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建设,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不断朝着质量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建设施工时,为防止碎石、砖块等建筑材料的掉落伤害非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则需要在建筑物外围搭建防护网。
目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如公告号为cn206448613u,名称为建筑工程防护网的中国使用新型,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护网本体由若干个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下方的支撑块和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网格板组成;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均开设有限位槽孔;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支撑卡槽;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插在所述限位支撑卡槽内;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通过限位连接柱连接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网格板的两端分别对应抵紧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的所述限位卡槽内,目前该专利的支撑柱的限位卡槽的设计,多块网格板之间只能沿一个方向拼接,多块网格板的不能进行多角度的安装,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地形出现拐角处,将会导致防护网无法放置,造成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包括支撑组件和防护组件,支撑组件有多个,支撑组件一一对应插接在底座的上,防护组件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其中: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座、棱柱、固定柱、固定孔、第一挂台、第二挂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均成形有棱柱,棱柱上均成形有固定柱;第一挂台右侧焊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内成形有开槽,开槽内安装有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的内圈与第一圆筒的内圈同轴,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内圈穿过棱柱并且与棱柱间隙配合;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部均成形有固定孔,第一支撑柱上的固定柱穿过第二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第二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连接座的底部成形有固定孔,第二支撑柱上的固定柱穿过连接座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连接座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
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网和防护框,防护网安装在防护框内;防护框左右两侧各成形有两个挂钩,挂钩为倒l形;
所述防护组件为多个,第二挂台焊在第二圆筒右侧,第一挂台上成形有第一挂槽,第二挂台上成形有第二挂槽,当防护组件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时,防护组件左侧挂钩插接在第二挂槽内,防护组件右侧挂钩插接在第一挂槽内。
优选的,棱柱为十二棱柱。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成形有固定柱,底座上的固定柱穿过第一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第一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
优选的,连接座上成形有固定柱,固定柱用于安装上方的支撑组件。
优选的,防护网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护框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通过多个支撑组件一一对应插接在底座的上,防护组件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通过调整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之间不同的角度,实现多块防护板之间能进行多角度的安装。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3-连接座,4-第一圆筒,5-第二圆筒,30-防护网,0-防护框,21-固定柱,11-棱柱,31-固定孔,14-第一挂台,15-第二挂台,24-第一挂槽,25-第二挂槽,4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包括支撑组件20和防护组件50,支撑组件20有多个,支撑组件20一一对应插接在底座10的上,防护组件50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20之间,其中:支撑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连接座3、棱柱11、固定柱21、固定孔31、第一挂台14、第二挂台15;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上均成形有棱柱11,棱柱11上均成形有固定柱21;第一挂台14右侧焊有第一圆筒4,第一圆筒4内成形有开槽,开槽内安装有第二圆筒5且第二圆筒5的内圈与第一圆筒4的内圈同轴,第一圆筒4和第二圆筒5的内圈穿过棱柱11并且与棱柱11间隙配合;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底部均成形有固定孔31,第一支撑柱1上的固定柱21穿过第二支撑柱2底部的固定孔31并且与第二支撑柱2底部的固定孔31螺纹配合;连接座3的底部成形有固定孔31,第二支撑柱2上的固定柱21穿过连接座3底部的固定孔31并且与连接座3底部的固定孔31螺纹配合;防护组件50包括防护网30和防护框40,防护网30安装在防护框40内;防护框40左右两侧各成形有两个挂钩41,挂钩41为倒l形;所述防护组件50为多个,第二挂台25焊在第二圆筒15右侧,第一挂台14上成形有第一挂槽,第二挂台15上成形有第二挂槽25,当防护组件50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20之间时,防护组件50左侧挂钩41插接在第二挂槽25内,防护组件50右侧挂钩41插接在第一挂槽24内。
棱柱11为十二棱柱,第一圆筒4与第二圆筒5能进行每格跨度为三十度,共十二个不同方向的配合,从而实现多块防护板之间能进行多角度的安装。
第一支撑柱1下方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成形有固定柱21,底座10上的固定柱21穿过第一支撑柱1底部的固定孔31并且与第一支撑柱1底部的固定孔31螺纹配合。
连接座3上成形有固定柱21,固定柱21用于安装上方的支撑组件20,实现防护组件50的多层安装。
防护网30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护框40内,使其能牢固的锁定在防护框40的内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1.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和防护组件,支撑组件有多个,支撑组件一一对应插接在底座的上,防护组件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其中:
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座、棱柱、固定柱、固定孔、第一挂台、第二挂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均成形有棱柱,棱柱上均成形有固定柱;第一挂台右侧焊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内成形有开槽,开槽内安装有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的内圈与第一圆筒的内圈同轴,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内圈穿过棱柱并且与棱柱间隙配合;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部均成形有固定孔,第一支撑柱上的固定柱穿过第二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第二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连接座的底部成形有固定孔,第二支撑柱上的固定柱穿过连接座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连接座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
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网和防护框,防护网安装在防护框内;防护框左右两侧各成形有两个挂钩,挂钩为倒l形;
所述防护组件为多个,第二挂台焊在第二圆筒右侧,第一挂台上成形有第一挂槽,第二挂台上成形有第二挂槽,当防护组件安装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时,防护组件左侧挂钩插接在第二挂槽内,防护组件右侧挂钩插接在第一挂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棱柱为十二棱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成形有固定柱,底座上的固定柱穿过第一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并且与第一支撑柱底部的固定孔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连接座上成形有固定柱,固定柱用于安装上方的支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防护网,其特征在于,防护网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护框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