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9  19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1、燃料电池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与传统汽车的区别是不产生废气排放,不燃烧化石燃料,消耗的是氢气和氧气,因此只产生水和电,属于清洁能源。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空压机和电堆,空压机为电堆提供高压空气,从而提高电堆的效率。经过电堆反应后,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氮气以及部分没有反应的氧气会通过尾气管排出,这部分气体在排出时还保存有很高的能量,如果直接排向大气,会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

2、因此,如何回收尾气中的能量,节约能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回收尾气中的能量,节约能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还包括发电机,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能够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连通,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出口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和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进入到所述发电机内的尾气能够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能够为负载供电;

3、所述发电机的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的第一充电接头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电连接;

4、所述蓄电池还具有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电堆的电源输出端能够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头连通;

5、所述蓄电池内置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将所述电堆输送的电源电压转化为所述蓄电池所需的电源电压。

6、优选地,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

7、优选地,用于连通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和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气门。

8、优选地,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出口与消音器连通。

9、优选地,还包括空压机和增湿器,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电堆的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增湿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连通。

10、优选地,还包括中冷器,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入口连通。

11、优选地,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空压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大气连通。

12、优选地,所述负载为水泵、散热风扇、电磁阀。

13、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第一:回收了尾气的能量用于发电机的发电,从而为负载供电;

15、第二:发电机产生的电首先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再为负载供电,如此确保了不同工况下均能够为负载稳定供电;

16、第三:在蓄电池的电量低于下限值时通过电堆为蓄电池供电,从而进一步确保了供电的稳定性;

17、第四:尾气向干空气输出水分后再进入到发电机中做功,如此不仅进一步回收了尾气的能量,而且确保发电机稳定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能够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连通,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出口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和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进入到所述发电机内的尾气能够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能够为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连通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和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气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出口与消音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压机和增湿器,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电堆的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增湿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冷器,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中冷器的入口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口与所述增湿器的第一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空压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入口与大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水泵、散热风扇、电磁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能够与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连通,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出口与大气连通,通过所述电堆的尾气出口和所述发电机的尾气入口进入到所述发电机内的尾气能够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能够为负载供电。本技术回收了尾气的能量用于发电机的发电,从而为负载供电。另外,发电机产生的电首先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再为负载供电,如此确保了不同工况下均能够为负载稳定供电。其次,在蓄电池的电量低于下限值时通过电堆为蓄电池供电,从而进一步确保了供电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伟,经奥林,刘艳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风氢扬氢能科技(濮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3102.html

最新回复(0)