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容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菌种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菌菇的母种培养过程,需要大量培养容器,如对蟹味菇的培养采用的培养容器,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801356u,名称为一种蟹味菇专用栽培瓶,虽然解决了后期出菇由于瓶与瓶之间的间隔过小,蟹味菇子实体相互瓶之间拥挤,不利于空气流通,同时会造成部分菇体菇形损坏,不利于瓶中底部培养料的氧气输送以及二氧化碳的及时排放问题,但该申请其营养物质填充在瓶内,导致其内部空气和水分流通不畅,其栽培瓶不易清洗干净。因此,需要提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解决技术中内部空气和水分流通不畅,其栽培瓶不易清洗干净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包括培养瓶;

还包括盖设在所述培养瓶上端开口处的瓶盖组件;所述瓶盖组件包括与所述培养瓶螺纹连接的瓶盖,同轴设于所述瓶盖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的上端与所述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瓶盖与所述培养瓶安装到位后,所述过滤筒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培养瓶的底壁上方,所述过滤筒体与所述培养瓶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所述过滤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瓶盖的中部开设有透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瓶的瓶颈成直筒状,所述培养瓶的瓶身上具有朝所述培养瓶的竖直中轴线方向向内陷的圆弧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身的直径与所述瓶颈的直径比例为1.5:1-1.6: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处填充有多孔透气海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筒体的底部设置成缩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瓶与所述瓶盖组件由pet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过滤筒体与培养瓶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中为无水或少量的水,作为储气层为菌丝培养提供足够的氧气,氧气经过空腔或者通气孔为菌丝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其中与瓶盖与培养瓶螺纹连接,过滤筒体的上端与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能够保证瓶盖过滤筒体,以及瓶盖与培养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意外开启导致外界菌种侵入到瓶内。因此通过同轴设于瓶盖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以及过滤筒体的上端与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的方式,其中营养基质填充在过滤筒体内部,过滤筒体能够将蟹味菇的子实体控制于过滤筒体内,保证子实体紧凑大小一致和美观,当子实体成熟后,通过悬松瓶盖,通过瓶盖带动过滤筒体取出并进行进行收菇,人工可直接摘除,节约时间人力;人工摘除后也便于对过滤筒体和培养瓶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培养瓶;11、瓶颈;12、瓶身;2、瓶盖组件;21、瓶盖;211、透气孔;22、过滤筒体;221、通气孔;10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如图1-2所示;包括培养瓶1;还包括盖设在培养瓶1上端开口处的瓶盖组件2;瓶盖组件2包括与培养瓶1螺纹连接的瓶盖21,同轴设于瓶盖21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22;过滤筒体22的上端与瓶盖21的内壁螺纹连接;瓶盖21与培养瓶1安装到位后,过滤筒体22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瓶1的底壁上方,过滤筒体22与培养瓶1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100;从而保证了空腔100与培养瓶1内腔以及过滤筒体22之间处于连通状态,过滤筒体2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21;瓶盖21的中部开设有透气孔211。具体来说,在种植蟹味菇时,将营养物质和水分设置配比,先将透气保水材料加入到培养瓶1中,之后将培养料置于过滤筒体22中,采用真空高压灭菌器121℃,1.5小时进行灭菌,接种后进入菌丝培养期,过滤筒体22与培养瓶1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100中为无水或少量的水,作为储气层为菌丝培养提供足够的氧气,氧气经过空腔100或者通气孔221为菌丝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其中与瓶盖21与培养瓶1螺纹连接,过滤筒体22的上端与瓶盖21的内壁螺纹连接,能够保证瓶盖21过滤筒体22,以及瓶盖21与培养瓶1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意外开启导致外界菌种侵入到瓶内。因此通过同轴设于瓶盖21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22,以及过滤筒体22的上端与瓶盖21的内壁螺纹连接的方式,其中营养基质填充在过滤筒体22内部,过滤筒体22能够将蟹味菇的子实体控制于过滤筒体22内,保证子实体紧凑大小一致和美观,当子实体成熟后,通过悬松瓶盖21,通过瓶盖21带动过滤筒体22取出并进行进行收菇,人工可直接摘除,节约时间人力,人工摘除后也便于对过滤筒体22和培养瓶1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培养瓶1的瓶颈11成直筒状,培养瓶1的瓶身12上具有朝培养瓶1的竖直中轴线方向向内陷的圆弧型。瓶身12上具内陷的圆弧型,同样增大了相邻瓶子之间的空隙,增大空气流通,利于灭菌彻底。再则,向内陷的侧壁,能够方便瓶身12的抓取。

进一步地,瓶身12的直径与瓶颈11的直径比例为1.5:1-1.6:1。可以使得瓶身12之间的间距增大,在后期的出菇阶段,防止蟹味菇实体相互拥挤,有利于空气流通。

进一步地,透气孔211处填充有多孔透气海绵,使其既能够透气又能够过滤杂菌,充分适合菌种的生长发育。

进一步地,过滤筒体22的底部设置成缩口。其中营养基质填充在过滤筒体22内部,过滤筒体22能够将蟹味菇的子实体控制于过滤筒体22内,保证子实体紧凑大小一致和美观,当子实体成熟后,通过悬松瓶盖21,通过瓶盖21带动过滤筒体22取出并进行进行收菇,过滤筒体22的底部设置成缩口,使得营养基质收到挤压,且不易掉落。

进一步地,培养瓶1与瓶盖组件2由pet材质制成。pet具有高度透明,便于观察菌丝生长,且pet无毒无味,软硬度适宜,不会影响蟹味菇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包括培养瓶(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设在所述培养瓶(1)上端开口处的瓶盖组件(2);所述瓶盖组件(2)包括与所述培养瓶(1)螺纹连接的瓶盖(21),同轴设于所述瓶盖(21)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22);所述过滤筒体(22)的上端与所述瓶盖(2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瓶盖(21)与所述培养瓶(1)安装到位后,所述过滤筒体(22)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培养瓶(1)的底壁上方,所述过滤筒体(22)与所述培养瓶(1)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100);所述过滤筒体(2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21);所述瓶盖(21)的中部开设有透气孔(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瓶(1)的瓶颈(11)成直筒状,所述培养瓶(1)的瓶身(12)上具有朝所述培养瓶(1)的竖直中轴线方向向内陷的圆弧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身(12)的直径与所述瓶颈(11)的直径比例为1.5:1-1.6: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211)处填充有多孔透气海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筒体(22)的底部设置成缩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瓶(1)与所述瓶盖组件(2)由pet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菌种培养容器,属于培养容器领域,包括培养瓶;还包括盖设在培养瓶上端开口处的瓶盖组件;瓶盖组件包括与培养瓶螺纹连接的瓶盖,同轴设于瓶盖内部且为中空的过滤筒体;过滤筒体的上端与瓶盖的内壁螺纹连接;瓶盖与培养瓶安装到位后,过滤筒体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瓶的底壁上方,过滤筒体与培养瓶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空腔;过滤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瓶盖的中部开设有透气孔。确保培养瓶内部空气和水分的流通通畅,当子实体成熟后,通过悬松瓶盖,通过瓶盖带动过滤筒体取出并进行进行收菇,人工可直接摘除,节约时间人力;人工摘除后也便于对过滤筒体和培养瓶进行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黄巧珍;黄本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3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