件设置于液体容纳腔内,加湿主机包括第一壳体、风机和发光组件,第一壳体连接于水箱,且第一壳体具有与过滤组件连通的风腔,风机设置于风腔内,风腔背离水箱的一侧具有出风口;

3、发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件和旋转透光件,旋转透光件位于发光件的发光侧,且旋转透光件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液体容纳腔用于容纳加湿液体,通过设置过滤组件用于吸收加湿液体,并形成蒸发表面,通过设置第一壳体用于安装风机和发光组件,通过设置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以使空气带走蒸发表面的加湿液体,进而形成水雾,通过设置发光件用于发光,通过设置旋转透光件用于透射、反射或者折射光,通过使旋转透光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设置,以使得同一束光线照射于旋转透光件的不同部位时,向不同的方向传播,进而形成波动的光影效果,从而模拟水雾流动的视觉效果。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第一壳体限定出安装腔,发光组件设置于安装腔中,安装腔具有通光孔,通光孔和出风口位于第一壳体的同一侧。

6、如此,可以避免出风口的水雾打湿发光件等电子元件,从而避免水雾影响发光组件工作。并且将通光孔和出风口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同一侧,以使实际的水雾和发光组件模拟的水雾同时出现在第一壳体的外侧,从而增强用户对水雾的视觉感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出风口围设于通光孔的周向外侧。

8、如此,既可以尽量增大出风口的面积,同时避免水雾影响发光组件正常工作,且发光组件产生的动态光影效果也能从第一壳体的中间区域呈现,视觉效果更好。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发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于第一壳体,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旋转透光件,以驱动旋转透光件转动。

10、如此,驱动电机可以将电能转化机械能,以带动旋转透光件转动,进而使得发光件发出的光被转动的旋转透光件透射、折射或反射,从而形成动态的光影效果,以模拟水雾流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还包括导光罩,导光罩设置于通光孔的外侧,且导光罩盖设于旋转透光件,导光罩的至少部分内壁为反光面,且导光罩的侧壁具有导光口,以将由旋转透光件透射的光线经由反光面导向导光口外侧。

12、如此,当光线照射于旋转透光件之后,部分光线被投影至反光面,并在反光面上形成波动的影像,部分光线被导光罩的反光面反射或者折射,最后经导光口传播至导光罩外侧,进而形成更多层次的光线传播路线,从而形成视觉效果更加逼真的水雾效果。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导光罩包括反光部和连接于反光部侧方的多个连接支脚,反光部的面向旋转透光件的一侧构成至少部分反光面,相邻连接支脚之间形成导光口。

14、如此,反光部的内壁上可以形成波动的光影,以及反射、折射光线,导光罩可以通过多个连接支脚连接至第一壳体,并在相邻的两个连接支脚之间形成用于透光的导光口,以使被反光面反射的光线经导光口传播至导光罩外。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反光部的面向透光件的底壁中心向旋转透光件凸出,以形成反光面。

16、如此,反光面为曲面,光线照射于曲面的不同部位时,光线的折射角度和反射角度也会不同,同时配合转动的旋转透光件,发光件的发出的光线不断改变传播方向,这样,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加多变,光线波动的视觉效果更加逼真,能更好地模拟水雾流动的现象。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发光组件还包括透光罩,透光罩盖设于通光孔,且透光罩135背离安装腔113的至少部分底壁透光,以使安装腔内的光线传播至透光罩外。

18、如此,当光线照射于旋转透光件之后,并形成明暗交错的光线,进而形成水雾流动效果,该光线可进一步通过透光罩的底壁直接透射或者折射至安装腔外,以使用户能观察到水雾视觉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旋转透光件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以形成沿旋转透光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口。

19、如此,光线可以直接穿过透光口,以投射至反光面,而光线照射在镂空区域的其他部位时,光线会被旋转透光件反射或者折射,进而改变传播方向,由于透光口沿旋转透光件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当旋转透光件转动时,同一束光线会间隔、交替地穿过透光口,从而产生波动的光线。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旋转透光件在镂空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遮光部,多个遮光部沿旋转透光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21、如此,在旋转透光件转动时,同一束光线会交替地照射于透光口和遮光部,当光线照射于透光口时,光线直接穿过透光口投射至反光面,当光线照射于遮光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如此循环,进而形成波动的光线。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旋转透光件为环状件,且多个遮光部为在旋转透光件内缘间隔设置的齿片。

23、如此,旋转透光件设有齿片的部位可以反射或者光线,而旋转透光件未设有齿片的部位可以透射光线,从而使旋转透光件可以在转动时透射、反射和折射光线。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在旋转透光件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且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在旋转透光件的周向方向上错开设置。

25、如此,通过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在两个方向上错开设置,进而形成错落的透光口,并使得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对光线产生不同的折射或者反射效果,从而形成层次更加丰富的光影效果。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发光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发光部,安装腔背离通光孔的底部设有凹槽,连接部连接于凹槽,且发光部凸出于凹槽。

27、如此,发光件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于凹槽,且发光部发出的光可以照射于旋转透光件。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风腔包括沿风机轴向依次连通的风机腔和导风腔,风机设置于风机腔,导风腔背离风机腔的一端敞口设置,以形成出风口。

29、如此,风机可以驱动液体容纳腔内的水雾依次经风机腔和导风腔流动,并经出风口流出。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第一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导风件,壳体本体具有内腔,导风件连接于壳体本体的内侧壁,以将内腔分隔为风机腔和导风腔;

31、导风件包括导风叶片和安装筒,导风叶片倾斜连接于安装筒的外侧壁和壳体本体的内侧壁之间,且多个导风叶片沿第一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筒的内壁形成安装腔。

32、如此,通过在壳体本体的内腔设置导风件,可以将内腔分隔为风机腔、导风腔和安装腔,以使风机腔用于安装风机,安装腔用于安装发光组件,导风腔用于供水雾流出。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壳体还包括出风网,出风网盖设于出风口,且出风网具有避让孔和多个出风孔,导光罩插设于避让孔。

34、如此,通过在出风口上盖设出风网,并在出风网设置出风孔,既可以使水雾经出风孔流出,又可以避免异物进入风腔内,以避免异物卡滞风机等,通过在出风网设置避让孔用于避让导光罩,以使发光组件形成的光影能被用户看见。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导光罩背离水箱的外底壁凸出于出风网背离水箱的外表面。

36、如此,用户可以从导光罩凸出于出风网背离水箱的外表面的部分看到发光组件形成的模拟水雾,视觉效果较好。

3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主机(100)、过滤组件(200)和水箱(300),所述水箱(300)具有液体容纳腔(310),所述过滤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纳腔(310)内,所述加湿主机(100)包括第一壳体(110)、风机(120)和发光组件(130),所述第一壳体(110)连接于所述水箱(300),且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与所述过滤组件(200)连通的风腔(111),所述风机(120)设置于所述风腔(111)内,所述风腔(111)背离所述水箱(300)的一侧具有出风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限定出安装腔(113),所述发光组件(13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3)中,所述安装腔(113)具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和所述出风口(11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2)围设于所述通光孔的周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30)还包括驱动电机(133),所述驱动电机(133)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且所述驱动电机(133)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旋转透光件(132),以驱动所述旋转透光件(13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30)还包括导光罩(134),所述导光罩(134)设置于所述通光孔的外侧,且所述导光罩(134)罩设于所述旋转透光件(132),所述导光罩(134)的至少部分内壁为反光面(1341),且所述导光罩(134)的侧壁具有导光口(1342),以将由所述旋转透光件(132)透射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光面(1341)导向所述导光口(1342)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134)包括反光部(1343)和连接于所述反光部(1343)侧方的多个连接支脚(1344),所述反光部(1343)的面向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一侧构成至少部分所述反光面(1341),相邻所述连接支脚(1344)之间形成所述导光口(13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1343)的面向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底壁中心向所述旋转透光件(132)凸出,以形成所述反光面(1341)。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30)还包括透光罩(135),所述透光罩(135)盖设于所述通光孔,且所述透光罩(135)背离所述安装腔(113)的至少部分底壁透光,以使安装腔(113)内的光线传播至所述透光罩(135)外。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以形成沿所述旋转透光件(132)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口(13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透光件(132)在所述镂空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遮光部(1322),多个所述遮光部(1322)沿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周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透光件(132)为环状件,且多个所述遮光部(1322)为在所述旋转透光件(132)内缘间隔设置的齿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1322)包括第一遮光部(1322a)和第二遮光部(1322b),所述第一遮光部(1322a)和所述第二遮光部(1322b)在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厚度方向上错开设置,且所述第一遮光部(1322a)和所述第二遮光部(1322b)在所述旋转透光件(132)的周向方向上错开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13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311)和发光部(1312),所述安装腔(113)背离所述通光孔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1311)连接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发光部(1312)凸出于所述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111)包括沿所述风机(120)轴向依次连通的风机腔(1111)和导风腔(1112),所述风机(120)设置于所述风机腔(1111),所述导风腔(1112)背离所述风机腔(1111)的一端敞口设置,以形成所述出风口(11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壳体本体(114)和导风件(115),所述壳体本体(114)具有内腔,所述导风件(115)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14)的内侧壁,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所述风机腔(1111)和所述导风腔(1112);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出风网(140),所述出风网(140)盖设于所述出风口(112),且所述出风网(140)具有避让孔(141)和多个出风孔(142),所述导光罩(134)插设于所述避让孔(14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134)背离所述水箱(300)的外底壁凸出于所述出风网(140)背离所述水箱(300)的外表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空气增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包括加湿主机、过滤组件和水箱,水箱具有液体容纳腔,过滤组件设置于液体容纳腔内,加湿主机包括第一壳体、风机和发光组件,第一壳体连接于水箱,且第一壳体具有与过滤组件连通的风腔,风机设置于风腔内,风腔背离水箱的一侧具有出风口;发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件和旋转透光件,旋转透光件位于发光件的发光侧,且旋转透光件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本申请的加湿装置能够模拟水雾流动,以增加用户对加湿装置产生的水雾的感知。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2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