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气门盘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1、气门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主要控制发动机每个环节的换气排气工作,功能十分关键,然而,气门的生产加工也是 一系列要求非常高的工序。
2、其中一个工序是,气门在加工完毕的时候,需要将气门组件置于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进行输送之包装工位,进行人工打包入库;气门盘在输送带上进行运输的时候,堆积在一起,气门盘会撞击在金属的输送带外框上,对气门盘造成外观损坏,无法对气门盘造成防撞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包括输送框架,所述输送框架的内部活动安装多组传动滚轴,且传动滚轴通过输送电机进行驱动,同时多组传动滚轴外侧覆盖输送带,并且输送带的表面分别安装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输送带的表面均匀放置多组气门盘;输送框架右端的下料口处设置有包装线;
3、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在输送框架上通过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进行固定安装,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的组成结构一致,第二调节座由安装框、条形孔、螺帽、螺柱和限位片进行组成,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的组成结构一致,第二挡板由定位槽、定位条和防撞软垫组成,且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的内壁表面均设置防撞软垫。
4、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一致,且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组合在一起为梯形设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梯形的阻挡空间,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输送带的表面为可拆卸结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均大于输送带的长度。
6、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顶部均安装螺柱,且螺柱穿过安装框表面开设的条形孔与螺帽进行螺接固定。
7、优选的,所述螺柱底部螺接安装限位片,且限位片为圆形设置,同时限位片的直径大于条形孔的宽度。
8、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输送带表面的位置通过条形孔、螺帽和螺柱进行调节,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内壁表面均开设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条的尺寸相适配,且定位条固定设置在防撞软垫背面,并且定位条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阻挡下,使得气门盘在运动的时候,其外表壁不会与输送框架发生碰撞,对气门盘与输送框架之间进行防撞工作,对气门盘的外观进行防撞保护;
11、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在输送带的距离可进行调节工作,通过对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来适配不同尺寸的需要进行输送的物件,包括但不限于气门盘。
1.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包括输送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框架(1)的内部活动安装多组传动滚轴(3),且传动滚轴(3)通过输送电机进行驱动,同时多组传动滚轴(3)外侧覆盖输送带(2),并且输送带(2)的表面分别安装第二挡板(5)和第一挡板(4),输送带(2)的表面均匀放置多组气门盘(6);输送框架(1)右端的下料口处设置有包装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的长度一致,且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组合在一起为梯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之间形成梯形的阻挡空间,且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在输送带(2)的表面为可拆卸结构,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的长度均大于输送带(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的顶部均安装螺柱(84),且螺柱(84)穿过安装框(81)表面开设的条形孔(82)与螺帽(83)进行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84)底部螺接安装限位片(85),且限位片(85)为圆形设置,同时限位片(85)的直径大于条形孔(8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伤气门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在输送带(2)表面的位置通过条形孔(82)、螺帽(83)和螺柱(84)进行调节,且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的内壁表面均开设定位槽(51),定位槽(51)与定位条(52)的尺寸相适配,且定位条(52)固定设置在防撞软垫(53)背面,并且定位条(52)插接在定位槽(51)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