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节传动机构和机器人。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终端领域的日益突出,其研究意义逐渐凸显。为制造出既稳定、可靠又经济高效的人形机器人,选择适当的关节驱动方案显得尤为关键。目前,存在三大主流技术。液压技术在机器人驱动中被广泛采纳,具有高扭矩和快速响应的优点,但同样存在高复杂度和成本。例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就利用这种技术,展现了卓越的动态性能。此外,taemu(由立命馆大学开发)、hyq(由意大利istituto italiano ditecnologia开发)及北京理工大学的轮足机器人也采用了液压技术。关节电机技术则依赖于电机与减速器的结合,其优势在于结构简洁与低成本,但可能在某些场合缺乏动态性能。如asimo就采用了此技术。并且,随着电机关节技术的不断发展,digit机器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及ucla的准直驱方案也相继问世。最后,模拟人体肌肉的肌腱驱动技术收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能够实现更自然的动作,但技术难度较大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例如,ma,shugen在1992年研发的多轴机械臂和anirban mazumdar等人研发的wanderer双足机器人以及icub人形机器人平台都采纳了此技术。
2、机器人的关节驱动一直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主流解决方案是通过电机和减速器(行星减速器、摆线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组成一个关节驱动,也被称为关节模组。然后将不同尺寸的关节模组按照需要一次串行连接组成机械臂、机器人胳膊或者足式机器人腿等,这种方案的最大优势是模块化设计、维修方便,但是不能实现远端驱动,导致末端转动惯量大。
3、有一种技术是通过仿生技术通过收缩等实现远端驱动,例如直线关节模组,通过电机与丝杆的组合,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关节的摆动,可以减少转动惯。目前最好降低转动惯量的方式,是将电机和减速机放置在基座处,然后通过远端传动方案驱动到其他旋转关节。远端传动方案有皮带传动、同步带传动、线盘传动和绳索传动等,由于皮带和传动的尺寸比较大,传递扭矩较低和传递刚度不足等不足,线盘的传递精度较低以及线盘系统张紧比较复杂等不足。
4、绳索驱动(cable-driven)类似肌肉,也称为肌腱驱动,具有刚度高、占用空间少,可以实现多级耦合传动等优势,肌腱驱动技术具有若干显著的优势,绳索驱动系统在远端驱动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减轻机械臂负载:由于电机集中安装在机械臂的基座,而不是分散在各个移动关节上,这样大大减轻了机械臂各部分的重量,使得关节和机械臂本身更加灵活和敏捷。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或快速响应的应用尤为重要。二、提高动力传输效率:绳索通过惰轮系统有效地传递动力,即使是远端的关节也能接收到强大且稳定的动力输入。这种传输方式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这种技术不仅能与外部高效地互动,而且能准确地模拟生物肌肉,为机器人提供了生物相似的动态响应。但它亦存在挑战,缺点是金属绳索容易疲劳,寿命低。非金属绳索的刚度略有不足,实现大减速比困难。肌腱驱动技术可能涉及的复杂控制策略、肌腱材料的定期维护,以及由于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其耐用性和控制精度仍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及机器人,现有绳索传动中,拉线(钢丝绳)的寿命与输入线盘线径比相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及机器人,采用链条结合拉线的方式进行传动,有效增加了输入线盘直径,在关节小型化的同时,保证减速比和提升绳驱传动的寿命。
2、一种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电机、第一输入端、第一传动带和第一输出线盘;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一输出线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所述第一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线盘,所述第一输入线盘为链轮或同步带轮,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线盘,所述第一输入线盘的外径范围为15mm-45mm,所述第一传动带包括第一链条和第一拉线,所述第一链条为链条或同步带,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输入线盘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缠绕所述第一输出线盘设置,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的外径范围为40mm-120mm。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线盘具有延伸部。
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电机、第二输入端、第二传动带、惰轮线盘和第二输出线盘;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二输出线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惰轮线盘与所述第一输出线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输入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缠绕所述惰轮线盘后与所述第二输出线盘缠绕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入端包括第二输入线盘,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线盘,所述第二输入线盘为链轮或同步带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包括第二链条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二链条为链条或同步带,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输入线盘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缠绕所述惰轮线盘后与所述第二输出线盘缠绕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拉线通过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直径小于等于4mm。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拉线通过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直径小于等于4mm。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输出线盘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备上述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的机器人。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关节机器人转动惯量高的问题,以及采用复合绳索驱动方案,有效的解决了金属钢丝绳的疲劳问题,降低了绳索驱动系统的复杂性,与此同时还提高了绳索驱动的精确性,从而更好的实现高速关节机器人。
12、通过链条和拉线互相配合的优势在于,提高了传统绳索驱动方案的寿命、精度、易维护和更低的制作成本。绳索驱动的寿命与金属疲劳相关,线盘的直径与线径的比值直接影响其寿命,普通绳索驱动装置,受限于输入线盘直径的大小,常规设计寿命不会超过在30万次左右,但是换成链传动(同步带、皮带)方式以后可以超过100万次,大大提高了绳索的使用寿命。
13、精度的提高体现在于,传统绳索关节驱动方案会设计5左右的减速比,因此输入线盘与输出线盘存在对应5左右的比值,导致输入线盘存在绕多圈的问题,这样会导致绳索扭转和所需绳长的变化,导致绳索上张力的变化,对绳索的寿命和控制精度都有影响。
14、易维护性主要体现在,绳索在输入线盘端的固定需要复杂的设计,从而更换绳索也比较困难。换成链传动方式,更换就非常简单。
15、更低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从线盘零件设计的复杂度,可降低线盘零件的制造和设计难度从而降低成本。
16、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示意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示意图三;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传动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传动示意图一;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传动示意图二。
1.一种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电机(2)、第一输入端(3)、第一传动带(4)和第一输出线盘(5);所述第一电机(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上端,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下端,所述第一输入端(3)包括第一输入线盘(301),所述第一输入线盘(301)为链轮或同步带轮,所述第一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线盘(301),所述第一输入线盘(301)的外径范围为15mm-45mm,所述第一传动带(4)包括第一链条(401)和第一拉线(402),所述第一链条(401)为链条或同步带,所述第一链条(401)与所述第一输入线盘(30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拉线(402)缠绕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设置,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的外径范围为40mm-1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线盘具有延伸部(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6)、第二电机(7)、第二输入端(8)、第二传动带(9)、惰轮线盘(10)和第二输出线盘(11);所述第二支架(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上端,所述第二输出线盘(1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8),所述惰轮线盘(10)与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9)与所述第二输入端(8)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9)缠绕所述惰轮线盘(10)后与所述第二输出线盘(11)缠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端(8)包括第二输入线盘(801),所述第二输入线盘(801)为链轮或同步带轮,所述第二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线盘(801),所述第二传动带(9)包括第二链条(901)和第二拉线(902),所述第二链条(901)为链条或同步带,所述第二链条(901)与所述第二输入线盘(80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02)缠绕所述惰轮线盘(10)后与所述第二输出线盘(11)缠绕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401)与所述第一拉线(402)通过接头(403)连接,所述第一拉线(402)的直径小于等于4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条(901)与所述第二拉线(902)通过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拉线(902)的直径小于等于4mm。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6)通过延伸部(501)与所述第一输出线盘(5)固定连接。
8.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关节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