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29  26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梯的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曳引驱动、强制(卷筒)驱动、液压驱动等,其中曳引驱动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提升高度基本不受限制、电梯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其已成为电梯产品驱动方式的主流。

2、在曳引式驱动机构中,钢丝绳悬挂在曳引轮绳槽中,一端与轿厢连接,另一端与对重连接,曳引轮利用其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电梯钢丝绳继而驱动轿厢升降。

3、但在传统的电梯曳引装置中,只有一个钢丝绳悬吊点布置在轿厢中心,形成悬臂结构,在实际使用叉车搬运货物时,电梯受力不均匀常常发生偏载,钢丝绳会产生较大弯矩,导致电梯容易故障。

4、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提到的传统的电梯曳引装置中,只有一个钢丝绳悬吊点布置在轿厢中心,形成悬臂结构,在实际使用叉车搬运货物时,电梯受力不均匀常常发生偏载,钢丝绳会产生较大弯矩,导致电梯容易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安装在电梯井道中使用,所述电梯结构包括悬吊装置、轿厢架和对重装置,所述轿厢架和所述对重装置分别通过所述悬吊装置在所述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所述轿厢架上设有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所述轿厢架上方设有第三导向装置和第一绳头板;所述悬吊装置包括可周向转动的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绕设于所述曳引轮并与所述对重装置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第三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并与所述第一绳头板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并在所述轿厢架上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两侧的第一悬吊点和第二悬吊点、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装置两侧的第三悬吊点和第四悬吊点。

4、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相对设置在所述轿厢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轿厢导向轮和第二轿厢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三轿厢导向轮和第四轿厢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装置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和第二轿厢反绳轮。

5、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第二轿厢导向轮、第三轿厢导向轮和第四轿厢导向轮依次沿轿厢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第二轿厢导向轮、第三轿厢导向轮和第四轿厢导向轮的旋转平面均位于所述中轴线的竖直面上,所述第二轿厢导向轮与第三轿厢导向轮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区,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第二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区的上方,所述第一绳头板设于所述第四轿厢导向轮的上方。

6、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与第四轿厢导向轮、第二轿厢导向轮与第三轿厢导向轮两两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轿厢导向轮和第三轿厢导向轮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第二轿厢反绳轮设于所述第二间隔区的上方,所述第一绳头板设于所述第四轿厢导向轮的上方。

7、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曳引轮,所述第三导向装置和第一绳头板设置在所述曳引机的一侧。

8、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曳引机一侧的第二绳头板,所述对重装置顶部设有第四导向装置,所述第一牵引绳中绕设于所述曳引轮上的一端绕过所述第四导向装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绳头板上。

9、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对重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重器和第二对重器,所述第四导向装置包括设于第一对重器顶部的第一对重导向轮、设于第二对重器顶部的第二对重导向轮,所述曳引机和第二绳头板之间设有第五导向装置,所述第五导向装置包括对重反绳轮,所述第一牵引绳中绕设于所述曳引轮上的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对重导向轮、对重反绳轮和第二对重导向轮并连接在第二绳头板上。

10、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轿厢导轨装置,所述轿厢导轨装置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轿厢架两侧的第一轿厢导轨、第二轿厢导轨、第三轿厢导轨和第四轿厢导轨,所述轿厢架分别通过轿厢导靴与所述第一轿厢导轨、第二轿厢导轨、第三轿厢导轨和第四轿厢导轨滑动连接。

11、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对重装置滑动连接的对重导轨装置。

12、如上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限速器,所述轿厢架顶部还设有联动机构,所述限速器通过第二牵引绳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所述悬吊装置作为轿厢架的提升装置,实现轿厢在电梯井道中升降移动,所述第一牵引绳通过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在所述轿厢架顶部形成第一悬吊点、第二悬吊点、第三悬吊点和第四悬吊点,使轿厢架整体在运载过程中仅承受方向相反的垂直作用力,保障轿厢架的升降平衡,避免偏载影响,进而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所述电梯结构安装在电梯井道(1)中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包括悬吊装置、轿厢架(3)和对重装置(4),所述轿厢架(3)和所述对重装置(4)分别通过所述悬吊装置在所述电梯井道(1)内升降移动,所述轿厢架(3)上设有第一导向装置(21)和第二导向装置(22),所述轿厢架(3)上方设有第三导向装置(23)和第一绳头板(24);所述悬吊装置包括可周向转动的曳引轮(25),所述曳引轮(25)连接有第一牵引绳(26),所述第一牵引绳(26)的一端绕设于所述曳引轮(25)并与所述对重装置(4)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装置(21)、第三导向装置(23)和第二导向装置(22)并与所述第一绳头板(2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21)和第二导向装置(22)相对设置在所述轿厢架(3)的顶部,所述第一导向装置(21)包括第一轿厢导向轮(211)和第二轿厢导向轮(212),所述第二导向装置(22)包括第三轿厢导向轮(221)和第四轿厢导向轮(222),所述第三导向装置(23)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231)和第二轿厢反绳轮(2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211)、第二轿厢导向轮(212)、第三轿厢导向轮(221)和第四轿厢导向轮(222)依次沿轿厢架(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211)、第二轿厢导向轮(212)、第三轿厢导向轮(221)和第四轿厢导向轮(222)的旋转平面均位于所述中轴线的竖直面上,所述第二轿厢导向轮(212)与第三轿厢导向轮(22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区(205),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231)和第二轿厢反绳轮(232)设于所述第一间隔区(205)的上方,所述第一绳头板(24)设于所述第四轿厢导向轮(222)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导向轮(211)与第四轿厢导向轮(222)、第二轿厢导向轮(212)与第三轿厢导向轮(221)两两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轿厢导向轮(212)和第三轿厢导向轮(221)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区(206),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231)和第二轿厢反绳轮(232)设于所述第二间隔区(206)的上方,所述第一绳头板(24)设于所述第四轿厢导向轮(222)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曳引机(27),所述曳引机(27)的输出轴连接有所述曳引轮(25),所述第三导向装置(23)和第一绳头板(24)设置在所述曳引机(27)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曳引机(27)一侧的第二绳头板(41),所述对重装置(4)顶部设有第四导向装置(42),所述第一牵引绳(26)中绕设于所述曳引轮(25)上的一端绕过所述第四导向装置(42)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绳头板(4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装置(4)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重器(43)和第二对重器(44),所述第四导向装置(42)包括设于第一对重器(43)顶部的第一对重导向轮(421)、设于第二对重器(44)顶部的第二对重导向轮(422),所述曳引机(27)和第二绳头板(41)之间设有第五导向装置,所述第五导向装置包括对重反绳轮(45),所述第一牵引绳(26)中绕设于所述曳引轮(25)上的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对重导向轮(421)、对重反绳轮(45)和第二对重导向轮(422)并连接在第二绳头板(4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轿厢导轨装置,所述轿厢导轨装置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轿厢架(3)两侧的第一轿厢导轨(51)、第二轿厢导轨(52)、第三轿厢导轨(53)和第四轿厢导轨(54),所述轿厢架(3)分别通过轿厢导靴(55)与所述第一轿厢导轨(51)、第二轿厢导轨(52)、第三轿厢导轨(53)和第四轿厢导轨(54)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对重装置(4)滑动连接的对重导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结构还包括限速器(71),所述轿厢架(3)顶部还设有联动机构,所述限速器(71)通过第二牵引绳(72)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轿厢防偏载的电梯结构,轿厢架和对重装置分别通过悬吊装置在电梯井道内升降移动,轿厢架上设有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所述轿厢架上方设有第三导向装置和第一绳头板;悬吊装置包括可周向转动的曳引轮,曳引轮连接有第一牵引绳,第一牵引绳的一端绕设于曳引轮上并与对重装置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装置、第三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并连接在第一绳头板上,并形成位于第一导向装置两侧的第一悬吊点和第二悬吊点、位于第二导向装置两侧的第三悬吊点和第四悬吊点,使轿厢架整体在运载过程中仅承受方向相反的垂直作用力,保障轿厢架的升降平衡,避免偏载影响,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锋,郑伟,余瑞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卓梅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14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36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