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小剪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9  26


本技术涉及车辆举升,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小剪举升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剪式举升机需要设置地坑,以方便安装折叠后的底盘及举升平台,对安装场地及空间限制较大,安装成本高,且安装后不便于挪动。

2、有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超薄小剪举升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超薄小剪举升机。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小剪举升机,包括底盘、第一x型支架、第二x型支架、举升油缸及举升平台;

3、第一x型支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于底盘;

4、第二x型支架包括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臂的第二端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于举升平台,所述第四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四臂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举升平台;

5、所述举升平台的第一端设置伸缩板,当所述举升平台升至最高位时,所述第三臂的第二端的举升点位于所述举升平台的中部;

6、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第一臂的第二端、第二臂的第一端、第二臂的第二端、第三臂的第一端、第三臂的第二端、第四臂的第一端、第四臂的第二端分别设置避让部。

7、优选地,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厚度均为25mm,所述第三臂厚度为20mm,第四臂厚度为25mm。

8、优选地,在所述第三臂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三臂和第四臂的铰接点。

9、优选地,在所述底盘的第一端设置上限位微动开关组件。

10、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微动开关组件包括折弯固定板和安装于所述折弯固定板的上限位微动开关,所述折弯固定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所述上限位微动开关的触点位于所述折弯固定板的下方。

11、优选地,所述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处于最大举升限位时,所述举升平台的举升高度为2000mm。

12、优选地,所述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处于最低折叠位时,所述举升平台的高度为105mm。

13、优选地,在所述举升平台的两边分别设置引桥板。

14、优选地,所述底盘安装于地表。

15、优选地,在所述底盘的第二端设置接近开关。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如下: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形成双剪,能使举升平台的举升高度大幅提高,同时,折叠后整体厚度足够薄,能够直接安装于地面;在举升状态时,为确保举升平衡性,举升平台的第一端设置伸缩板,第三臂的第二端的举升点位于所述举升平台的中部,拉开伸缩板后,伸缩板延长了举升平台的第一端的长度,使举升物重心居于第三臂的第二端和第四臂的第二端之间,防止了举升偏心,更加平衡稳定。



技术特征:

1.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第一x型支架、第二x型支架、举升油缸及举升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厚度均为25mm,所述第三臂厚度为20mm,第四臂厚度为2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臂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三臂和第四臂的铰接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第一端设置上限位微动开关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微动开关组件包括折弯固定板和安装于所述折弯固定板的上限位微动开关,所述折弯固定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锐角,所述上限位微动开关的触点位于所述折弯固定板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处于最大举升限位时,所述举升平台的举升高度为2000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处于最低折叠位时,所述举升平台的高度为105m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举升平台的两边分别设置引桥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安装于地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小剪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的第二端设置接近开关。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超薄小剪举升机,涉及车辆举升技术领域,包括底盘、第一X型支架、第二X型支架、举升油缸及举升平台;第一X型支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的第一端铰接于底盘,第二臂的第一端通过滑块滑动地设置于底盘;第二X型支架包括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举升平台的第一端设置伸缩板,当举升平台升至最高位时,第三臂的第二端的举升点位于所述举升平台的中部;技术效果:第一X型支架和第二X型支架形成双剪,折叠后整体厚度足够薄,能够直接安装于地面;在举升状态时,为确保举升平衡性,拉开伸缩板后,伸缩板延长了举升平台的第一端的长度,使举升物重心居于第三臂的第二端和第四臂的第二端之间,防止了举升偏心。

技术研发人员:于业清,吴英坤,汪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艾沃意特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2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31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