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器地面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航天器停放支架车。
背景技术:
航天器是在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飞行器,包括发射航天飞行器的火箭、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各种空间站。
在航天器的研制、生产过程包括吊装、翻转、停放、运输和贮存等阶段。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的需求增大,在总装和测试过程中,航天器需要停放在支撑结构上,当需要转运时,还需要实现航天器的转运。但是,现有的支撑结构,仅具有停放功能,不能满足航天器的转运需求,并且支撑结构上仅能支撑特定型号的航天器,并不能满足多种型号的航天器停放在同一支撑结构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支撑结构不能同时满足停放和转运需求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包括停放装置、转向装置以及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转向装置,所述后轮与所述转向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停放装置的两端,所述停放装置上连接有适配支架,所述适配支架用于停放航天器。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连杆、转向横梁和转向杆;
所述转向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前轮,
所述转向横梁的两端铰接于所述转向连杆,
所述转向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横梁、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连杆,所述转向杆的第二端的滑动路径为直线。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连杆上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转向杆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贯穿连接于所述直线滑槽。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轮,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向横梁,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且形成z型折弯。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横梁与所述转向连杆之间设有垫护件。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停放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适配平台,所述适配平台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方,若干个所述适配支架布置于所述适配平台上。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加强板。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适配平台上设有水平指示器,所述水平指示器在所述适配平台的横向和纵向至少各设置一个。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连接前轮支撑座,所述前轮支撑座连接前轮横梁,所述前轮横梁连接所述转向装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适配支架设有多个。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前轮和后轮均包括轮本体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轮本体通过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连接到安装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设置停放装置,停放装置上的适配支架能够与多种航天器结构相适配,用于停放多种航天器,并且设置前轮和后轮,以便支架车移动,转向装置带动前轮转向,使支架车的移动更加灵活,同时满足航天器停放和转运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正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d-d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转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连接梁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的前轮和后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轮;101、轮本体;102、轴承;2、后轮架;3、支撑框架;4、适配平台;5、适配支架;6、水平指示器;7、加强板;8、前轮横梁;9、转向杆;10、转向横梁;11、前轮支撑座;12、转向连杆;1201、第一连接部;1202、第二连接部;1203、第三连接部;1204、直线滑槽;13、前轮;14、连接梁;15、牵引座;16、垫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包括停放装置、转向装置以及前轮13和后轮1;前轮13连接于转向装置,后轮1与转向装置分别连接于停放装置的两端。驱动外力作用于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带动前轮13转向,并拉动停放装置沿驱动外力的方向移动。前轮13和后轮1配合支撑停放装置,并且在支架车移动过程中减小阻力。
其中,驱动外力可以为驱动设备提供,如驱动车头;驱动外力还可以为人力提供,操作灵活。
停放装置上连接有适配支架5,适配支架5用于停放航天器,适配支架5为航天器与停放装置的转接零件,使支架车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其中,适配支架5的第一端与停放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相适配,适配支架5的第一端结构相同;适配支架5的第二端与航天器相适配,适配支架5的第二端设为多种结构形式,用于连接不同的航天器。航天器包括卫星、空间探测器等。
并且,停放装置上连接有多个适配支架5,以便同时停放多个航天器,解决需要将多颗共同属性的航天器停放在一个结构上的问题,满足日常停放功能;有移动需求时,支架车可移动、转运。
此处的前轮13和后轮1按照支架车移动方向的前后进行划分。
本技术方案中,航天器停放支架车既能停放航天器,又能移动以及灵活转向,满足航天器转运需求。
进一步的,提供一种转向装置的具体结构,结合图1、6、7所示,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连杆12、转向横梁10和转向杆9;转向连杆12的两端连接前轮13,转向横梁10的两端铰接于转向连杆12,转向杆9的第一端铰接于转向横梁10、第二端滑动连接于转向连杆12,转向杆9的第二端的滑动路径为直线。
驱动外力作用于转向杆9,当转向杆9承受的驱动外力与转向杆9的延伸方向相同时,转向连杆12、转向横梁10和转向杆9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不变,转向装置拉动停放装置直线运动;当转向杆9承受的驱动外力与转向杆9之间形成夹角时,转向杆9在驱动外力作用下产生转动运动趋势,并相对于转向连杆12直线滑动,转向连杆12与转向杆9的相互限位,使转向连杆12相对于转向横梁10转动,实现转向调节,并且转向连杆12两端的前轮13一体转向,方向控制稳定,可操作性强,快速高效转向。
其中,转向杆9上设有牵引座15,驱动外力通过牵引座15作用于转向杆9。
具体的,如图7所示,转向连杆12上开设有直线滑槽1204,转向杆9上连接有滑块,滑块贯穿连接于直线滑槽1204,滑块贯穿直线滑槽1204的方式,连接稳定性高。滑块可设为销轴。另外,转向连杆12上还可以设有分隔面,在分隔面的上下两侧形成上下两个直线滑槽1204,转向杆9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滑块,两个滑块独立性强。
转向连杆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01、第二连接部1202和第三连接部1203,第一连接部1201连接前轮13,第二连接部1202连接转向横梁10,第三连接部1203连接转向杆9的第二端,第二连接部120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1201和第三连接部1203且形成z型折弯。转向连杆12的形状为了适配转向杆9与转向横梁10的安装空间。转向连杆12为轴对称的一体结构,以第三连接部1203的中线对称。
其中,具有z型折弯的第二连接部1202的弯折部位为弧形过渡,z型折弯的两个折弯边的尺寸根据需要调节。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转向杆9与转向连杆12之间的连接空间,第二连接部1202与第三连接部1203连接的折弯边长度较大,使第二连接部1202的折弯边与第三连接部1203形成u型结构,有助于提高转向灵活性。
为了减小磨损对支架车的影响,转向横梁10与转向连杆12之间设有垫护件16,减小转向横梁10与转向连杆12之间的磨损。垫护件16可以为垫板、垫片,材质可以为橡胶、尼龙等。转向杆9与转向横梁10之间也可以设置垫护件16。
上述的转向装置是为了带动停放装置转向,转向装置连接到停放装置。停放装置包括支撑框架3和适配平台4,支撑框架3为多根连接梁14组装形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适配平台4铺设于支撑框架3上方,适配平台4为板材结构,适配支架5连接于适配平台4。其中,连接梁14为型材,型材可选用铝合金材质,型材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
为了保证适配平台4的水平度,适配平台4上设有水平指示器6,水平指示器6用于指示适配平台4的表面沿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度。水平指示器6可以选用水平泡,分别沿适配平台4的横向和纵向安装至少一个。
具体的,适配平台4上开设用于安装适配支架5的安装孔,适配支架5与适配平台4通过螺栓连接。
支撑框架3的下方连接加强板7,后轮架2固定连接于加强板7,后轮1通过后轮架2、加强板7连接于支撑框架3,后轮1转动连接于后轮1架。加强板7还能起到置物功能,便于放置工具。其中,加强板7选用45号钢材,增加支撑框架3的强度。
支撑框架3的前端连接前轮支撑座11,前轮支撑座11连接前轮横梁8,前轮横梁8连接转向装置。具体的,结合图1、4、5所示,前轮支撑座11通过加强板7连接于支撑框架3,前轮支撑座11在前轮横梁8的两端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前轮横梁8固定连接于转向横梁10。
支撑框架3由横梁、纵梁和竖梁搭接组成,包括至少九根横梁、四根纵梁和八根竖梁,各梁之间通过角件、楔形螺母和螺栓连接,横梁和加强板7可以起到加强结构强度作用。
停放装置具有重量轻、底盘低,强度高,成本低,还可以自由组合搭接成型,组装简单高效,安全实用。
更进一步的,如图1、2、9所示,支撑框架3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后轮1,前轮13和后轮1均包括轮本体101,轮本体101为尼龙材质,具体为尼龙聚氨酯,轮本体101通过轴承102与安装轴连接,轴承102可选用角接触球轴承。后轮1的安装轴位于后轮架2上,前轮13的安装轴位于转向连杆12的第一连接部1201。后轮1主要用于支架车的移动和支撑,前轮13主要用于转向、移动和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停放装置、转向装置以及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转向装置,所述后轮与所述转向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停放装置的两端,所述停放装置上连接有适配支架,所述适配支架用于停放航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连杆、转向横梁和转向杆;
所述转向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前轮,
所述转向横梁的两端铰接于所述转向连杆,
所述转向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向横梁、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向连杆,所述转向杆的第二端的滑动路径为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上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转向杆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贯穿连接于所述直线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轮,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向横梁,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向杆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且形成z型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横梁与所述转向连杆之间设有垫护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适配平台,所述适配平台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方,若干个所述适配支架布置于所述适配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平台上设有水平指示器,所述水平指示器在所述适配平台的横向和纵向至少各设置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前轮支撑座,所述前轮支撑座连接前轮横梁,所述前轮横梁连接所述转向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停放支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和后轮均包括轮本体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轮本体通过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连接到安装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