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建筑结构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背景技术:
支撑梁即对梁起到支撑的结构部件,早前的支撑架多由木制棒材或者铁制管材制成,受其尺寸的限制,其高度不具有可调性,其后的支撑架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现有的建筑钢结构支撑件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支撑板组成,其存在的问题是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费工费料、质量差、回收效果差、浪费资源且难以调整,同时由于施工现场路面高低不齐,坑坑洼洼,底座的水平性得不到保证,造成支撑杆和支撑板的倾斜,在倾斜的情况下支撑件受梁板的压力容易加重倾斜,导致梁板失去支撑力和支撑件倒塌等危险事故发生,以往的调节支撑件平衡的方式经常是需要加垫木板、钢片等达到底座的平衡效果,但是单靠人为的观测容易产生误差,同时通过调整只能改变底座的平衡性,无法观测支撑杆在长期受力的过程中是否被压弯,无法及时做出加固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在地面不平齐的情况下,无需添加垫片即可对底座进行精准的水平校准,同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测支撑杆的垂直度和压弯情况,有利于及时做出加固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包括底座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套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镶嵌有圆水准器,所述支撑组件一侧安装有线盒和套环,所述套环位于所述线盒的正下方,所述线盒内安装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有重块,所述重块位于所述套环的中心。
具体的,所述线盒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线盒内部设有卷筒,所述卷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线盒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所述线盒外部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穿过所述线盒与所述卷筒同轴连接。
具体的,所述重块为圆球状,所述线盒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重块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
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线盒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端,所述套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环下端,所述螺杆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螺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壁面均设有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孔,所述第二套管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端部设有卡块,所述滑块尾部通过拉伸弹簧与所述套管内壁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套管内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套管的底部与所述缓冲弹簧抵接。
具体的,所述底座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的竖直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通过旋转所述支撑脚以及观测所述圆水准器以调整所述底座,确保在地面不平齐时无需加垫其他板件,依然能够保持所述底座的水平度,所述绳索将所述重块吊至所述套环内,通过直接地观测所述重块与所述套环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知道所述支撑组件当前的垂直度,所述重块偏向所述套环的哪个方位,就表示所述支撑组件受重向哪个方向倾斜,能够直观地快速地知道所述支撑组件当前的压弯情况,以便于及时做出加固处理,确保所述支撑组件对梁模板、预制梁等的支撑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套环与重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的底座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底座,2支撑组件,211螺杆,212第一套管,213第二套管,3调节杆,4支撑脚,5圆水准器,6线盒,7套环,8绳索,9重块,10卷筒,11转动臂,12凹槽,13圆孔,14滑槽,15滑块,16卡块,17拉伸弹簧,18缓冲弹簧,19竖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包括底座1和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3套设有支撑脚4,所述支撑脚4与所述调节杆3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镶嵌有圆水准器5,所述圆水准器5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组件2一侧安装有线盒6和套环7,所述套环7位于所述线盒6的正下方,所述线盒6内安装有绳索8,所述绳索8的另一端连接有重块9,所述重块9位于所述套环7的中心。
将所述底座1放置在地面上,旋转所述支撑脚4以及观测所述圆水准器5以调整所述底座1,确保在地面不平齐时无需加垫其他板件,依然能够保持所述底座1的水平度,通过所述绳索8将所述重块9吊至所述套环7内,所述重块9在自然垂落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套环7的中心位置,通过直接地观测所述重块9与所述套环7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知道所述支撑组件2当前的垂直度,所述重块9偏向所述套环7的哪个方位,就表示所述支撑组件2受重向哪个方向倾斜,能够直观地快速地知道所述支撑组件2当前的压弯情况,以便于及时做出加固处理,确保所述支撑组件2对梁模板、预制梁等的支撑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线盒6与所述支撑组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7与所述支撑组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线盒6和套环7可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与所述支撑组件2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2被压弯后,方便对所述线盒6和套环7进行拆卸,更换到其他的所述支撑组件2上,提高重复利用率,节省成本。
所述线盒6内部设有卷筒10,所述卷筒10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线盒6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绳索8的一端与所述卷筒10固定连接,所述线盒6外部设有转动臂11,所述转动臂11穿过所述线盒6与所述卷筒10同轴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动臂11,带动所述绳索8缠绕或者释放,可以对所述重块9起到收起和释放地作用,在使用时释放所述重块9,在需要拆除支撑件时,收起所述重块9,防止在后续的堆放再利用时,造成所述绳索8的损坏。
所述重块9为圆球状,所述线盒6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重块9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12,圆球状的所述重块9更加容易看出是否与所述套环7发生接触,在收卷是绳索8时,所述凹槽12用于对所述重块9进行稳固的作用,防止所述重块9来回摆动。
实施例二
参见图4至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螺杆211、第一套管212和第二套管213,所述线盒6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213上端,所述套环7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环7下端,所述螺杆211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12与所述螺杆21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12和第二套管213的壁面均设有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孔13,所述第二套管213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212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管213内部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端部设有卡块16,所述滑块15尾部通过拉伸弹簧17与所述套管内壁连接,所述卡块16与所述圆孔13为卡接关系,所述第一套管212上的所述圆孔13与所述第二套管213上的所述圆孔13相对应,按压所述卡块16,通过手动拉伸所述第二套管213即可调节所述支撑组件2的高度,所述第一套管212内壁为光滑壁面,所述卡块16前端为光滑的圆弧状,减少所述卡块16与所述第一套管212内壁的摩擦力,调整完后通过所述拉伸弹簧17将所述滑块15向外弹出,所述拉伸弹簧17的作用力小于手动拉伸所述第二套管213的拉力,所述滑块15带动所述卡块16与所述圆孔13重新卡接,完成初步的高度调整和限位,在将螺栓等零部件穿过其余所述圆孔13,配合紧固螺母提高所述第一套管212和第二套管213的抗压强度,提高所述支撑组件2的高度的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套管213受重滑入到所述第一套管212,造成支撑失效,在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套管212,即可对所述第一套管212和所述螺杆211的高度进行进一步的微调,提高所述支撑组件2的伸缩精确度。
所述第一套管212内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18,所述第二套管213的底部与所述缓冲弹簧18抵接,通过所述缓冲弹簧18可以对梁模板、预制梁等带来的重力进行缓冲,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1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的竖直通孔19,将膨胀螺栓等固定连接件穿过所述竖直通孔19嵌入到地面的孔中,防止所述底座1受到外力的撞击发生偏移,提高所述底座1的稳定性,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套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调节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镶嵌有圆水准器,所述支撑组件一侧安装有线盒和套环,所述套环位于所述线盒的正下方,所述线盒内安装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有重块,所述重块位于所述套环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内部设有卷筒,所述卷筒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线盒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所述线盒外部设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穿过所述线盒与所述卷筒同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块为圆球状,所述线盒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重块相匹配的半球形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线盒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端,所述套环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下端,所述螺杆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螺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壁面均设有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孔,所述第二套管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端部设有卡块,所述滑块尾部通过拉伸弹簧与所述套管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内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套管的底部与所述缓冲弹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的竖直通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