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热熔胶膜,特别涉及一种抗静电的热熔胶膜。
背景技术:
1、热熔胶膜是一种带离型纸或不带离型纸的膜类产品,可以方便地进行连续或间歇操作。可广泛用于各类织物、纸张、高分子材料及金属粘合。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光、耐摩擦、耐挠曲、耐酸碱、耐一般有机溶剂等优点,在防护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是理想的特种防护制品原料。其力学性能好,抗酸碱能力强,抗溶剂效果好,但在抗静电效果较差、防穿刺性能不高,有待改善。因此,寻求一种可搭配热熔胶膜和聚乙烯纤维使用,且具有抗静电效果和防穿刺性能的热熔胶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静电的热熔胶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防静电纤维层、第一热熔胶膜层、导电金属层、第二热熔胶膜层、聚乙烯纤维基材层、聚酯层、第三热熔胶膜层及离型纸;
3、所述聚酯层为聚氨酯材料,所述聚酯层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第三热熔胶膜层涂覆于该聚酯层的底面且填充所述卡槽;
4、所述导电金属层由金属纤维丝纵横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层,所述防静电纤维层是由金属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相互交错编织而成。
5、可选的,所述卡槽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所述卡槽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或一侧开口的圆形。
6、可选的,所述聚乙烯纤维基材层为聚乙烯高模纤维布。
7、可选的,所述防静电纤维层中金属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的数量比为1:3。
8、可选的,所述第一热熔胶膜层、第二热熔胶膜层和第三热熔胶膜层为tpu热熔胶膜;所述第一热熔胶膜层的厚度是0.3-0.5mm,所述第二热熔胶膜层的厚度是0.3-0.5mm,所述第三热熔胶膜层的厚度是0.5-0.7mm。
9、可选的,所述防静电纤维层的厚度为0.4-0.9mm。
10、可选的,所述导电金属层的厚度为0.3-0.9mm。
11、可选的,所述聚乙烯纤维基材层的厚度为0.8-1.3mm。
12、可选的,所述聚酯层的厚度为0.5-0.9mm。
13、可选的,所述防静电纤维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撕裂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防静电纤维层能够使布料内部不易积聚静电荷,导电纤维层能够将产生的静电快速的泄漏和分散,通过导电纤维层和防静电纤维层的共同作用,有效提升了热熔胶膜整体的抗静电能力,考虑了搭配热熔胶膜和聚乙烯纤维使用,同时聚酯层上开设多个卡槽,可使得第三热熔胶膜层在涂布至聚酯层时,可形成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进而提高热熔胶层与聚酯层之间的附着力,提高热熔胶膜的使用寿命。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1.一种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防静电纤维层(10)、第一热熔胶膜层(20)、导电金属层(30)、第二热熔胶膜层(40)、聚乙烯纤维基材层(50)、聚酯层(60)、第三热熔胶膜层(70)及离型纸(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1)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所述卡槽(61)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或一侧开口的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纤维基材层(50)为聚乙烯高模纤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纤维层(10)中金属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的数量比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胶膜层(20)、第二热熔胶膜层(40)和第三热熔胶膜层(70)为tpu热熔胶膜;所述第一热熔胶膜层(20)的厚度是0.3-0.5mm,所述第二热熔胶膜层(40)的厚度是0.3-0.5mm,所述第三热熔胶膜层(70)的厚度是0.5-0.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纤维层(10)的厚度为0.4-0.9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层(30)的厚度为0.3-0.9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纤维基材层(50)的厚度为0.8-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层(60)的厚度为0.5-0.9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的热熔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纤维层(1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撕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