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铝模板,属于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1、铝模板一般由带有纵筋的铝型材、横向加强筋及端封板经过焊接、钻孔、铣槽等工序加工而成。铝模板一般通过拉片或螺杆进行加固,铝模板通过螺杆进行加固时,模板并排排布,模板面板上开孔,对拉螺杆穿过模板上的螺杆孔,通过背楞和螺母配合,拧紧螺母进行加固;铝模板通过拉片进行加固时,模板并排排布,模板边肋上设置有用于穿拉片的铣槽,拉片从模板边肋的槽位中穿过去,销钉穿过模板销钉孔和拉片上的销钉孔,通过销片紧固。
2、目前,没有对铝模板进行系统的结构受力分析,没有对铝模板的关键的结构进行受力对比分析,没有考虑横筋与拉片槽发生干涉问题,且横筋搭接在纵筋上焊接后未与模板边肋平齐,不便于模板整形及加固,横筋型材不规整,存在方向性,不便于自动化摆放装夹,纵筋的间距没有考虑最佳受力,且纵筋未避开50倍数的位置,未考虑螺杆孔与纵筋发生干涉的情况。
3、因此,发明人提出本申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螺杆孔与纵筋干涉、横向加强筋与拉片槽干涉的问题,且其在受力变形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重量更轻、且可自动化摆放装夹,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模板,包括形状为长方形的面板、面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边肋、面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端封板、面板从下到上由密到疏设置有六道或七道均与端封板平行的横向加强筋,每道横向加强筋的截面均为长方形,每道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条边肋固定连接,面板上设置有两道纵筋,每道纵筋到面板的左边端面和右边端面的距离均不是50的倍数,每道纵筋均与横向加强筋垂直,两道纵筋关于面板表面轴对称;
4、所述边肋从下到上由密到疏设置多个拉片槽,所述边肋从下到上开设若干个销钉孔,多个拉片槽均与对应的边肋上的销钉孔同心,每道横向加强筋的两端与对应的边肋固定连接的位置均位于对应的相邻两个销钉孔的连线的中点。
5、优选地,所述边肋设置五个拉片槽,距离地面最近的拉片槽与地面的距离为15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拉片槽与顶部的距离小于等于100mm,边肋上距离地面300mm、1300-1400mm处均不设置拉片槽。
6、优选地,所述边肋上距离地面最近的四个拉片槽中两相邻拉片槽之间的间距依据从下往上的方向依次分别为300mm、600mm、700mm。
7、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为七道,每道横向加强筋的厚度均为20mm,距离地面最近的横向加强筋与地面的距离为30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横向加强筋与顶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600mm,每条边肋两个相邻的销钉孔的间距为50mm,每道横向加强筋的两端与两条边肋的固定连接的位置均位于对应的边肋上两相邻的销钉孔的连线的中点。
8、优选地,两道相邻的横向加强筋的间距依次为250mm、250mm、250mm、300mm、350mm、400mm。
9、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为六道,每道横向加强筋的厚度均为30mm,距离地面最近的横向加强筋与地面的距离为30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横向加强筋与顶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550mm,边肋上两个相邻的销钉孔的间距为50mm或100mm,边肋上相邻两销钉孔间距为50mm的两销钉孔之间的位置不与横向加强筋固定连接,边肋上相邻两销钉孔间距为100mm的两销钉孔的连线的中点均与对应的横向加强筋固定连接。
10、优选地,依据从下往上的方向,两道相邻的横向加强筋的间距依次为300mm、300mm、350mm、400mm、500mm。
11、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比边肋矮0.5-1mm。
12、优选地,所述纵筋的高度为23-23.5mm,横向加强筋的高度为40.5-41.5mm。
13、优选地,所述面板宽500mm,两道纵筋间距为140m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从下到上由密到疏设置横向加强筋及拉片槽,其在受力变形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减少1-2道横向加强筋,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加强筋与拉片槽发生干涉,同时,边肋上每个拉片槽的两边与其相距50mm的位均设置销钉孔,方便拉片加固时进行对槽对孔,提高安装效率。
17、3、本实用新型的纵筋避开50倍数位置设置,解决螺杆孔与纵筋发生干涉的问题。
18、4、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加强筋不存在方向性,可进行自动化装夹,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1.一种铝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长方形的面板(1)、面板(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边肋(5)、面板(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端封板(2)、面板(1)从下到上由密到疏设置有六道或七道均与端封板(2)平行的横向加强筋(3),每道横向加强筋(3)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条边肋(5)固定连接,每道横向加强筋(3)的截面均为长方形,面板上设置有两道纵筋(4),每道纵筋(4)到面板的左边端面和右边端面的距离均不是50的倍数,每道纵筋(4)均与横向加强筋(3)垂直,两道纵筋(4)关于面板(1)表面轴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5)设置五个拉片槽(51),距离地面最近的拉片槽(51)与地面的距离为15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拉片槽(51)与顶部的距离小于等于100mm,边肋(5)上距离地面300mm、1300-1400mm处均不设置拉片槽(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5)上距离地面最近的四个拉片槽(51)中两相邻拉片槽(51)之间的间距依据从下往上的方向依次分别为300mm、600mm、7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3)的数量为七道,每道横向加强筋(3)的厚度均为20mm,距离地面最近的横向加强筋(3)与地面的距离为30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横向加强筋(3)与顶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600mm,边肋上两个相邻的销钉孔(52)的间距为50mm,每道横向加强筋(3)的两端与两条边肋(5)的固定连接的位置均位于对应的边肋(5)上两相邻的销钉孔(52)的连线的中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依据从下往上的方向,两道相邻的横向加强筋(3)的间距依次为250mm、250mm、250mm、300mm、350mm、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3)的数量为六道,每道横向加强筋(3)的厚度均为30mm,距离地面最近的横向加强筋(3)与地面的距离为300mm,距离顶部最近的横向加强筋(3)与顶部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550mm,边肋(5)上两个相邻的销钉孔(52)的间距为50mm或100mm,边肋(5)上相邻两销钉孔(52)间距为50mm的两销钉孔(52)之间的位置不与横向加强筋(3)固定连接,边肋(5)上相邻两销钉孔(52)间距为100mm的两销钉孔(52)的连线的中点均与对应的横向加强筋(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依据从下往上的方向,两道相邻的横向加强筋(3)的间距依次为300mm、300mm、350mm、400mm、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每道所述横向加强筋(3)均比对应的边肋(5)矮0.5-1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4)的高度为23-23.5mm,横向加强筋(3)的高度为40.5-4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宽500mm,两道纵筋(4)间距为1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