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8  20


本技术涉及山药育苗,特别涉及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山药种子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催芽,即把山药豆放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当山药豆生出幼芽之后再取出进行播种,在山药豆生出幼芽之后,需要使用者逐个将山药豆从育苗装置中的育苗盘内取出,过程繁琐且不易操作,容易对山药豆以及幼芽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山药种植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不仅可以对山药种子进行培育催芽,且在催芽结束后还能将发芽的山药种子完整的从育苗装置盘中完整的取出。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育苗箱,所述育苗箱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可打开的箱门,所述育苗箱内壁上端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育苗箱同侧对应两根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连接架,每一连接架内壁的前后两端均向下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一导水管,所述育苗箱同侧对应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育苗箱内壁左右两侧于对应第一滑轨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滑轨;

4、两根所述第二滑轨上端的前后两端均向上设置有多根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及所述第二导水管外壁的下端连通有若干雾化喷头,两根所述第一滑轨及两根所述第二滑轨之间均配合滑动连接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育苗盘,所述育苗箱外壁底部的下方之间配合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的一侧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外壁上端的一侧设置有与之连通的波纹管,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与所述波纹管及所述第二导水管均连通的出水管;

5、所述育苗箱内壁的上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贯穿所述育苗箱外壁一侧的上端向内开设有若干透气孔,贯穿所述育苗箱外壁后端上方的一侧向内开设有通孔,所述育苗箱外壁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电磁阀,所述育苗箱内壁的后端安装有加热组件,所述支撑板上端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抽水泵、所述电动推杆、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育苗盘内放入适量的基质土壤,然后将山药种子埋进基质土壤内,打开箱门,将育苗盘分别放进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内,关闭箱门,将进水管与外部进水口连通,然后操作控制箱,设置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范围并储存在数据处理模块中,当需要浇水时,控制器控制支撑板上抽水泵工作,通过进水管抽取水体并通过出水管输送至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导水管及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导水管内并从雾化喷头喷出,当育苗柜内的湿度偏高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通过通孔及透气孔排出育苗箱内的湿气;

7、当育苗箱内温度偏低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工作对育苗箱内升温并让其保持在恒温状态,当山药种子发芽后,将顶架从育苗箱上端取下,打开箱门,将第二滑轨上的育苗盘取下,将顶架放入第二滑轨上,操作控制箱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工作并通过连接架上的第一支撑杆带动两根第一滑轨向下移动,通过顶架将育苗盘内的基质土壤及发芽的山药种子顶出让其与育苗盘脱离,工作人员在种植时就能将基质土壤及发芽的山药种子完整的取出,提高种植的成活率。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苗盘包括固定板、若干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端且呈阵列分布的固定孔、与每一固定孔一一对应且均与之可拆卸连接且可转动的上下两端均开口的育苗杯、设置于所述育苗杯内且与之滑动连接的底片。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底片的上端均向下开设有多个呈圆等间距分布的滑孔,所述育苗杯内壁上下两端于对应滑孔的位置均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均配合设置有穿过对应滑孔的滑杆,每一底片均与对应滑杆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架将基质土壤及发芽的山药种子顶出时,可以保证底片平稳的沿育苗杯滑动,避免底片倾斜造成底片滑动卡顿甚至损坏育苗杯。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于每一固定孔边缘均向下开设有多个均与之连通的槽口,每一育苗杯外壁远离其上端开口的位置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槽口一一对应的限位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育苗杯快速的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内。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的下端于每一固定孔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呈l型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杆配合固定所述育苗杯的定位块。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架包括定位板、若干设置于所述定位板上端且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的顶杆、设置于每一顶杆上端且与所述底片配合的顶片。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苗箱内与所述通孔的位置配合安装有与之连通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育苗箱内温度降低的速度及湿气排出的速度。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贯穿所述育苗箱内壁后端的下方向外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让浇水时落入育苗箱内多余的水尽快排出育苗箱,避免育苗箱内湿度过大,还能与透气孔配合提高育苗箱内空气的含量及流通速率。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之间配合安装有均与之连通的过滤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其一、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对山药种子进行培育催芽,且在催芽结束后还能将发芽的山药种子完整的从育苗装置盘中完整的取出;

22、其二、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损伤山药种子幼苗且不过度使用人工的情况下将基质土壤及发芽的山药种子完整的取出,且一次就能将一个育苗盘内的山药种子全部取出,提高工作效率;

23、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口不仅可以让浇水时落入育苗箱内多余的水尽快排出育苗箱,避免造成育苗箱内湿度过大,还能与透气孔配合提高育苗箱内空气的含量及流通速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育苗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箱(1)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可打开的箱门(11),所述育苗箱(1)内壁上端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安装有电动推杆(12),所述育苗箱(1)同侧对应两根所述电动推杆(12)的下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连接架(13),每一连接架(13)内壁的前后两端均向下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4)的上端之间配合设置有第一导水管(15),所述育苗箱(1)同侧对应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14)的下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第一滑轨(16),所述育苗箱(1)内壁左右两侧于对应第一滑轨(16)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滑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19)包括固定板(2)、若干开设于所述固定板(2)上端且呈阵列分布的固定孔(21)、与每一固定孔(21)一一对应且均与之可拆卸连接且可转动的上下两端均开口的育苗杯(22)、设置于所述育苗杯(22)内且与之滑动连接的底片(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底片(23)的上端均向下开设有多个呈圆等间距分布的滑孔(29),所述育苗杯(22)内壁上下两端于对应滑孔(29)的位置均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块(27),每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块(27)之间均配合设置有穿过对应滑孔(29)的滑杆(28),每一底片(23)均与对应滑杆(28)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上端于每一固定孔(21)边缘均向下开设有多个均与之连通的槽口(24),每一育苗杯(22)外壁远离其上端开口的位置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槽口(24)一一对应的限位杆(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下端于每一固定孔(21)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呈l型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杆(25)配合固定所述育苗杯(22)的定位块(2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45)包括定位板(46)、若干设置于所述定位板(46)上端且与所述固定孔(21)一一对应的顶杆(47)、设置于每一顶杆(47)上端且与所述底片(23)配合的顶片(4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箱(1)内与所述通孔(41)的位置配合安装有与之连通的排风扇(42),所述排风扇(42)与所述控制器(5)电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贯穿所述育苗箱(1)内壁后端的下方向外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口(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6)与所述抽水泵(34)的进水口之间配合安装有均与之连通的过滤器(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药的种子发芽装置,包括育苗箱,育苗箱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箱门,育苗箱内壁上端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端之间均配合设置有连接架,每一连接架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滑轨,育苗箱内壁左右两侧于对应第一滑轨的下方均设置有多根第二滑轨,两根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之间均配合滑动连接有育苗盘,育苗箱外壁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架,育苗箱外壁底部的下方安装有抽水泵、控制箱,贯穿育苗箱外壁一侧的上端向内开设有通孔,通孔连通有电磁阀,育苗箱内壁的后端安装有加热组件。本技术仅可以对山药种子进行培育催芽,且在催芽结束后还能将发芽的山药种子完整地从育苗装置盘中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武,何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西维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4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4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